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心得体会 >

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20 14:5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五篇】

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课堂上我们观看了富有感染力且充满着梦想与激情的《赢在中国》的节目。看完之后,同学们受到人物的感染,对自己,对这个社会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听他们激情盎然的讲说,观察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我们或感到,或被激励.......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一

作为一名西安体育学院艺术系辅导员,我本人有幸担任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讲习任务,本学期我的授课对象是足球学院20_级的四个班学生。下面我就自己第五周第一个专题备课和授课的一些感悟大概总结如下:

1、认识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目的和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各个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当代大学生正确地关注国家和人民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授课老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必须赖于对当今世界和国家形势的了解和掌握,因为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环境、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让学生必须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

2、作为授课教师,要对自己的授课对象有深刻的认识

我本学期的授课对象是足球学院2017级的大二学生。学生的专业特点非常鲜明:运动成绩突出,对于政治理论关注度不高,但是作为大二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相对比较明晰。比起大一才入校的新生,对学校的校纪校规和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认识深刻,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较为客观而且全面的认识,针对第一专题中的党纪问题,因为大二已经有同学被确立为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有部分了解,其他的同学也有这方面的诉求,以此来切入主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

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还应该将形势政策课专题讲课贴近学生的学业和校园生活以及学生的人生规划中,鼓励学生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发展形势,并立足于此来教育学生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

3、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中要认真严肃的讲解专题,传播正能量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通讯传媒极为发达,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极为复杂。我们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讲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认真严肃地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在学生中间传播广泛、观点偏激而且断章取义的评判。我们要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形成系统而正确的认知,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政治理论思想不断完善,逐渐成熟,在思想意识层面形成和专业认知一样的系统树,从而达到形势与政策课“授人以渔”的目的。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使我在思想上逐渐进步,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现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我想这也正是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初衷的。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二

最近,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环境、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三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差不多两年的学习,我对国际和国内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刚开始时,不太愿意去上这门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课程的价值困惑和迷惘。觉得课程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相距甚远,感觉不到这样的课程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和价值。可是,上过几节课后,渐渐发现形势与政策课与大学生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

形势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是人们选择行为的依据。面对形势,人们需要做到正确认识和正确应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分析和认识形势的产物,是统一人们行动的准则,是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必要保证。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人们需要做到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

而我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现阶段,我们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形势、能否很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关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问题。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能够对国内外主要形势有正确认识,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正确认识。

形势与政策课既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国内外重大时事上的政策、立场、态度,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学习这门课对大学生的意义有:

1.了解国内外形势,认清时代的潮流;

2.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3.明确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成才意识。

通过形势政策课程的学习,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极大激发了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我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把握未来。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四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资源环境上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资源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通过观看这次的视频后,我认为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比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消费大幅度上升,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目前铁矿石、氧化铝、石油、铜矿资源平均有50%依赖进口。由此,这几年也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虽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近70%。

第三,国际上要求我国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压力明显增加。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全球资源需求总量上升。

第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成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在快速发展。在此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明显增加的阶段。

面临现在的环境与资源形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在产业政策上。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替代能源。

在投资政策上。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信贷政策上。建立健全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在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上。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使用。

在行政手段方面。实行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法律手段和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把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五

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经过这次魏教授的讲解,我对当今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必须的了解。作为一名青年人,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十分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忙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忙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本事。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我的发展目标,结合自我的优势,定位自我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本事,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青年人;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构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大梦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忙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此刻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景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能够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所以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我认为对的事。

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在看国内外的时事我会看的更深刻,更透彻。这也是我们青年人必备的本事。在以前,每当我看到中国在美国面前总是低声下气时,我就会觉得很生气,很不解,而此刻,我明白了不能以一时之气而做出错事。在没本事与之抗衡的时候不应太张狂,随着中国一步步的发展,此刻的中国已经不一样以前了,在国际上说话更强硬了,能够说出自我的看法了。

综上所述,学这门课程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总体来说,许多学校多年坚持开设此门课,并列入必修课,进课表、算学分;
重视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
找准切入点,突出实效性;
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但在教学体制、教学管理、教学形式等方面尚存在差异。

1.教学管理

有的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学生课表,有的学校不列入;
有的学校是每学期16课时,有的只有8课时;
有的学校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有的采取开卷写论文方式,有的采取网上答题考核方式。

