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一)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金融保险专业于2011年末重组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保险实训体会【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保险实训体会范文第1篇
通过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重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金融保险专业于2011年末重组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高管、行业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加入,校企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完成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定专业发展规划研究专业调整与建设、研讨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教学管理、协调学生实习、实训顶岗与就业、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定期举行研讨会,就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卓有成效的讨论,委员们对课程的开设门类、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构造、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重组对金融保险专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搭建了平台,也有助于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
(二)创办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
1、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成立。
2011年11月4日,学院领导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共同为“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揭牌,当两位领导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顿时引起台下一片掌声。这一刻不仅标志着学院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添写了浓重的一笔,更为学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2、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
为明确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规范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合作双方起草并通过了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章程。章程由总则、组织机构、工作内容与形式、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经费来源与财务管理、附则六部分内容构成。
3、企业参与课程考核与评价。
为了让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保险专业聘请了紫金保险公司淮安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及销售部、客服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高管作为金融保险专业兼职教师,参与财产保险、保险基础等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转移到了紫金保险公司实地进行,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现场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地学习表现提供了考核评价意见。同时,紫金保险公司还接纳了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班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几位高管还兼任了顶岗实习毕业生的实习指导及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提出了考核评价意见。由于紫金保险公司兼职教师在考核评价上更重视对学生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使金融保险专业借助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这个平台丰富了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更趋全面系统。
4、青年教师到紫金保险挂职锻炼。
在校企合作交流过程中,金融保险专业有数名青年教师在紫金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实践实习。在实习挂职期间,通过轮岗学习,分别实习了前台业务、销售业务和理赔业务等,提高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5、开设员工培训班。金融保险专业与紫金公司共同开设了两期培训班,开展对紫金保险公司员工的培训,讲授风险与保险、财产保险、汽车保险知识,进行保险营销技能培训,培训后紫金保险员工参加的保险营销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
(三)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建
“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2012年11月27日,学院领导、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及淮安分行领导共同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揭牌。“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的成立,是双方共青团组织积极探索服务青年大学生的新途径,是为促进青年员工立功建业、帮助青年学生增加实践机会的益事,也是工商银行和我院金融保险专业深化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共建“青年金融实践体验中心”以来,淮安市工行工作人员多次走进校园为师生宣传金融知识、释疑解惑,免费办理网银、手机银行等业务;
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也多次赴工商银行城南支行体验金融产品,熟悉岗位流程,提高职业能力;
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近两年来,金融保险专业改扩建了原有的模拟银行、证券实训室、保险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了“仿真、集成、开放”的金融实训中心。以金融行业一线操作、客服及营销类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本着专业建设服务产业的宗旨,金融实训中心设有银行仿真实训室、银行综合技能实训室、保险仿真实训室、保险综合技能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等八个实训室,同时在建设规划中的还有理财实训室和货币博览馆。金融实训中心配套了银行柜台综合业务、银行信贷业务、保险综合业务、证券投资业务、银行卡业务、理财规划业务等实训教学软件,充分满足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业务流程操作、岗位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培养的需要;
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专业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学做结合”。金融实训中心同时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终身学习培训,集成多种功能,是服务社会的基地,是金融保险人才培养的摇篮。
2、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功能。
通过成立江苏财经•紫金保险学院密切了与紫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同时,金融保险专业与中国人寿淮安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向中国人寿公司输送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暑期工学结合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人寿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学生也对这样的校企合作内容非常支持,他们说这样的暑期实践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减轻了家庭的负担。目前金融保险专业已拥有15家校外实训基地。
