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心得体会 >

跟训心得体会【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19 16: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金秋十月,我和来自白云区、花都区、越秀区、天河区的8位老师有幸进入先烈东小学进行第二段的跟岗学习。五天的时光转瞬即逝,本人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同时也深感这次培训任务之艰巨。我决心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跟训心得体会【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跟训心得体会【五篇】

跟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华南碧桂园学校 南春旺

金秋十月,我和来自白云区、花都区、越秀区、天河区的8位老师有幸进入先烈东小学进行第二段的跟岗学习。五天的时光转瞬即逝,本人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同时也深感这次培训任务之艰巨。我决心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这次跟岗学习活动,先烈东小学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这里,让我感受了先烈东小学老师们的教学风采,聆听了他们的科组汇报,学习了他们老师课堂上的教学智慧,也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跟岗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进名校,听汇报。

10月14日下午,我提前就到了先烈东小学,走进校园,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氛围,不愧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在天河区的学校中,先烈东小学的面积虽说不大。但整个校园氛围非常浓厚,各个功能区设置合理,每一个空间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给学生营造的是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校以“全面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所传统名校,以其“校风好、质量高、特色强”而驰名南粤。

走进校园,第二个震憾就是先烈东小学的数学团队。这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团队,队员们的素质高,他们团结协作精神非常强。学校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按照跟岗学习安排。先烈东小学数学学科组长周艳老师给我们作了《聚精荟萃尚濯致远》---先烈东小学数学学科组汇报。周老师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专业引领、内强素质,教科研并进、扎实开展研究,资源共享、外树形象四个方面介绍了先烈东小学数学科组的一些做法。听后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不愧是广州市小学数学优秀科组。

二、进课堂,研教法。

10月15日上午,按照跟岗学习要求,我们来到先烈东小学珠江新城分校。在珠江新城分校,我们听取分校张玉梅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张凤红老师执教的一节三年级红的《什么是周长》两节分开课。两位老师与学生配合默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情的老师,勤奋的学生,完美的教与学,课上得得相当成功。课后,全体科组老师和我们八位老师都对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先烈东小学的老师对我们的评课作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我们也亲身感受先烈东小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良好习惯等方面的成果。

新课标,新要求,新教改,新教法,每一个公开课,展现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张玉梅老师的公开课,更是站在教改的前沿。

张玉梅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运用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独自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边动手操作,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张凤红老师的《什么是周长》,我认为就是一堂教学常态课,整节课非常实在,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学生的掌握情况效果良好。

10月16日,我听了先烈东小学两位新教师的试教课。一位老师上的是一年级的《认识物体》,一位老师上的是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二位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但他们的教学风采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团队的风采。课前他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查阅资料,认真设计教法,教法中如何去关注学生……在听课活动中,我们认真听课,认真填写课堂观察表,积极交流。

10月17日,我们跟岗学习的八位老师中,七位老师安排重建课。上完重建课后,学校科组结合每节课的情况给我们作详尽的分析,这节课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可以怎样处理,哪些方面应注意、应改进。此外,还指定课题和我们一起进行同课同构及同课异构活动。再之就是他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深入我们每人7节重建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及时地对我们的重建课进行评释。在他们的传、帮、带下,我们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程序设计的能力及处理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能力均有极大的提高。

10月18日,先烈东小学石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重建课《认识物体》。我们跟岗学习的吴建潮老师展示了一节六年级示范课《比的应用》。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精美,结构完整,过渡自然,切合新课标理念,很好地达成了新课标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节课都体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活动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很好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跟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我们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从层面上分,有部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学校培训;
从形式上分,有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校本培训以及混合式培训等。无论哪一个层面上的培训或者哪一种培训方式,要取得最佳的效益,必须有相应的跟进培训。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跟进,应该关注这样几个问题:谁来跟进?跟进什么?怎样跟进?

