党课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关键词]高职院校党课公共选修课价值取向[作者简介]林筱颖(1979-),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广西柳州54500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课个人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党课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课 公共选修课 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林筱颖(1979-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2011年一般项目A类“高职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构建及其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桂教高教[2011]24号,项目编号:2011JGA28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23-02
一、前言
高校党校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阵地,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党校教育教学工作遭遇着培训内容零乱、特色定位含糊、管理体制陈旧、价值成效缺失等等诸多的现实隐忧,逐步消解着它的育人价值。
面对现存诸多严重影响党校教育成效的问题,面对全面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的时代呼唤,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凸显高职党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应有价值,应该成为高职党校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200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文件中,强调要发挥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高校党校及其院(系)分校在培养教育大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党课类选修课程,高校党委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带头讲授党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网络党校、电视党校,扩大党校教育的覆盖面”。
显然,开设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既符合中共中央文件的要求,也符合高职院校党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能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养教育的有效平台。因此,明确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开设的价值取向,是问题思考的起点,也是解决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如何设置各种相关问题的根本。
二、概念界定及必要性
党课是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业务骨干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培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新的形势,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党性,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对于众多的由中专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来说,怎么营造高校党课育人环境、彰显高校党校育人功能,俨然成为高职院校做好党建工作的题中之意。只有高度重视高职党课的建设,进行党课培训内容课程化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党校培训的功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工作才能得以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公共选修课程则由于具有课程设置新颖、思想学说多元、学术氛围自由的特点,能够利用新视角引导学生创新看待问题,拓展学生专业以外的知识面,既是学生获得自身成长的有效途径,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校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并且反应很好的教育形式,已经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课育人的目的,众多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进行党课培训机制的改革,将党课与公共选修课程合二为一,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党课教学模式。例如,沈阳师范大学于2007年在本科学生中开设党课类通识选修课“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知识”,对党校新的培训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工业大学党校于2009年对党校新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提出了“高校党校课程化建设”的新思路,通过开设党课公共选修课“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建设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
因此,新进高校系列的转型高职院校,如何通过优化设置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起到既建设好高职党课又夯实好高职公共选修课体系的双重作用,是一个很有效的举措。我们期许高职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沿着教学系统化、活动经常化、管理规范化的道路大步前进。
三、意义及价值取向
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作为实现高职“党建育人”功能的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一方面,在增强高职党课培训内容的吸收力和实效性上效用突出,已经成为探索高职党课培训的新途径、新形式,共同搭建了高职党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创新平台。另一方面,在搭建高职公共选修课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落实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下我们将以课程承载的目标、设计的方式和管理的体制这三个视角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从承载的目标看,党课类公共选修课能够成为高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党课培训内容课程化改革的实际需要。在国外,公共选修课的目标或者说功能是多元化的,但基本可概括为价值导向、心智培育和知识拓展三个层面。
在国内,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颁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所承载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009年,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指出,高职学生应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了支撑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课程体系可以划分成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两大类,前者主要完成专业教育的内容,承载着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后者主要完成素质教育的内容,承载着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现行高职教育体制下,公共选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基于此,我们认为,高职公共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拓宽学生知识面,进行学生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旨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不仅获得一技之能,还要具备一个健全的职业人或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社会和生活常识,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
“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的培育,无法更多地在以知识性为主的高职专业课课堂上传授,理所当然地在承担着更多价值观的培养和人格的培育内容的公共选修课上传授。然而,高职党课作为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提高广大学生政治素质、健康人格和宏伟胸怀的理论教育阵地和宣讲平台。将主要承担理想信念教育的高职党课和主要承担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高职公共选修课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党建的育人功能,显然已经成为目前的应然之举。