2.负责部门

有的由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二级学院下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门)负责;
有的是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有的是学生工作部、团委等负责。在具体教学机构设置上,有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室,有的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室。

3.授课内容

一是广度方面,有的学校集中于国内外大事及热点、难点方面,有的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
有的则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教育、知识产权、科技发展等。二是内容的持续性、稳定性方面,有的学校保持了专题内容的持续稳定,有的学校则根据形势每个学期开设不同的专题。

4.教学形式

有的学校是课堂教学与录像教学相结合,穿插专题讲座;
有的学校采取“记者招待会”形式进行教学;
有的学校是按照院系、班进行小班课堂教学;
有的学校采取报告形式,大课堂教学;
有的学校是小课堂与报告相结合;
有的学校是课堂讲授、讨论与观看视频、社会实践相结合;
有的学校是网上教学。

5.师资队伍

有的学校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
有的学校是宣传系统或学工系统的人员为主;
有的学校全是专职教师授课;
有的学校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有些学校则是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总之,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践方面,各高校“百花齐放”,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探索,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教育教学实施模式的探索,努力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目标。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思考

各高校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成效显著。“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时效性和教学要求的全覆盖、不断线,使得其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又具有特殊性。随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心理特征、认知特点的变化以及学生价值观多样化,使得该课程定位不清、缺乏学科支撑、师资队伍不足、教学覆盖面小、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吸引力等问题凸显。面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开拓创新。

1.坚持“必修”

无论是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出发,还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设出发,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历史沿革及其实践来看,必须牢牢坚持课程“必修”课的地位不动摇,进行规范化建设。明确课程性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按照必修课程加强课程管理,在场地、时间、学分等方面予以保障,规范教材使用、完善考核制度。这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保障,也是实现其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的保障。

2.协同建设

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历史实践看,课程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的综合性工作,不是单一部门能够完成的。同时,社会是一个大的整体系统,包含但不限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而是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广义的形势与政策观更有利于课程建设和发展。广义的形势与政策观既指教学内容方面,也指教学形式、人员方面。在教学形式方面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往往将大型报告会、专题讲座、小班讨论会、演讲赛、答辩赛、网上教学、社会实践等相结合,实施立体化、多渠道、渗透式教育教学。在人员方面,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全员参与。一要注重发挥各院系的积极性,结合院系专业特点开展院系专业特色的形势政策教育。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结合本院系“经世之学”特色建立了院系级的“形势与政策”课。二要注重发挥专业课教师的重要作用。当前,跨学科就业、知识快速的更新与增长,使得对社会发展形势的把握、自身人格和做事方法的重要性更为显著。高校大量的课程是专业课程,学生与专业教师在课堂环节接触最多。因此,专业教师既要对学生有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有对专业发展的引导、对学生人格及做事的影响,要成为一个完整的“师”。

3.以学生为本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得资讯非常便捷。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全程参与课程建设,激发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确保课程覆盖率。例如,我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逐步实施“通识教育”,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依托建设的“博雅课堂”,坚持“讲座、报告”正面引导这一主要教学形式,辅之以课下实践教学环节,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心智、净化心灵。讲座课程包括六大模块:哲学与逻辑、科学与技术、文化与审美、历史与社会、生命与环境、创新与创业,按照学术性、通识性、特色性进行建设。“博雅课堂”网络平台既包含宣传课程、讲座内容和主讲人,学生也可自己选择喜爱的讲座、报告,以及在网上提出自己的需求或者评价讲座。以学生为本以及丰富的内容,使得课程深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和良好效果。

4.教学层次化

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改革;
探索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形势与政策》课程承担着引导大学生了解形势,认识社会,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和人类文明的重任。该课程开设以来,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国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信念,成绩斐然。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受欢迎度与专业课程相比偏低,教师授课水平尚待提高,授课内容、方式等需要进一步改革。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来根据学情,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作了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探索与实践,供兄弟院校参考。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本院对该门课程十分重视,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课表,规定学生旷课达到一定节数者重修。但是,单靠政策支持,没有吸引的学生教学内容,缺乏强大的教学团队,只能是老师自顾自讲授,学生睡倒一片。

1.《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要想让学生喜欢一门课程,必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根据课程教学目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法。《形势与政策》课既不是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的理论,也不是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而是通过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解读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形势与政策》课政策性强,紧贴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兼具时效性、针对性特点,这就使得该门课程既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材,也不可能由一位教师包办。