一、谁来跟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组织管理”中分别明确了国家、省、市及各级培训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按照谁组织培训,谁做培训跟进的原则,部级培训应由国家培训机构来跟进,省级培训应由省级培训机构来跟进,市级培训应由市级培训机构来跟进。事实上,国家、省、市,却很难对他们所组织的各类培训做跟进,这也正是有时高一级培训还不如基层培训更现实的原因。部级、省级层面与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距离太远,国家、省可望而不可及,远水解不了近渴。国家、省、市培训有效惠及中小学教师,必须借助一个中介,或者一个桥梁来做沟通、搭界。这个中介,或者这个桥梁,就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

早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就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阵地。”“成为本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日常教学提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服务,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对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校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和教法的培训;
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一些国家、省、市培训跟进工作(只是还远远没有到位)。

因此,做好各级培训的跟进,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十年前,教育部的《指导意见》落实的情况,全国各地极不均衡。2011年,教育部又以教师1号文件出台《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有五种生存模式: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电大的整合模式;
培训、教研、电教的整合模式;
与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整合的模式;
未进行机构整合,但经常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的模式;
未进行机构整合,也未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的模式。这五种模式中,前两种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也是国家倡导的模式,但以后三种模式存在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仍然占较大比重,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也难以担当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责任。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前几年,一般以教师进修学校或者师范学校的形式存在,是可以满足当地教师培训甚至承担一定的国家、省、市培训跟进任务的。但近些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已由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县级师范学校基本不存在了,相当部分原教师进修学校与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整合,其教师培训的功能弱化了,已担负不起教师培训的任务,何谈担当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能力?很多地方,教师培训机构日益消减它的功能和责任,成为教师心中的痛。

一个功能健全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至少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场所,二是师资,三是资源,四是经费。应该说,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国家是有基本标准的,只是各地执行情况很不一样。笔者认为,国家要建立一套机制,强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当地教师培训有舒适的场所,优质的师资,先进的资源,充足的经费。比如师资,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既能担负本地教师培训任务,包括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指导(指导也是一种跟进),又具有承担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能力。总之,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机构在县级,只有这个支点,才可能把国家、省、市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有机联合到一起,才能使国培、省培、市培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跟进什么

教师培训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即三个大类: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

1.集中培训的跟进

无论是哪一级教师培训,最普遍采用的形式就是集中培训。集中培训的效果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课堂教学)中体现。如何巩固和放大集中培训后的效果,重要的环节是跟进。如同保险、房产等销售业,一次性谈成客户的几率都很小,更多的客户是在跟进中实现的。

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后跟进就是指导教师实践研修。实践研修是集中培训的延续,其目的就是要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践。首先,要指导教师读书。提出读书参考目录,指导读书方法,解答他们读书的困惑。只有善于读书的教师,专业才能发展;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他的专业水平永远无法提高。其次,指导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应用。将培训接受的理论(理念)转化为实践主要在课堂,如上好示范课,做教学反思,总结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学案例;
学会课前策划、学会组织教学资源、学会捕捉生成性资源、学会组织调度课堂技巧和策略,等等。第三,指导他们作教育科研。把实践提升为理论主要是作好调研和教育科研,如写调研报告,学会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学会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或者参与课题研究,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将经验转化为成果。

这样,教师在集中培训中学到了理论;
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理论。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往复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产生了实质性的飞跃。只有经历如此过程,培训的效果才真正显现。

2.远程培训的跟进

远程培训是国际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的潮流和发展方向,是利用IT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的一个网络通讯平台进行学习。《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采用技术手段可使视听材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借助于信息技术,在介绍新的知识,讲授有关本领或评价学习结果方面是很有前途的。传播技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学习更有效并给学生提供一条诱人的通道,去接触一些当地环境难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2]具体说来,远程培训相对于传统培训有其显著的优势:第一,学习时间、地点灵活。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第二,课程选择灵活、自由。学习者可以根椐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实施学习目标与方案。第三,通过消除地域、空间障碍,切实降低费用。第四,让所有学习者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听到新课程。第五,通过个性化学习达到更高的保持力。第六,提高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能力。第七,可以实施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3]。

远程培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学员在网络背景下学习,由于自主性加大,难以监控学习效果;
网上课程往往没有教师指导,百分之百依赖自学,而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学习失败或无效学习的可能性会加大。国外研究表明:远程培训的知识(理念)与技能,在工作实践中得以吸收、运用,仅达到15%;
如果组织县级研修、消化,可以达到25%;
进一步交流、研讨,能达到50%;
再组织更大范围交流、推广,开展表彰活动,就能达到65%以上。可见,远程培训效益几何,关键在于跟进程度。我国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有置换脱产研修、骨干研修、巡回讲学、短期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其中远程培训量最大,受益的教师也最多。以湖北省为例,“国培计划”开展两年多来,约有五分之一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接受了远程培训,效果怎样,还有待于评估。笔者的总体感觉是离理想的效果还有一段距离。主要原因就在于跟进不够。那么,远程培训要跟进什么?