(五)工学结合,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就是说将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课堂与职场环境一体化。在金融保险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解,形成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标准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仿真或真实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金融实训中心的建设,重组教学环境、重设课堂氛围、重设教学评价等,重构课堂教学,全方位改造原有教学情境和场所,将课程教学设置在学做合一的实习实训场所,实训中心充分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训练的仿真,教学的一体。以实训室为教学场地,开放课堂,以专题培训的方式请学生走出教室,将操作性很强,如银行柜台业务、产品营销业务、客户服务业务、证券经纪业务、现场查勘业务等,转移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实地上课,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学习和工作零距离结合,切实做到工学交替。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吻合金融保险行业企业的需求,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与邀请金融保险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明确金融保险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明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课证融通,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业务骨干携手共同开发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信贷实务、金融产品营销、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证券投资实务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校企共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校企双向使用的项目化教学(培训)教材,教材内容选取金融企业真实业务,反映“理实一体、学做结合”的培养理念。
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成效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广泛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
(一)创新了人才培养。
根据建设行业特点,金融保险专业创新了“课证融通、工学交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金融保险专业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校企合作发展,工学交替,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开展了分段式教学、仿真模拟实训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开放见成效。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在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必备的专业应用知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主要素质,从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成果有省级精品课和院级精品课、优质课、达标课等。
(三)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按照“能工巧匠进课堂”的要求,初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学历、双师、专兼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多样化。
保险实训体会范文第2篇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236人,完成年任务4350人的120%;
城镇净增就业3604人,完成年任务3100人的116%;
城镇就业率达94.7%;
安置“4050”困难群体346人,完成年任务200人的173%;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316人,完成年任务6500人的113%;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人数7户,安置率达100%;
跨省劳务输出52985人,完成年任务48500人的115%;
发放小额贷款1803万元,完成年任务650万元的277%。城镇职业培训1206人,完成年任务1150人的10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金蓝领工程)8003人,完成年任务8000人的100%;
已审查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8%;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6220人,完成年任务36216人的100%(其中:农民工参保1165人,完成年任务1150人的101%;
大集体参保5479人,完成年任务3700人的148%;
工业园区参保1180人,完成年任务1000人的118%),参保率达68%,基金征缴5800万元,完成年任务5180万元的112%,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达761元/人·月。城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22742人,完成年任务21800人的104%;
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4017人,完成年任务4000人的100%。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690人,完成年任务4200人的159%(其中: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4777人,完成年任务20__人的23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1%,统筹资金使用率达75%。城镇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27689人,完成年任务的100%,城镇大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合作医疗保险2206人,完成年任务的110%,国有农垦、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合作医疗保险2356人,完成年任务的118%。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围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二个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重点为全县尚未就业的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已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灵活就业和被企业吸纳,但没有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人员提供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等一系列再就业援助。努力做到向每一位援助对象发放一份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帮每一位已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为每一位急需就业的援助对象提供一套针对性援助服务。春节后,举办了大型招聘会,发放了“春风卡”、致全县在外务工回家人员的一封信和就业政策宣传册,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面对面交流的信息平台。并开展了送岗进村进户活动,把服务送到农民朋友的家门口。使他们了解就业政策,懂得保障自身权益,增强外出务工的信心,提升劳务输出的素质。
(二)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围绕我县核心战略,即:振兴__“开放型经济和工业经济”。搭建企业用工平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走培训之路,搭建培训平台,尽快将更多的一般性劳动力转化为技术性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我们开展多层次培训,发挥县培训中心作用,在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企业工人培训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采取“订单培训”等方法建立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逐步实现劳动者个个有技能的目标。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先培训后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建立“农、科、教”统筹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三)加大执法检查,进一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年初至今,我们就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追讨工作。一是制定出台了《__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开设了工资保障金收缴专户。二是深入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建筑、医疗器械、小五金和文化用品生产行业,开展专项治理,指导规范用工管理和合法运作。围绕维权这个重点,现场举例说法,消除民工顾虑,进而推动了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自觉主动要求参加社会保险;
三是设立农民工维权窗口,实现了县、乡二级清欠工作平台信息互动,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职能,尽心尽力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投诉的绿色通道