因此,根据党课教育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并将其延伸合并到公共选修课的范畴,开设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它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理应定位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价值教育”和“人格心智培育”。可见,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承载着“素质价值教育”和“人格心智培育”的双重功能,能够成为高职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仅如此,党课类公共选修课与其他公共选修课相比,虽然同为素质教育课程,还是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党课类公共选修课有别于其他公共选修课类型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对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内容进行课程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举措。
对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内容进行课程化建设,总体思路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向导,拓宽“党课培训”内容,将“党课培训”内容以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方式纳入学校统一的课程体系之中,与所谓的国家课程——“两课”配套成龙,注意与其教学形成衔接、互补。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网上党校”的作用,分层、分阶段实施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四个结合”(党校教育培训与发展党员结合、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与学生文化素质课教学结合),以课程的递进的形式更好地发挥党课的育人功能,为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理论教育阵地和平台。
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克服了党课教育中存在的内容条块分割、师资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不理想等弊端,推动了党课培训内容课程化的改革,实现了党课培训内容的体系化,提升了教师党课理论研究的水平,增加了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扩展了党校培训的职能,提高了党校教育培训的层次和效果。
2.从设计的方式看,党课类公共选修课能够成为高职党校教育工作的一个新平台,是高职党建教育的培养定位和特色的重要保证。上已谈及,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承载的目标是“素质价值教育”和“人格心智培育”,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便是课程设计的问题。
通观国外大学公共选修课程,由于学校类型、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其设计的方面也不一样,比较成熟的课程模式有:美国大学的核心课程模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典解读模式,麻省理工学院的分组必修制模式,牛津大学隐性课程模式。总结国外公共选修课程设计的思路,通常有两条:一是以学科为标准,二是以教育理念或学生成长需求为标准。我们认为,还可以有第三种方式,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必定是一个课程群,这一课程群应该由若干课程模块组成。
如何进行课程设计,才能发挥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的“素质价值教育”和“人格心智培育”功能?也就是说,如何在公共选修课程体系中设计出这个课程群?我们认为,可以先将符合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培养目标的课程加以筛选、创设及重新排列组合,然后对照党课所要求掌握的重要论题,并以此为轴心来划分课程模块,将对应这些模块的选修课构成系列党建课程群,以供学生按规定进行自主修习,使得每一门课程都能共同服务于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这样得出的党建课程模块,是以按党课所要求掌握的重要论题为轴心来划分的,从内容定位上说,完全符合党课的培养职责,符合党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促进大学生道德心智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了高职党校教育工作的一个新平台。
围绕每个论题周围形成一个课程系列,或说是系列党建课程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拓展了高职党校教育的空间和深度。以完整的项目课堂的方式呈现,通过一次次经典解读、专题分析和互动研讨,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加深他们对世界、社会、人生和自我的认识,提升其人文素养和做人的品行,增强其分析问题、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人格成长上有所收获,得到他们的欢迎进而认同,真正成为高职党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平台。
根据这个设计原则,我们可以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搭建起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的框架,系统设计每个党建模块的知识,每个模块都由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程组成,采取循序渐进、分学期分层开设安排,一改陈旧的概论式、通论性课程的讲授方式,发挥高职党课的价值导向功能,使学生的心智由“感受”到“认同”,再到“内化”,一步一个台阶地经过选修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
这种个性化的党建课程体系适应高职学生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体现了高职院校党建教育的培养定位和特色。
3.从管理的体制看,能够连接学生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是促进党建教育教学工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由于高职生源大量扩招、学生结构参差不齐、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管理难度明显增加,是亟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一个难题。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党建管理工作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党校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式乏力。要改变此现状,就要创新一套可量化管理体制,我们认为,可以首先将学生党建工作课程化,在学分的层面上,通过“学分折算”这个桥梁将学生党建各种活动类的课程价值显性化、量化。然后通过不断规范“学生党建工作课程”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材、秩序、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促使学生党建工作与党校教学工作做到有效连接,避免“两张皮”现象,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现党建教育教学工作一体化,是党校教育教学管理实现高效运行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所注重的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三年的在校生涯,更多的是培养“专业岗位技能”,能留给“素质心智”培育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然而,21世纪90后的高职学生因经济快速发展和网络快餐文化思潮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以下特点:反叛思想意识强烈,多以自我为中心,效益功利观念盛行,内心敏感脆弱。加上高职院校生源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大多数学生本身的人文素养基础较差。要想利用短短的三年时间,通过党校集中理论学习,党史影片教育和集体互动活动,从整体上去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及人文素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种情况之下,开设党课类公共选修课程,可以直接将道德心智培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通过公共选修课所承载的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去贯穿党课所承载的学生道德心智的提升,既有利于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成本,又有效地推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高秀蓉.大学选修课现状之思考[J].教育论坛,2008(11).
[2]黄伟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建设的参照系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7(11).