首先是技术手段的跟进。最基本的,要让每一位教师在网络学习的技术层面没有任何问题。其次是管理和辅导,远程培训的管理和辅导在县级。国家或省在组织远程培训的同时,县级的管理和辅导必须积极跟进,要认真履行管理和辅导的职责,确保培训的每一环节到位,确保参培教师学有所获。第三是培训后的跟进。一是组织专家和优秀的一线教师下乡讲学,进行理论指导下的示范性教学,在专家的引领下组织学员讨论交流。二是专家与教研人员一起走进课堂,听学员上课后,对教学进行点评,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学的开展。三是引导学员树立问题意识,推进教师学习、反思、研究习惯养成,推进终身学习习惯养成。

3.校本培训的跟进

校本培训的三个要素是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其中专业研究人员的有效专业引领就是对校本培训的跟进。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的水平决定校本培训的质量。专业研究人员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先行者,有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前瞻性的先进理念,有开阔的专业视野,熟悉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专业研究人员参与校本培训,能够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穿行,有利于促进教师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校本培训的跟进)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专业发展咨询。教师专业发展咨询是由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能够帮助教师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水平现状,明确自己的不足,找准发展目标。

(2)专题学术报告。校本培训中的专题学术报告,是专业研究人员根据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关注的中心问题,收集最新的相关学术信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集中向教师作报告。其报告内容应符合不同学校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3)答疑解惑咨询。校本培训的答疑解惑,是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站在专业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帮助教师(咨询者)弄清疑惑,或者明确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答疑解惑咨询分个别咨询和团体座谈咨询,个别咨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
而团体座谈咨询又非常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充分交流互动,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

(4)案例分析指导。校本培训的案例分析指导,是专业研究人员发现、选择和运用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或课例),从目标设定、内容分析、过程设计、方法选择、活动实施、反思评价等方面,与教师一起进行辩证分析,交流切磋,质疑解惑,使教师体验和领悟典型案例中蕴藏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艺术,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知识,获得创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实现专业发展的机会。

(5)教学现场对话。教学现场对话是专业研究人员深入一线教师的教学现场,与教师共同备课、进入课堂教学现场观察、一起开展课后反思、评课等互动交流活动,在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活动过程中给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建议。教学现场对话是专家以平等参与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提供的“零距离”专业引领。

(6)经验总结指导。校本培训中的经验总结指导,是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科学理论观点,科学地总结归纳自己的教育工作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知识经验体系,促进专业素质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

(7)课题研究指导。课题研究指导,是专业研究人员对于参加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施操作等方面的指导。一般包括课题的选题、申报、开题论证、过程跟踪咨询指导、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评审鉴定等课题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怎样跟进

教师培训的跟进需要制度和措施作保障。

1.政策跟进

我国大规模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来,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文件有: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这些规定、文件均未就培训后的“跟进”提出明确的措施或要求,这也正是十几年来开展教师培训总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要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组织管理”中,要有培训跟进的表述;
新出台的各级关于教师培训的文件,要明确提出关于培训跟进责任机构及其职责、措施,确保培训跟进的落实,确保培训有效果,真正给教师带来实惠。

2.实践跟进

跟进落实到实践中,第一,要举办教师培训的机构,不论是哪种内容培训、哪种形式的培训,在培训方案里,必须明确培训跟进的手段、方法、策略(谁跟进、跟进什么、怎样跟进)等。第二,国家、省、市级培训在组织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应培训跟进者,前文已经分析国家、省、市级培训的跟进主体在县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师要参与国家、省、市级的跟进者培训,充分熟悉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以做好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后的跟进。第三,远程培训的跟进要从培训中的管理开始,包括听课、作业、交流、考试等。培训后专家要进一步跟踪指导(仍可采用远程培训形式),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学科指定专业教师至少跟进一个学期,帮助参培教师把理论内化为实践,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如果培训是雪中送炭,那么,跟进则是锦上添花。我们既要雪中送炭,全面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更需要锦上添花,在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同时,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师报.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培训(上)转引自http:///blog/static/475789262011

5149757990/.