。帮助农民工办实事,解难题。开展劳动保障年度审查工作,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利用劳动保障年度审查手段,实施常规监察。对所有用人单位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特殊工种、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在用人单位全面实施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建立企业用工信誉公布机制。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养老和医疗保障工作
认真做好缴费基数审核和稽核工作,强化基金征缴。实行个人帐户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增加社保工作的透明度,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促使企业和职工及时足额缴费。我们将进城务工农民、失地农民、县域企业与城镇大集体企业职工逐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使我县城镇各类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比例达到67.7%。同时,我们也做好未参保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调查摸底工作。在解决困难群体医疗保障方面,我们正紧锣密鼓开展城镇居民、困难企业职工、大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的调查统计工作,为我县即将推行的城镇居民参加合作医疗和解决困难企业参加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做好准备。
存在的问题:成绩令人鼓舞,成就催人振奋。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扩面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保意识不强,参保职工流失较多,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上级配套文件未到位,使实际操作工作难以把握,特别是国有农垦、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难。
下一步打算:
保险实训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财务收支核算
风险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教育培训单位同样也存在风险。为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措施加强收支管理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下,更应该认识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措施提高收支管理工作水平,为教育培训单位的运行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体系
在加强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加强业务跟踪与监控,建立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体系。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收支管理与核算体系,实时掌握教育培训单位的运行情况,保证各项业务稳定有序进行。注重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治理工作,确保各项数据信息真实有效,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提高收支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体制,健全机制体制,有效约束各项活动,避免违规现象发生[1]。完善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体系,实现财务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收支统一管理。例如,笔者对全市建筑企业实行一个窗口统一收费的监督和管理,精减收费流程,负责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时上缴国库,保证当月收费当月上缴,及时上报拨款计划,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规范对建筑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提高收费透明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改善投资环境和服务态度。防止违规现象发生,实现对财务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化解。
2完善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信息揭示与披露制度
主要是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各项收支管理活动,并注重外部信息获取,有效防范财务会计风险,提高收支管理工作水平。(1)教育培训单位外部。从教育培训单位外部来看,第一、收支信息要真实、全面、有效。由于收支信息失真和报表做假现象严重,加大收支管理风险。因此,要保提供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真实。具体措施可以是,要求递交的财务会计报表应该经由负责人审计验证,确保符合要求。第二、接受财务会计信息时,需要进行全面评价,确保财务会计和收支管理信息详细。同时提供现金流量表,全面掌握教育培训单位的财务状况,确保教育培训单位的经营状况良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2]。第三、在开展收支管理活动时,不仅要求提供现金流量表和财务会计报表,还要提供更为全面的收支管理信息,确保信息真实有效,遵循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收支管理工作水平。(2)教育培训单位内部。从教育培训单位内部来看,着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详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保证内容详细完善,全面掌握教育培训单位运行情况,了解贷款风险集中度,收支管理和财务会计运行状况等,为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提供参考。第二、注重财务会计风险分析,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编制教育培训单位财务会计业务报表,详细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注重对风险的跟踪分析,提高收支管理和决策方案的针对性,促进工作水平提升。注重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将教育培训单位的财务报表信息、信用度等录入计算机,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对这些信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详细掌握教育培训单位的运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和控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同时还要避免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出现,尽量降低风险,落实集中支付制度,提高收支管理水平,为教育培训单位发展提供保障。
3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机制
(1)建立与完善教育培训单位财务收支核算体制。健全收支核算制度和相关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教育培训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要求做好每一项工作。账务处理时严格按规定进行,确保各项工作有凭有据,促进工作水平提升。注重收支管理及核算软件的应用,对账务实行集中管理与核算,提高核算工作水平。将教育培训单位财务报表等由系统自动生成汇总并上报,加强核算和收支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要遵循规范要求操作,不得任意篡改数据,尽量降低财务会计风险。笔者在工作中,负责执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单位资产进行有效严谨的核查,严格审核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报告。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由原来的单机版升级为网络版,实时掌握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杜绝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不良行为,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注重教育培训单位收支风险控制工作。健全收支风险管控制度,推动收支风险管控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注重财务会计核算与成本控制,加强财务会计和收支管理等各流程的监督管理,及时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收支管理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收支管理系统,建立并落实教育培训单位财务会计风险识别制度、风险评估制度、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分析制度和风险报告制度,通过制度措施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3]。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防和控制,增强收支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潜在的风险。