2.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在我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前,虽然学生到课率很高(不上课过不了关),但出工不出力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该门课程不重视,认为不用学、不必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硬本领;
现在网络发达,还有广播、电视,要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上网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图文并茂,何必上《形势与政策》课。

其它院校也大致如此。相关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
31%的学生认为重要,但没必要花太大精力学;
32%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甚至可以不开设。[3]

3.《形势与政策》课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政策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是《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也是教学困惑的原因之一。受实效性强的限制,无法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的教材。尽管教育部社政司在每个学期初都印发教育教学要点作为各高校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广东省教育厅思政处也在每学期召开《形势与政策》备课会(其它省份也大致如此),依据教育部的要求研讨本省的教学内容(具有指导性)。但是由于开学初和学期中后阶段国内国外形势变化较大(如重大突发性事件),使得教育部(教育厅)教育教学要点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参照性不强,指导力低,各高校必须根据授课时的重大国际国内事件安排教学内容。

4.教学内容选择难。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程内容需要覆盖国际国内大事;
根据学生兴趣、就业需要,课程内容应尽可能顾及学校所处区域。以我院为例,学生迫切要求多介绍广东省乃至广州市的社会形势、地方政策,对于发生在其它地方的重大事情兴趣不大。

5.教师素质不适应。《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领域宽,内容涵盖广,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现实与历史交叉,宏观和微观并重;
既有政治、经济、环境、人文等问题,又有军事、科技、自然等问题;
既要介绍国家和地方政策层面的规定,又要剖析思想、意识、观念形态,是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由于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学、历史、法学、军事、外交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新闻敏感性强。可以说,《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可能样样都不精通,但必须样样都知道一些,是个博学家而不是某一专业的专家。这种要求,年轻教师胜任者少。

高职学生,尤其是体育高职的学生,文化底子薄,对教师依赖大,其对教师的认可度往往反映到对课程的认可度上。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形势与政策》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通过多次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课程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和指导性意见,近三年来对这门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尝试。

1.改革课程教学时数的分配。、教育部规定《形势与政策》课程1学分18学时。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将这门课程分别安排在第1-4学期开设(第5学期学生顶岗实习),每学期6学时。第一学期2学时由专任教师讲授,内容是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4学时是最近发生的大事(热点、焦点问题),其中2学时是国际国内大事,2学时是学院所在区域广东省或者广州市的大事。从第二学期开始,专任教师和外聘专家(包括校内专家)都以时事为主。

2.集体讨论,确定讲授内容和基本思路。基本理论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全部教学内容的主线,内容相对稳定。教师根据课时,将基本理论在第1学期讲完。

由学院主管领导、思政部教师、外聘专家进行课程内容集体讨论,主要是针对国际国内大事,精挑细选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针对性。何谓热点,对热点如何把握,不是一名教师所能解决的。集体讨论,确定讲授的重大事件,然后由专任教师和特聘专家(上一学期确定下一学期的讲座专家)分别搜集资料;
再次集中,分析、把握国家在该事件上的基本政策(策略),然后各个任课(讲座)教师分别撰写教案。

例如,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院党委书记讲授《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2学时国内大事),学生反映很好。广州亚运会刚刚结束,亚运对广州市发展的影响,是广州人人关心的问题。学院副院长(经济学专家)讲授《亚运会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学时学院所在区域大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专任教师介绍国际最新时事。由于内容既属于时事重点,又贴近学生需求,深受学生喜爱。

3.固定教师按照正常教学班课堂讲授和邀请各方面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鲜明的政策性、时效性、动态性特点,要求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知识面广,有较多的社会阅历。我们从全院范围内选择了一名《形势与政策》课程责任教师(也是《形势与政策》课程专任教师),该教师不仅知识面广,而且同时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和职业指导师资格。讲座的专家,既有学院领导,又有广州市体育局领导,还有省政协等部门的专家(根据最新时事内容选择专家)。

4.充分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讲授,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引导的位置,核心是把握方向。此处的关键,教师既不要成为讨论的主角,又要把握住讨论的大方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讲座以专家讲授为主,但最后30分钟是学生提问。提问分为事前提问和现场提问。事前提问,在讲授前一个星期,就把讲授题目发给学生,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由辅导员搜集后交给课程责任教师,再由责任教师转交专家。现场提问,学生听完讲座后还想了解哪些问题,可以举手发言,也可以写在纸条上传递上去。