跟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走进“国培计划”,荣幸地成为“国培计划”的跟岗学习基地,我们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和压力。通过学习和了解各跟岗基地学校的经验,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制定了“国培与校本相结合、指导团队与学科委员会相结合、引领与辐射相结合、提升自我素养与推进学科建设相结合”的研训原则,将“国培计划”活动真正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与教师联系起来,与科研培训联系起来,打造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探索新型的校本研训模式。

一、夯实校本研训体制,奠定国培团队基础

开学伊始,根据全校教师的推荐,学校将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山小学学科委员会”,打造“中山名师”团队。但是,到底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个团队的作用,如何开展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发

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在接受“国培计划”任务后,“国培计划”新颖的研训方式,严谨的培训制度,让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国培计划”给了我们一片天空,我们不但要让跟岗学习的教师有所得,我们还要让本校的教师在这片天地自由翱翔。我们从学科委员会中挑选出四名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市数学学会理事长汪校长、省特级教师及省名师朱书记的带领下,打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指导团队,积极投入到“国培计划”的培训活动中。同时,我校的学科委员会、学习型小组的成员配合指导团队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二、制定周密的研训计划,研训与常规活动一体化

我校是黄石市最大的小学,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频繁。怎样将常规教学与“国培计划”的研修工作有效地结合?既不加重教师们的负担和压力,不与正常的教学活动发生冲突,又可以保证“国培计划”不走过场,不敷衍了事,就成为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为真正落实“国培计划”的各项培训任务,我们研训团队确定了“国培与校本研训,与学校特色活动一体化”的研训目标。在跟岗教师到来前夕,结合本校的教科研活动特色,研究制定了周密的研训计划,落实到每天的学习、研讨的日程培训表,将“国培计划”的研训活动与学校的常规活动一体化。研训计划让跟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收获;
研训计划还要使我校的特色教学活动成为国培、校本培训的一个学习项目,使我校的教师投入到“国培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制中,与跟岗教师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镜头一:语文活动,精彩纷呈

春暖花开的三、四月,正是我校轰轰烈烈开展语文活动的时间。30~35岁的语文教师参加“习作教学先行课”,30岁以下的语文教师参加“中山杯习作教师评优活动”;
全校学生参加“中山第一届读书节暨语文周活动”――低年级的猜字谜,中年级的古诗词比赛,高年级的朗诵比赛,全校的“淘书乐”活动及征文比赛。

在精彩纷呈的语文活动中,跟岗教师和中山的教师一起走进了每一节先行课的研讨,每一节评优课的倾听,每一个年级活动的参与,研训不再是形式上的摆设,内容上的空壳。

镜头二:数学教学,科研氛围浓厚

教科处的张兆媛主任,是市级名师,中山学科委员会的会长,同时也担任了本次“国培计划”的指导教师。集多重身份于一体的她,站在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对待本次研训活动。她将数学学科委员会的成员组织在一起,对跟岗教师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做课题研究,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严谨客观的课堂评价,整个团队一同走进我校的科研课题的研讨中。跟岗教师积极参与,指导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指导,跟岗教师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受益。

三、注重示范引领,带动全员参与

来自全省各地的跟岗教师,是各地的骨干教师,来到我们跟岗学习基地学习,我们就要毫无保留的将学校的特色呈现在他们面前,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不断挖掘跟岗学习教师的潜力,加大教师间的交流,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大家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绽放出绚丽的火花。

镜头一:专题讲座,注重示范引领

专业发展离不开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为此,学校为做好“国培计划”工作,在了解跟岗教师的专业需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两次讲座――《如何说课》《让学生感受好玩的学习》。对于我校教师来说,大多数教师已经参加过此类培训,并且也参加过各级的说课研讨活动。既然跟岗教师有此学习需求,我们也把职初教师纳入到培训中,既完成了对跟岗教师的培训,又完成了对职初教师的校本培训。《让学生感受好玩的学习》的讲座是在全体教师的培训会上由教科处的张主任所主持。她博览群书,抛出各个实际案例,深入浅出的结合各学科特点,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学有所得的理论。她精彩的讲座使得跟岗教师赞叹不已,鼓舞了跟岗教师的斗志,充分体现了名师示范引领的作用,也促使了我校的教师不断向榜样学习。“国培与校本相结合”的研训活动一举两得。