党课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记得高中时候一位老师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我向来很信奉这位老师的这句话。因为与上期党课培训班相比,我才真正对于党课学习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首先从党课的内容和上课方式方法上,让我对党课培训班多了更多地喜爱之情。因为党课的内容没有上次党课那么样的以老师的有关入党动机,党的发展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理论讲演为主,多的是诸位教授名师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教育,幸福与生存教育等与我国社会建设及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联的生动演讲。在党诸多讲授中,我不仅从理论上领略到中国***的魅力,而且在活生生的故事以及教授们的旁征博引中触及到党的风采,原来理论的党课并没有期待的那么枯燥和乏味了。诸多党课中,我都被老师们的精彩讲演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倾听,并作了详细的笔录。在课后,我还在自己的博克上写了自己关于沈湘平老师讲演的感想和体会。我想这期党课培训,对于我而言,收获是比较大的。
再从党课的活动形式上来说,那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我记忆犹新,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除了激动和兴奋,我想收获更大的则是自己的团队意识,团结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极大提高。这次活动量较大,我们留下了汗水,粘上了泥土,可是收获了合作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我想这才是最主要的方面。我想以后如果学校还有此类素质拓展活动,我一定会积极参加的,因为我很喜欢这种挑战性的,富有激情的活动,喜欢在拓展中全面提升自己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最后我还想从这次培训班的考核与培训方式上谈一谈我的想法和感受。我记得大学那次党课培训我很顺利的就结业了,我们没有采取网上党课考试的方式,只是听了数次教授的理论讲解,并作了小组讨论,提交了党课心得体会。可是这次,除了上述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参与了网考,论坛研讨等。网络考试由于我没有进行模拟考试,直接参加了正式考试,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恰巧80分!我觉得我是幸运儿,因为我是这次培训班四百多人中成绩最低的一个,所以有些自责和不甘心,我想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提前着手,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我想它适用了我们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的各种事情。
从**年4月4日,即我正式开始接受党课再次熏陶和教育的那天起,就决心按的规定严苛要求自己,努力在党课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角色的转变。从普通同学向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的转变,高标准,严要求自己,高度重视党课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这一点做到了,而且做的比较好。因为每一次的培训或者活动我都积极准时地参加,从未迟到或者早退过,并且都作了详细而认真的听课笔录,并在课余时间在自己的博课上发表了自己对于党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是学习内容的转变。大学时上党课,看到很多同学都昏昏欲睡,好一点的同学会带闲书到课堂上“认真”学习,而这次,由于授课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且富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课堂上我都很认真地听讲并积极思考,消化吸收。在讨论中我都拟好发言提纲,积极发言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
三是思想的转变。大部分同学包括自己,对党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的感性认识上,我想通过这次党课的培训与学习,我们能够对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上来,从而对于党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和生动。
党课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县级党校;
四强抓四确保;
培训工作
随着《党校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作为主要培训机构之一的党校,尤其是县级党校,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县级党校不同于中央党校和省市级党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管理水平诸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要求是共同的。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党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更好的开展基层党员干部轮训和培训工作。为此,本文以灵山县委党校为例作了一些粗略的探索。
灵山县委党校始建于1959年,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人,中级职称7人。近年来,灵山县委党校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党校的精心指导下,积极采取“四强抓四确保”的措施,在对基层党员干部轮训培训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先后29次获得县级和区级教育教学管理等各种“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等各项荣誉称号,其中获区级“先进”称号13次。2010年又以优秀等级的成绩通过了自治区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检查验收工作组的检查验收,效果较明显。灵山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抓培训主业,确保培训职能的进一步发挥
积极发挥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两个拓展、一个创新”。
1、拓展培训对象
在办好干部培训主体班的同时,扩大培训范围,以专题培训的形式,增设农村“双带”党员培训班、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农村专业协会骨干人才培训班、农村中介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和镇、村(社区)党校培训师资班次等。
2、拓展培训内容
在培训工作中,坚持克服和纠正“重实用轻政治,重实际轻理论”的倾向,在培训内容上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合理设置培训课程,把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培训方式