5.邀请名人,以专题采访的形式上课。如我院2011年5月邀请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金牌获得者陈燮霞(我院输送的运动员)回到学院,教师则作为主持人,以采访的形式上了一堂《形势与政策》课,整个采访突出爱国主义和拼搏精神,效果显著。

6.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引导相结合。“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4]要想使《形势与政策》课真正受到学生的喜爱,单凭教学改革和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它毕竟不是专业课。我们借助学院打造校园文化、筹建广州体育博物馆的良机,从体育入手,拓展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
举办知识竞赛;
教师参加学生社团的一些活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根据每年的国际国内大事,举办专题展览和活动。例如,今年举办了体育史展览、中国革命历程展览、党的光辉历程展览、冠军林启动仪式等。通过营造《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氛围,在学生中形成关心时势与政策的良好习惯。

7.改革考核模式。我院《形势与政策》课一改期末考试的传统考核模式,以学生随堂笔记和心得体会为考核内容。每个学期结束时,课程责任教师将学生的听课记录本搜集上来,检查每一次课(含讲座)的课堂笔记和学期学习心得,符合要求的,盖上部门公章,作为该学期课程通过的凭证。当第四学期结束后,如果四个学期均通过,则给出合格以上成绩;
如果某个学期没有通过(没有盖章),则重修该学期课程(内容以重修时的国际国内大事为准)。

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进程中的思考

1.争取学院领导的支持十分重要。一些高校的领导口头上说《形势与政策》课重要,行动上无体现。笔者认为,关键是课程所在部门没有使学校领导深入了解该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我们不是简单地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文件拿给院领导看,而是多次请院领导参加课程讨论会,使院领导对这门课程有较深的了解,从而给予大力支持。几年来,我院主要领导都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讲座),其他部门也积极配合。如体育史展览是图书馆牵头,冠军林启动仪式是宣传处牵头。我们与其他部门通力配合,从而使《形势与政策》课在全院开花。

2.慎重选择课程专任教师。《形势与政策》课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对教师的知识面、兴趣广泛度、政治敏感度要求很高。因此,必须慎重选择课程责任教师。虽然讲授者多人,主持课程讨论、整理教师团队意见、拿出每学期教学内容基本点初稿等,都有赖于课程责任教师。一个好的课程责任教师,可以集众人之所长,其所起草的学期教学内容与要点容易在集体讨论中通过。而且,课程责任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课程(包括讲授教师)的反映。如果课程责任教师不能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学生不会讲心里话。

3.不能完全照搬省教育厅《形势与政策》课备课会确定的讲授内容。每学期开学前,省教育厅都组织《形势与政策》课备课会,确定学期讲授内容。但是世事难料,学期中间总会发生一些重大事件。对于突发性重大事件,《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涉及,使学生感到课程与国际国内大事紧密相连。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实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

4.一定要有与学校所处区域有关的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固然是讲授国际国内大事,但如果讲授的内容都远离学校所处区域,使学生觉得讲述的内容与自身关系不大,则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不能遗漏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同时也要选择一些学校所处区域的具有全国影响的大事,使学生觉得形势与政策课就在身边。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形势政策教育;
职业倦怠;
对策

一、职业倦怠的含义

“职业倦怠”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heiping profession)的人们由于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而又无法获得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对工作厌恶、冷淡,对服务对象退缩和不负责任及由此导致身心耗竭的状态。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从事形势政策教育教学中缺乏动力和兴趣,产生对于工作本身的厌烦和疲惫,从而导致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的一种状态。

二、形势政策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形势政策教育课程本身的特点

1.教育者很难处理好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形势政策教育具有两重性,一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之一而天然具有的“政治性”;
二是作为一门课程所具有的“科学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形势政策教育对教育对象进行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是其分内职责,它要求授课教师能够运用党的理论和思想,党和国家重要的方针、政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确立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但作为一门课程,形势政策教育又有着自身的学术思路、理论逻辑和教学规律。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科学研究无,课堂教学有纪律”,做到既要“讲透”又要“讲活”,这对授课人员既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压力。