镜头二:同课异构,带动全员参与

如果单纯的让跟岗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走进课堂,我们认为这种指导力量还是存在着局限性。学科委员及学习型小组成员的加入,使我们的研训团队更加充满了活力。他们和跟岗教师一起参与“同课异构”活动,形成多人教学智慧的碰撞,多人教学设计的探究,多人教学风采的展示。为开展好“同课异构”活动,我们在征求跟岗教师课题之后,确定了学科委员及学习型小组的授课人员。课前,跟岗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精心备课;
课中,教科处组织全体语、数教师参加听课;
课后,“同课异构”教师说课,指导教师与其他语数教师参与评课。整个活动参与人数多,研讨氛围浓。跟岗教师在直接的“正面碰撞”中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授课的学科委员及学习型小组成员也看到了跟岗教师的优点,参与听评课的语数教师“旁观者清”,吸收了授课者的经验,大家通过这样的“真实课堂”的学术研讨共同进步。

镜头三:市级汇报课,挖掘团队潜力

跟岗教师结业前的市级汇报课,牵动着研训团队每个人的心。跟岗教师的压力大,其实我们的压力更大。一个月的培训工作到底有没有成效,虽然不是一节课能完全反映出来的,但是毕竟是一个团队的成果展示。因此,我们没有掉以轻心。不但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科委员们也是尽心尽力。整个团队的成员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直至汇报课当天,指导教师仍是不离不弃,从头到尾陪同跟岗教师,圆满完成了市级汇报课任务。

四、提升自我素养,推进学科建设

在为期一个月的“国培计划”活动中,我们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制定的各项培训计划。回想这段“痛,并快乐着”的时光,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在不断摸索的研训工作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

跟岗教师幸福地说,感谢“国培计划”给了他们难得的学习机会 ,感激中山对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感谢指导老师及指导团队给予他们无私地帮助。

指导教师们自豪地说,能成为一名“国培计划”的指导教师,感到无比的光荣。同时,在这一个月的“并肩奋战”中,跟岗教师奋进、刻苦的品质让他们感动,“国培计划”也促使他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

我校的教师们羡慕地说,他们也想走进这样的“国培计划”中……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我校的语文、数学两大学科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科委员们由开始的无序工作到有序地安排,从被动地参与到积极地思考,从学科活动的形式化到扎扎实实地落实细节,从组长单枪匹马地吆喝到教研组全员的积极参与。

“国培计划”跟岗培训活动促进了我校语数学科常规教学与教科研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进了语数学科的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实现了校本研训的“四化”――研训主题专题化、研训内容系列化、研训形式多样化、研训行为自主化。同时,也促进了我校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为探索“名师示范引领,构建研究型团队,促进全体教师发展”的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培养模式。

跟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咏春拳实战中的战略战术包括:“先发制人速战速胜”、“后发制人出奇制胜”、“避实击虚,击其不备”、“以小胜大”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等。其战术哲理是以柔制刚,以小挫大,以整破中,以直破横,以横破直等奇正变化。咏春拳的实战打法离不开战略战术,而稳操胜券的打法,贵在技术用劲的神速和灵变,讲求驭势、破势的攻击能力。驭势就是咏春拳中的制手、制脚;
管势先失对方的重心;
破势攻击就是以拳、桥、掌、指、肘连续进攻。驭势是本门古劳咏春拳之跟手入三关进攻,实战中一接手即跟手入三关,令对方先失重心手脚难出,同时发力攻击(或放)。这是以整体进攻集中打歼灭战的双手齐用跟手进攻的“来留去送”打法,是以横破直、以柔克刚、后发先至的出奇制胜战略战术。其优势在于双手同时用,以整体移动变化来手导身步,先跟手落对方中节、根节驭势失重,当对方失去平衡后发力快攻。跟手双手“一管一”落对方中节、根节,在实战中可同时发横斜力以整力管制住对方的双手,使对方无法连续发直拳,其原因是上下整体前扑用劲,以横破直。本门出拳发力只是一出一入攻防合一的半跟手力,拳出时身步不能整体前扑,并垂直身步用立体三角形运动重心,与对方保持出拳时的距离。这种攻防兼顾的打法,着重于出拳的杀伤力,而对自己的重心往往难以同时顾及周全。若用整体跟手以横斜螺旋力扑入,落点在中节占位,足可制驭对方左右发出的直拳或迂回直拳,使之失去平衡。以整破中,以横破直,对方出拳发力越猛失重越厉害,重心一失已输七八,只能任吾放击。