在培训模式上实现“三贴近”,即贴近县委工作大局、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需求。在教学方式上通过“走出去”开展异地培训、“请进来”诚邀区内外专家和企业家讲课、“立风貌”开展培训前军训、“换思维”开展辩论会、“强实践”开展素质拓展培训等形式实现了由传统式教学向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学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现代培训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了教师与学员双向互动,增强了培训效果。2007年以来,县委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3期,培训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10545人次。
二、强抓服务意识,确保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在培训、宣讲、科研三方面下功夫。
1、在针对时势开展培训上下功夫
如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难,积极协调县就业服务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9至2010年共举办各类技能免费培训班125期,培训8985人次,极大地破解返乡农民工就业难题。又如2011年为配合县里打击私炮行动,积极与各用工单位合作开展岗前培训,为原来从事私炮生产的群众实现转移就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2、在理论政策宣讲上下功夫
首先是深入研究、宣讲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武装干部群众头脑,推动党员干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其次是深入研究、宣讲党的重大会议精神,为激发党建工作活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服务。再次是深入研究、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问题。2007年以来,党校派出骨干教师深入县直单位、乡镇、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宣讲活动达140多场次。
3、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在科研工作中,坚持“三服务”,即:服务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教学、服务社会。坚持以“三个围绕”开展调研活动,即围绕“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推动富民强县发展进程”课题,开展调研活动;
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如灵山经济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灵山等开展调研活动;
围绕灵山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建议,开展调研活动。同时健全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对在县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文章给予奖励,激发了教师投入调研和撰写调研文章的热情。
三、强抓资源整合,确保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加强
为强化党校在全县培训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灵山县委高度重视,赋予了县委党校统筹协调、指导管理的职能,实现了“四个整合”,完善了新型培训体系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培训网络整体有效运行。
1、整合培训机构
近年来,灵山县先后出台4个文件推进全县范围内的培训资源整合。将县职业中专学校和各镇党校设置为县委党校分校,将村党校及镇村两级涉农培训场所如镇科技园、成人培训中心、村党员科技培训学校、文化站、农家课堂、实用技能培训基地等设置为教学点,建立起“县委党校—镇党校—村党校(专业协会)—农家课堂”四级培训体系。目前,全县共整合各层次培训资源1345个,其中县委党校分校19所、村党校389所,各种专业协会108个,农家课堂(包括党员中心户)389个,职能部门培训点12个,培训示范基地428个。
2、整合师资力量
为解决培训师资的问题,采取“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办法,从三个方面加强师资库建设,建立了拥有1800多人的师资库。一是组建理论师资队伍。从区、市、县委党校挑选教师,从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中挑选领导兼职组成理论政策宣传师资队伍,负责讲理论、形势和政策。二是组建专业技术师资队伍。从区、市科研部门挑选专家和从县镇涉农部门挑选拔尖技术人员兼职组成专业技术师资队伍,由他们传授实用致富技术和职业技能。三是以党校名义聘请100多名乡土拔尖人才担任乡土教员,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励农村党员勤劳致富。
3、整合教学资源
把县委党校镇分校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电教室、图书室、乡村电子信息馆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了党校培训网络资源向镇、村全覆盖,提高了分校更灵活、更便捷、更宽领域服务农村的水平。同时,加强教材库、案例库和基地的建设。目前,全县教材库拥有《杂交奶水牛的科学饲养》、《无籽西瓜栽培技术》等培训教材317个、VCD光碟253张,并重点收集、整理了本地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生动事例、先进事迹134个,建有培训基地428个。
4、整合培训经费
建立“全县党员干部培训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形成“财政投入、党费投入、部门投入”的新格局。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县委党校做培训预算方案,根据培训计划和人数,将县财政和各有关部门的培训经费合理集中,再安排到有关的培训机构,发挥有限培训经费的最大作用。2009年以来,灵山县共协调筹集了148万多元投入到县委党校和各分校培训工作中,使培训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四、强抓制度建设,确保长效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坚持抓好“四项机制”,确保县委党校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
1、坚持落实领导机制
一是制定了《灵山县镇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领导责任制度》。坚持并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把党校教改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并纳入镇党委及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作为县直部门、乡镇、村委年度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制定了《灵山县镇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规定县四家班子党员领导负责督促指导各自所联系的镇、部门按要求开展党校教改工作,完成办班培训任务;
三是制定了《灵山县镇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要成员由县委党校、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科技局、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县水果局、县科协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四是建立健全县领导为党校主体班次授课工作机制。2007年以来,先后有县领导56人次亲临县委党校为每年的科级领导班、青干班、村(社区)“两委”主要干部班等学员授课。
2、坚持健全管理机制