2.教学内容变动快、备课难度大

形势政策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教学内容要紧跟国内国际发展变化,形势发展的时效性,政策制定的动态性都要求体现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国内,几乎在重要会议和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之后,相应的政策、路线、纲领、重要的决议精神等都要体现和反映在形势政策教育教材和教学中。

教学内容更新快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一方面内容的更新造成课程内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比较弱;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要在教学中体现新变动的内容,也有一个对新内容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这样就导致形势政策教育备课难度大,给教师的感受是每学期都在不断地备新课,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3.师资力量不足

从各高校开展形势政策的实际情况来看,承担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任务的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很少甚至没有。在兼职教师中又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系)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为主,辅之以一部分行政部门人员和人文社科类的教师,这些人便构成了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教师群体。兼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也只有在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在目前高校实行的岗位考核机制下,授课教师首先要完成自己的专职工作,这样,形势政策教育的备课和上课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就给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集体备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不能有效保障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带来的压力

1.工作要求高,压力大

近年来,各高校党委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建设,从学校党委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提高和改进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进一步的期望。各级主管部门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性上要求高,标准严,这样就给从事形势政策教育的教师在思想和精神上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高校年年扩招,规模越来越大,招生人数激增,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严重超载,与此同时,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及网络等技术手段,教师又得不断学习与充电,因此,脑力、精力、体力严重透支,身心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很难得到及时调整。

2.对工作前途和事业发展的担忧

形势政策教育较低的学科地位、较窄的专业发展空间,给从事该课程的教师带来了学术成长上的压力。就学术体制而言,形势政策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往上发展没有专业的支持,缺乏制度性的学术联系和交流,教师没有学科归属感,因此形势政策教育从业人员在学历提高和确定学科方向上必然选择转行。同时,学校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形势政策教育与专业课、基础课相比,有着不同的测算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职称评审、岗位评聘中,由于形势政策教育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弱势(科研课题少,经费欠缺,教学工作量不足)因此形势政策教育的教学人员一般都选择本职工作所在职称系列参评,几乎没有以形势政策教育作为主要工作参加教学系列的评选。这些都会影响形势政策教育的从业人员对该课程的热情和信心,长此以往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形势政策教育找不到合适的人员,留不住合格的人员的现象。

3.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形势政策教育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是经费不足,虽然各高校党政领导对形势政策课的地位作用达成共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经费不足这个困难,突出表现在学校能保证基本教学费用但不能完全满足为提高教学实效而需要的实践费用。经费不足,限制了形势政策教育的课程建设,成为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瓶颈。”

同时,在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条件保障上,由于形势政策教育大多是实行大班开课,要找到能容纳一个专业或几个专业的学生上课的教室对学校的教室资源提出了新要求。

三、消除和预防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高校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措施保证和提高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在高等学校的地位

高校要从经费投入,职称评定,各种奖励、进修提高的机会等方面适当向形势政策教育一线人员倾斜。高校要根据形势政策课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课程考核体系;
要积极为形势政策教育教师提供参加学术会议、培训、专题报告的机会,特别是提供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的机会。

同时,学校应加大形势政策教育专项教学经费的投入,提高和改善工作环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形势政策教育教师要增强政治意识、业务意识,提高主体素质和能力,以有效预防职业倦怠

作为形势政策教育教师,首先要增强政治意识,要重视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把形势政策教育作为一门普通的科学知识传授,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钻研教育内容,把握教育规律,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和信服,融入自己的头脑和思想之中。

其次要增强业务意识,要热爱形势政策教育。只有不断增强业务意识,把自己培养成为专家和学者,对理论研究透、理解深,才能在教学中讲的活,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觉得可信。

再次要提高主体素质和能力,要胜任形势政策教育。一方面,形势政策教育教师要提高学历层次,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加强理论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理论素养能力。另一方面,形势政策教育教师要关注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和科学认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培养自己敏锐的现实洞察力。同时,形势政策教育教师还要不断汲取和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摸索和反思适合变动着的学生和自身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要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课程本身的需要,缓解工作压力而造成的职业倦怠。

(三)形势政策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调试,保持心理健康

作为教师首先要正视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反应,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要积极面对工作,乐观对待各种情况,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当前的工作环境,主动思考和寻找改善当前环境的途径和可能性。其次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转移调控、宣泄调控等等。再次,形势政策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性格,科学安排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有效应对压力,缓解职业倦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