本门咏春拳跟手入三关失重打法,是以静制动、避实击虚的战术。实战中想先失对方重心,用的技法只能是双手入三关,若以一只手防一只手攻入首节或中节,只能制住与己一样打法的对手,在击中对方的同时亦难免被对方击中;
若以知觉反复先跟手而不主动入三关在首节,这样虽然可以保持进攻出拳的距离,但是不能直接令对方失重,对方同样可以飞拳走势反攻,这样只能靠甩手后左右发拳快攻。这种以直破直的打法很易做成顶力和失漏现象,一旦被对方了解,则打起来较被动。而跟手入三关发整体横斜力打法,可弥补咏春拳一出一入打法的不足。

跟手入三关失重驭势用劲,是对抗中手导身步的知觉用劲之柔劲,实战接触时双手见虚入点,无须理会对方的拳头,只要入点正确,发横斜力,即可令对方冷不防地失重,使其击出的拳被制。道理是跟手入中节之点,在对方出拳桥手之半,虽对方先发拳达击点,但其距离在我落点两倍,我足有时间后发先至。若对方半途把出拳手变防伏手,另一只手同时出拳进攻,也难得势。道理为双手跟手入三关是同时入对方两桥手中节的驭势合力,而不是独以劲力制手不制中;
即使一手制中出拳也是正面半身之力,却难敌我整力驭势扑入。若对方以身步走侧反攻,我即顺其走势迎面而转,90度跟手扇形向其走势(每个角度)重心双手发浑圆力,先打动对方重心同时发力击放之。跟手浑圆劲的发力是知觉、精神、意识、内外合一的发力方法,发出的劲力要达到脆、弹、惊及上下一紧之爆炸威力,并有穿透性和排山倒海之势。故整体跟手驭势发力可破寸劲。

跟手驭势进攻如太极拳实作灵劲相似,应属少林内功战术中的刚柔相济,软如棉、硬如铁,轻则似鸿毛,重则如泰山。本门跟手驭势进攻以知觉变化手导身步用劲,圆形卸力卸势如轴转,双手发横斜力入三关。这也是咏春拳中的沉桥螺旋力用劲,如火车轮之推动轴可随变平衡,驭势着着领先,掀动对方重心后发力击放。若以撑劲发力,可把对方放击丈外倒地而不伤;
若以掌的贴身劲连续发短力,可以不断掀动对方重心;
若以寸劲撑劲合一发力,可把对方放出的同时重挫对方。故此本门跟手驭势入三关之手身步用劲借力借势,是以柔克刚之战术手法,以贴身劲连续掀动对方重心是出于自然反应,使人感到用劲轻以鸿毛,合冷、脆、倏、惊等劲作用,跟手驭势失对方重后发“寸撑合劲”,则有重如泰山威动山河之势。由此得知,本门对拆中的自由跟手驭势进攻,应是咏春拳实战中的高级战术技术用劲,充分体现中华武术之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拳理,是中国少林内功中的一种修炼方法。

本门咏春拳一只手跟手(半跟手),另一只手出拳进击之“一出一入”破势打法,是以拳的杀伤力达到挫伤对方要害破势失重的战略战术,这种战术虽然也包含上述跟手驭势双手进攻中的攻击要素,而且来得直接简单,较易被人理解和接受,若功力深厚,年轻力壮,技术纯熟者出拳速猛会使人防不胜防,也即是说,在实战中跟手驭势入三关倘若技法生硬与整劲不合,双手知觉导致身步不灵快,落点不准确,亦会被对方拳重挫而失重败北,这就是技术与功力的战术矛盾相克的拳道哲理关系。所以两者之优劣在于师承、领悟和苦练。也就是说,因师承的保守只能精熟咏春拳一出一入打法,而精达致用则须通过实践鉴学从中领悟变革(从咏春拳派系层出不穷足可以透知其正在鉴学变革之中)。受环境限制而无充分时间深造者或对咏春拳理法领悟较差的,可主练咏春拳的一出一入打法,原因是此打法较易出功力,明动作的用法则可用。迷学咏春拳的人会学而不止,苦心研练不断实践,对中华武学精华鉴学吸收,亦会有所领悟自成一体。