一是制定《灵山县培训机构工作办法》。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协调管理、职责履行、资源利用、培训评估、保障措施和纪律约束等方面对全县培训资源的整合进行具体的规范。二是制定了《灵山县委党校分校管理制度》。明确分校在行政上由镇党委领导,业务上由县委党校负责指导。三是建立《灵山县县镇党校人才培养制度》,把党员干部参加党校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使用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上制定并实施课前调研、集体备课、新课试讲、讲稿检查评比、课后分析总结、课题招标、教学评估等管理制度。五是建立《灵山县县镇党校实用技能培训基地管理制度》,建好、管好、用好实用技能培训基地。
3、坚持推行服务机制
一是建立《培训学员信息反馈制度》。每期培训结束前,向培训学员发放信息卡,及时收集汇总受训学员的反馈信息。二是建立《学员跟踪服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培训教师、专家分别走访学员,帮助学员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巩固学习成果。三是建立帮扶制度。县委要求全县机关党员干部每人每月捐2元资金,同时动员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捐赠,建立“农村党员扶持发展基金”,对受训后的困难党员给予资助,积极帮扶助推发展。
4、坚持执行成效评估机制
建立了《灵山县县镇党校培训工作评估制度》,在培训质量评估中,明确县委党校由上级党校组织评估,镇党校由县委党校组织评估,各培训基地和党员先锋户由镇党校组织评估,对培训计划、环节和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等与实际需求和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估出培训质量的优劣,对培训效果显著、群众满意的实用技能培训基地给予表彰奖励;
对管理利用差,群众不满意的培训基地进行整顿、摘牌,取消相关优惠政策。
当前,县级党校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需要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革创新开展培训工作,这样才能让党校真正变得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策理论修养的加油站、交流创新工作方法的大课堂、青年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实实在在地提高轮训培训的质量,进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2008.
党课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党政领导;
项目;
评估
Abstract :
to interpret the spirit of the central file, convey the central party school is the important mouthpiece, is the leading cadre "melting pot" of unified though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ing cadres at all levels is effective against risks in modern society, promote work performance,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Times, and improve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ing cadres training courses and phase of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on the effec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verific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mands of cadres and behavior psychological analysis, buil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mode, and design training program is not realistic, is the party for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ing cadres training play a role of evaluation, promotion, innovation in the important link.In this paper, these two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ership project;
assessment
在职能部门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项目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与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挂钩。现阶段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因此培训的目标设定要以强化这五个方面为中心。党校对党政干部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学员的体验程度来评价这个项目的设立和完成情况,来帮助党校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进而在对项目构架进行拆分重组的过程中,提炼出哪些内容可以共享、哪些内容可以持续、哪些内容可以推广、哪些内容可以改进。
一、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党校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只侧重于对每个培训单元课程评价的总结,演变成单一评价教学质量优劣导向,忽略了培训评估本身的价值,那么培训者参照评估的指标进行设定项目,由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特点是政治理论性强、技能操作功能弱化,因此培训课程的评估标准较为平面化,以学员个人体验的主观因素为主,由于学员所在公共部门管理领域多样,职能层级有异,统计出的评估结果往往南辕北辙,比如说针对领导干部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训,培训评估的导向就是信息量的容量,那么培训者的课程设计就是引用管理模型和大量的实例论证,再比如说针对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与训练的培训,培训评估的导向会以互动为主,侧重学员的心理感受。对于不同类型的针对领导干部的课程培训,要有不同的评估内容,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
(一)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评估的价值导向有误
1.将培训项目评估简单异化为培训课程评估
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夯实基础,为实现中国梦储备源源不断的力量,不同领域的领导干部对党校培训项目的需求不同。将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类别化层次化,是党校培训的重要步骤,因此相对于课程内容,在组织培训前党校培训部门要对培训项目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编排培训项目时,党校需要将培训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参训干部的需求度、整体培训的时效性作为项目制定的宏观考虑。在设定好项目结构后,进而对项目模块中的课程内容进行微观把握。但是,党校等培训机构仍然重视课程而轻项目,缺乏从宏观角度的整体掌控,以名师名将作为项目设置的首要因素,不能从项目需求出发,还有待改进。
2.将对培训评估的分析简单异化为培训数字的统计
党校将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结果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以实施末位淘汰制来实现培训评估考核的目的是错误的。诚然,培训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但是并不是唯一标准。在学员的评估过程中,学员易受到个人主观情绪的干扰做出判断,因此,只以评估分数做为统计并不科学,也让进行培训评估的目的出现偏差。对培训评估分析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党校教学工作的稳步提升,而不仅仅是作为奖惩的工具。对评估分数低的教师应该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做出贡献。如果只是一味地将培训评估作为考核标准,不仅会造成教师与评估者的矛盾,还会对教师的经验分享造成影响。
(二)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评估分析不到位
1.量化分析不到位
在对某一门课程或单元进行评估时,培训部门往往只根据评估问卷来评定教学质量,会造成武断定性的后果。由于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学员在写评估问卷时,受个人喜好、能力高低、需求程度影响,往往主观随意性较大,问卷的质量仍有待考证。培训问卷的量化分析是进步,但是量化的标准内容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如果对于项目的模块参差不齐、过于悬殊,应该召集专家、学员、教师、培训管理人员共同分析问卷,也许由于学员背景差异,结果和看到的会不一样。
2.标准分析不到位
由于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课程项目重在理论层面,常常会忽略用定量的思维来诠释,其实量化标准是有的,只是在干部培训的探索上还不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只要不能量化表明就没有科学依据。在西方,尤其在英国,非常注重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比如,评价缉拿走私的警察指标合格率时,没有诸多的评价指标,也没有以走私犯的数量来界定,只有一个指标,那就是走私物品的市场价格,如果趋高,则打击力度有效,反之则无效;
他们在评价人事部门的主管时,不是以工作的量来衡量,而是以优秀干部的离职率来评判。在中国,民航飞机的评价指标也借鉴了这一量化思维,以正点率来评判,因为一架飞机的正点与否包含了诸如燃料的供应、服务的水平、食品的供应等方面。同样的量化思维需要我们在干部培训中进行标准分析,不是以简单的学员感受来衡量。
二、在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阶段引用评估的目的
培训评估从广义上来讲,即为对培训项目、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前评估是干部所在单位组织部门根据党校培训分类别、分层次要求对领导干部进行知识、能力和工作态度考察,以作为进入党校学习的人才储备,党校根据参训部门要求编排培训计划能够使培训项目组织合理、运行顺利,达到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项目预期。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中评估意在通过培训实施过程中的评估,以能够控制培训实施的有效程度。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后评估是对培训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是培训评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目的是使党校能够明确对领导干部培训项目选择的优劣,从而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后期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对策
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现代培训与国民序列、社会一般培训等传统培训导向机制、侧重点不同,传统培训侧重高级别层次满意度,侧重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现代培训侧重学员层次的满意度,侧重素质能力、态度行为表现。党校培训体系的改善不仅有利于党政体系的培训科学化,更为现代培训理念注入能量。
(一)培训评估全面化、客观化
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是一个整体、动态连续的过程,评估的对象应该是项目的教学整体,不是仅仅因为一个教师的课堂表现、课程内容、教学效果或者个别学员的课堂反映来评定,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激发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培训评估中,培训管理者要注重项目的难易和专题的深入程度,一些项目课程可能会受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的局限,使得在客观条件中体现出的教学水平难以发挥到极致。常常会出现在党校任务繁重的压力下,专题程度较深,预留时间较短,教师们在仓促备课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小瑕疵,需要学员们的理解和时间上的完善。
评估机制的客观透明不仅需要教师与学员的双向评估,更加需要培训管理者、甚至一些培训专家的参与,这样才能使得评估结果更客观、更全面,培训专家和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评估成本,尤其在项目本身对重大现实问题、工作实践以及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中心工作的针对性上有重大帮助。对于评估的结果,培训管理者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根据结果划分奖惩,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并根据评测结果完善问卷的设计体系。只要评测的结果无论从教师、学员还是培训管理者三方都无异议,那么可以说测评结果满意,测评内容合理。
(二)培训评估定位理论实践相结合
党校培训的目的是使得领导干部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胜任岗位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价值导向性,并注重将学员的理论价值在工作实践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轮训班的教学以运用所学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指导工作实践为主。专题研讨班的教学主要围绕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确定相关专题,进行集中研讨。”这表明,在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中,理论在指导实践的问题中,要注重好两者之间的匹配协调。
党校的教学内容多元化和教学形式多样化在现阶段的评估问卷占较大比重,但是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却没有计入评估问卷中。可以说,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将教学内容的效力最大化的表现出来,教学形式发挥重大作用,如果教学内容丰富,但是并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反之亦然,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在评估模型上,可在欧盟的通用绩效评估模型上加入项目特色元素,重新设计与完善,同时注意在设计作用和影响指标时,协调好两者的因果关系。
(三)培训评估的指标科学化