本人以为中国拳道文化是前人在千百年历史变革实践中的总结,其中禅学文化已贯穿中国武学之中,以武德为上,不轻易尽传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中华武术拳学之理是相通的,只是层次分高中低而言。“拳怕少壮”应是习武选材的关键。若能学到真功夫,则使之如虎添翼,到达至高境界。中华武术传统承传讲缘分、亲疏和机遇,在我徒中亦有迷淫武术之中青年人,十多年走南闯北拜师求学,最后只能随乡间咏春拳师苦练三五载,拳套打得十分有力,伸筋屈骨柔中见刚,咯咯有声,一出一入打法虎虎生威,但是用劲不灵使整劲不合,气蓄于上只重防手出拳之用劲,无法顾及重心变化。与之近体试手,吾一接手即跟手入其三关之点快攻,使之着着挨打手脚难出。其实我之进攻同样用的是一出一入打法,只是先双手跟手驭势后再进攻。由此知道,本门双手跟手驭势发力进攻,除可以放人外,还可以配合一出一入打法有效地重挫对方,这种打法虽无一出一入打法来得直接干脆,但是可以充分发挥一出一入抢攻的百分百威力而稳操胜券。亦有些人学咏春拳不注重实战打法,师承教的黍离手攻防,错误以为是实战打法,其实黍离手训练只是一种训练知觉意识的反应快速,使技术用劲奇正还原。生生不息的一种基本训练方法,但在实战中是无法按黍离手对练用上的,只能以平时黍离手过手中的知觉变意识的灵敏快捷反射作用,协调手身步上下用劲,并以咏春拳的心法:“朝面追形,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紧迫快打”一气败敌。朝面追形是由远入近的接手吞势,来留去送是手身步破对方势的用劲技法,甩手直冲应属破对方势同时以拳快攻,达到一气败敌。这种打法应是咏春拳一出一入、顾打合一的实质打法,是战术中的柔中主刚,讲求功力的作用,适合青壮年学用,而且适合年轻人训练和理解。故之在训练中要打拳套和木人桩功加外物超强度训练,就如李小龙一样想方设法提高实战功力,只有这样才处于不败,从中体现咏春拳的适应性。

跟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长跑节奏训练 比赛节奏 战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4-01

中长跑比赛过程中,持良好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可以确保运动员体力的合理分配。通过节奏训练,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控制力,即人体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心理活动,经神经中枢系统协调,对生理机制进行支配,从而准确完成符合节奏律动的肢体动作。

1 中长跑节奏训练方法分析

中长跑运动中的节奏,即保持预定跑速的一种跑法,其中包括时间感、空间感以及距离感。节奏训练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距离,调节跑速,然后采用一定的跑步节奏,完成预定的跑步距离。中长距离节奏跑过程中,所设置的跑步距离,应当比实际比赛过程中所设计的距离要短一些。比如,800米径赛项目训练过程中,可选600米距离作为训练场地;
1500米径赛项目训练过程中,以1200米距离为宜;
5000米竞赛项目以3000米距离为宜,以此类推。其次,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跑速、节奏的确定应当根据制定的竞赛目标所需时间确定跑速和节奏,这是节奏训练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用比目标稍快节奏跑、还是选择稍有余地跑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为了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把握好距离,中距离通常200米小段记时,以便于能够找出其中的微细节奏。实践中可以看到,训练过程中的重复次数非常重要,不仅要求象中距离那样进行小段记时,而且还要找出平均数、计算几个大段落时间,找出他们的差距,然后通过训练找到适宜的节奏。其中,重复次数应当以训练目的、时间为基础进行适当的增减;
准备阶段可增加重复次数,慢慢提高运动员的节奏感;
临近比赛需检查运动员的节奏感时,快跑应减少重复次数,使身体能够习惯竞赛节奏,以免打乱自己原来已经掌握的节奏感。