评估的指标是否科学与其复杂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相反,越是简单易操作的评估方法,越是有效,更加说明成果。而且,评估指标的科学性不是一个短期的效果,需要中长期的检验与诊断,需要显性和隐性的评估相结合,问卷的比较需要紧密的相关度。对于指标的设计需要多次尝试,方案多样化的纵横相比较才能科学合理。
要比较评价指标的相关度,教学氛围、教师形象、授课内容、教学形式等要作为备选内容进行与项目效果的相关度比较,越是相近选项的比值也就越高,相反,则越低。至于如何设计也是我们在设计问卷时的难题,比如课件的内容丰富性可否用于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测。无论内容如何,最后的综合评判效果必须以项目效用最大化来评定,显性的评估指标可以以课件呈现度、教师对课件的掌握度、课堂的整体秩序等设定,隐形的则以学员的个人感受、教师的受邀次数、项目的重复率、学员对教师的咨询次数来界定,有效地避免了向学员个人感受主观化的单一化模式。
参考文献:
[1]肖小华.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机制[J].探求,2013(6).
党课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高校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应高度重视分党校工作,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及各学校的《党校工作条例》,加强党校规范化建设,不断夯实分党校组织管理基础,确保分党校组织机构健全,条件保障得力,教师队伍建设优秀。
1健全组织机构
院系党委(总支)要把分党校的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将分党校的工作列入党委工作计划,并定期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听取分党校工作汇报,研究分党校工作。院系分党校要制定院系分党校规章制度、分党校工作总则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成立院系分党校校务委员会,院系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分别担任分党校校长、副校长,院系党委成员、教工党支部书记为分党校校务委员会成员,配备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教育、培训工作。分党校校务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2提高条件保障水平
院系分党校要有相对固定的办公、教学场地,办公设施和社科图书资料要比较齐备。同时院系应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党员活动、培训资料的购买、培训的课时费和党支部书记补贴。同时要建立至少一到两个教育基地。在资源分配上,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合理安排。除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时事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外,还要按照“走出去”的教学思路,到革命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参观学习,拓展了党员教育培训空间。
3建立三支队伍
院系分党校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兼职为主的三支师资队伍:本单位专家教授、外聘党建专家和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首先,院系党委(党总支)、分党校成员要坚持带头上党课、做讲座或培训,带动专家教授参与其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目标。其次,要求党外、校外知名人士给师生做专题讲座培训,从更广、更高的角度给师生输送精神食粮。再次,鼓励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这不但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更能突出自我教育、朋辈辅导,这样效果会更加显著。为提升师资水平,分党校成员要带头专题研究党建工作,申报相关课题,发表相关论文。同时院系党委要注重分党校教师的培训,选派、推荐一批教师参加中央、省委和市委党校、教育部思政司等各级培训,选派分党校校长、副校长参加教育部的网上远程培训,选派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参加学校党校的培训,以不断促进师资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坚持分党校教育培训系统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院系分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严管理,强化学风,在教育培训过程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针对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人才。
1教育培训坚持“四个结合”
院系分党校要树立“大规模、多角度、多层次、全覆盖”的教育培训理念,在把握主体共性教育内容的同时,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以及支部书记等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方案,明确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坚持集中培训与平时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教育与党课教育相结合,坚持教师传授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思想的先进性,培训方法的科学性、政治教育的严肃性,注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培训效果的显著性。在分党校集中党性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强化教育培训效果的集成。如针对师生中治学不严谨的问题,可开展主题为“为人与治学”方面的讲座;
针对大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问题,可开展主题为“塑造阳光心态,感受校园幸福”的讲座;
针对诚信缺失的问题,可设置主题为“诚信与成才”方面的讲座;
而针对大学生道德观念模糊的问题,可开展主题为“人格理想与人生修养”方面的讲座,等等。主题可因时、因势、因人而定,这样,使教育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2培训过程把好“四个关口”
院系分党校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中,加强学风建设,严把“四关”。一是把好动员关,在党校培训前,认真做好学前动员工作,以保证学员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党校有关要求进行学习实践,提高其自觉性。二是把好考勤关,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要求与评分制度,切实保证学员上课效率。同时分党校负责人也会进行不定期检查。三是把好考核关,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建立了教学考核、反馈、总结制度和党校结业考核办法。四是把好质量关,做到理论学习、专题党课、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相结合。
3党课教学做到“五个统一”
院系分党校每次要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和学校中心工作,并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党课教学要规范,切实做到教材、大纲、课时、考试、发证五个统一。任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综合应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和交互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案例式的讲课会吸引学生而深受学生喜爱,交互式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而结合各自研究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切身体验使学员更容易接受,等等。这样,不但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教学方式也很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4党员教育确保“三个100%”
院系分党校在教育培训中,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学员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院系分党校协助院党委(党总支)每学年要围绕学校党建中心工作开展一次党员教育活动,确保党员参训率达到100%。每学年开展一次新生党员培训工作,确保参训率达100%。每学年开展一次毕业生党员爱校教育活动,确保参训率100%。实现了这“三个100%”,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等就会有大幅度提升。
三坚持分党校教育培训多层次化,优化教育培训效果
院系分党校要根据校、院两级党委的要求,紧紧结合校、院两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中创造性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学员党性修养。
1以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为抓手,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支部领头人队伍
对支部书记的教育培养注重“三早”,即早重视,早发现,早培训,也就是说,将学生支部书记的配备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在低年级发现好苗子,对好苗子进行教育、培训,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他们在高年级时担任党支部书记打下坚实的基础。
院系分党校每学期要对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集中培训,重点是加强党支部书记的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奉献意识、协调意识和创新意识)和五种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说服引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及基本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更好的起到组织协调和骨干带头作用。对教工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主要采用校、院两级的业务知识培训和中心组学习的形式进行。
2以党员的继续教育为抓手,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院系分党校协同院党委(党总支)开展党员的继续教育,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注重党员理论知识学习。党支部按照要求,每学期初制定学习计划,做到支部每月开展一次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要讲话和重要会议精神等,做到学时有记录,学后有心得。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分党校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通过探讨时事来加强党员间思想意识沟通,通过优秀典型的先进事迹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三是严格党员学习制度。分党校对支部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杜绝迟到和无故缺席现象,的确有事,必须提前请假。对迟到和无故缺席者支部予以点名批评,并由分党校通过谈话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思想上入党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党员的继续教育活动可以有力地促进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3以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为抓手,提升学生干部的执行力
对学生干部的培训着眼于他们的思想定位、工作方法、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党课、讲座加强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通过演讲、作文、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组织、沟通和协调等实际工作能力,通过督促、检查和评比促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工作习惯、敢想敢做的工作作风、敢于负责的勇气、任劳任怨的思想境界、勇挑重担的工作态度。把干部培养成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明辨是非的学生中的领头羊,从而有效的开展工作,提高学生干部的执行力和工作的高效率。
4以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为抓手,把好入口关,保障党员发展质量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在坚持党课集中教育的同时,分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还严格坚持“五个必须”的标准:即每学期必须参加1次党课学习,必须担任一项工作或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必须参加一个理论学习小组,必须在班级做一次理论学习汇报,必须每月向培养人汇报一次思想学习等情况。与此同时,加强与入党积极分子的交流,了解第一手资料。
5以党员的先进性为抓手,扩大党员的影响力
院系分党校要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党员继续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有影响、有实效的公益活动,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有效地提升党员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教育的覆盖面,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总之,院系党委要坚持把分党校工作作为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通过分党校这个大熔炉的锤炼,使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院系分党校要经常性的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师生思想高度统一,认识高度一致,为院系的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从而促进学院党建工作的提升,进而促进院系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燕,游江.对创新高校二级学院党校培训模式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2]吴頔,季海群.高校二级党校建设初探[J].时代教育,2008(10).
[3]张向菊,沈研妍,杨薇薇.对高校二级学院分党校运行模式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