中长跑节奏训练与其它项目的训练一样,并非孤立存在的,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可适当地结合改进跑技术、强化跑步战术的应用。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应当因人而异,速度感较好的运动员可不做为重点,反之亦然。一般而言,每周都要安排两次节奏训练计划。对于运动员的速度感而异,实际上是长期训练、比赛经验积累的结果,所以在训练安排时应当加强重视。准备完成后,应当每隔两三周的时间,进行检查跑练习。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其跑速主要是根据比赛目标时间、节奏性而定的。比如,巴西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克鲁斯,在23届奥运会上以1分43秒的优异成绩勇夺男子800米冠军,其教练总结训练计划时说道,在没有比赛的日常训练中,一周要安排4次节奏训练计划,在比赛季一周安排3次节奏训练计划;
正是在这种训练方案下,克鲁斯每次比赛时都有非常强的节奏感,能够在赛场上轻松超越对手。再如,50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莫尔克罗夫特,其在个人训练过程中,冬季每周安排两次节奏训练,夏季每周安排3次训练,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1982年挪威首都陆斯比什列特体育场打破5000米世界纪录,以1分零秒42的成绩获得冠军。有人描写他比赛时的场面,“他从一开始就不像罗诺,他就与对手并驾齐驱毫不相让,以出众的奔跑能力超越对手一路领先,越跑越快,以惊人的速度跑完了最后1000米,毫不逊色地体现了前慢后快的长跑节奏。”

2 中长跑比赛节奏和战术应用

在中长跑比赛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关注对手的,而是应当严格按照自己平时训练过程中较为熟悉的节奏跑,这是正常发挥和取得好成绩的关健所在。在国际、国内大型比赛过程中,节奏把握和战术应用非常重要,这是中长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点。

2.1 领先跑,甩开对手

在中长跑比赛中,采取领先跑战术,要求运动员在起跑以后就要加速,在最短的时间内甩开对手,在身位上占优;
然后再按预定计划分配体力和速度,主动控制速度和节奏,最终将领先优势保持到最后。比如,1985年摩洛哥运动员奥伊塔,全程领跑并创造5000米世界纪录;
有东方神鹿之称的王军霞,也采用了领先跑的战术,最终打破世界纪录。从应用效果上来看,领先跑战术的应用可以从心理上给自己以自信,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比赛开始时就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破坏对手的心态,使对手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2.2 跟随跑,紧跟对手

跟随跑战术即影子战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紧跟某个运动员、或一直保持在非领先位置上,紧紧咬住前面的运动员,给他造成一定的压迫感,然后选择适当时机冲刺。采用跟随跑战术,不适合每一个运动员,而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为跟随跑战术,如果把握不好节奏,可能会适得其反,被对方打乱节奏,影响自己的成绩。对于适合的运动员而言,通常应当现以较快速度抢占有利跑道位置,紧跟其后,在剩下最后两圈、或者不足500米时,利用速度优势,通过最后的冲刺快速超越领跑者。比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10000米比赛过程中,中国运动员王军霞便在最后150米时被葡萄牙运动员里贝罗反超,无缘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同样是女子10000米中长跑比赛中,冠军获得者邢慧娜便采用的这一战术,紧跟前面的3名埃塞俄比亚运动员、荷兰运动员基普拉加特,最后2000米时,仍在第五位;
但是其表情非常的自信和轻松,然在最后不足100米时,突然加速,超过了千米的四个对手,获得那一届的奥运会冠军。

2.3 均速跑,创造佳绩

中长跑比赛中的匀速跑,即在比赛时将体力均匀分配到每个段落,该战术要求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有较强的速度感和节奏感,有沉着、冷静的良好心理素质。采用匀速跑战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成绩,先以较快速度起跑,在占据有利位置以后再按自己既定配速跑步,无论场上情况如何,都要保持节奏;
保持稳定的速度,依靠速度感和节奏感综合控制身体。均速跑是中长跑比赛过程中创造佳绩的最好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最省力的一种战术,可使运动员身体系统保持平衡,感觉轻松、能量消耗少,肌肉工作的效率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长跑节奏训练非常重要,因此养的对专项节奏感、比赛战术意识和战术应用能力加强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成绩,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