4建立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监督体系
根据收支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监督保障体系,并加强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效防范并降低风险。(1)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事前监督。以提高收支管理水平为目标,建立教育培训单位风险预警机制,并严格落实各项规定。注重计算机技术应用,重视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了解教育培训单位财务会计等指标,加强分析与考核工作,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处理。注重收支管理各项指标的分析,及时采取预警和防范措施,提高事前监督管理水平。(2)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事中监督。加强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的过程监督,保证收支管理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增进不同部门和工作人员联系,相互形成合力。建立风险预控机制,对风险进行动态分析和控制。随时收集收支管理的各项信息和指标,将预警指标与警戒值进行对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采取预控措施,让教育培训单位有序运行,尽量降低风险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4]。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各项活动依法进行,促进教育培训单位更好发展。(3)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事后监督。具体措施如下: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各部门财务会计风险监控和执行情况,给出相应评价,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收支管理风险,然后采取预控措施,确保风险防范措施落实,促进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4)笔者在具体工作中,执行并管理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任务。主要负责执行票据领用、核销的管理流程和制度。负责换发新版准购证和新版财政票据以及代开电子票据的执行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及全力配合,我中心圆满的完成实行电子化改革任务。对市建筑培训系统的收费进行严格管理及监督执行,严格按省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成全市培训收费人数100600人次,收费金额8000万元,准确率达100%。
5提高教育培训单位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教育培训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1)提高教育培训单位财务会计从业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注重优秀人才引进,加强管理培训,着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水平、政治理论水平,让他们有效开展收支管理工作。落实教育培训措施,增强工作人员法制观念和责任感,遵循规章制度办事。要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从业人员也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培养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作风,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抵制不良思想侵蚀,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办事,促进收支管理水平提升。(2)提高教育培训单位财务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着重提高从业人员从事收支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以适应教育培训单位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为达到这个目的,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制度,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正规教育,具有专业技能才能上岗,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录用。第二、完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倡导终身学习,不得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有效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5]。第三、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等操作技能。加快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收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6结束语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采取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工作是必要的。然而,加强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需要工作人员积极支持、共同参与。一方面,应该完善教育培训单位的收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收支管理风险监控机制,另一方面,要提高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从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入手,有效防范教育培训单位收支管理风险,进而促进教育培训单位持续、健康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阎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堃.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与缓释研究: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汪逸真.信用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4]蒋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十项措施[J].西部财会,2016(3):112-115.
保险实训体会范文第4篇
江苏省运动员退役主要有两种安置方式:组织安置和自主择业。运动员退役后,根据所参加比赛的类别和名次来决定是否进行组织安置,如果是省级安置,交由省人社厅负责;
若市级安置,由市体育局和市人社局负责。安置地限于省内的事业单位,主要的安置途径包括:
①升学,运动员退役后因年龄较小而进行升学,待其毕业后再由组织进行工作安置;
②事业单位;
③其他。主要是指运动员放弃组织安置选择自主择业。组织安置的运动员每年在所有退役运动员中占少数,比例约为25%,这部分运动员退役后无论是选择升学还是再就业,都保留其工龄及保险关系。自主择业的大多为成绩一般的运动员,主要以自行车、摔跤、柔道和划船等项目为主,每年选择自主择业的运动员占所有退役运动员的75%。自主择业的安置路径有多种,主要有升学、进入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创业等。由于再就业的多样性,退役运动员可能会面临新进入单位不认可其工龄的情况。此外,自主择业的运动员退役后还会出现较大的地域流动性,跨统筹范围流动时会出现统筹基金不能随个人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而转移的现象。
2运动员养老保险相关政策梳理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体人字〔2006〕478号),围绕运动员的社会保险、试训运动员的社会保险以及运动员的住房公积金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文件规定要将编制内运动员逐步纳入到当地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并为运动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基础档案。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文件要求为已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地区的运动员办理参保手续,同时对运动员缴费年限以及工龄的计算做了说明。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运动员社会保障的综合性文件,是建立运动员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又颁布了《关于印发〈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的通知》(体人字〔2007〕412号),这部文件打破了训练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将原来的统包统配改革成为聘用制,并对运动员的身份、职业生涯以及各项工作的主管部门做了详细规定。2008年江苏省体育局在体人字〔2007〕412号文件的基础上出台了《江苏省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苏体人〔2008〕5号),首次将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提上日程并单独列为一章做了详细规定。接着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苏体人〔2008〕13号),该文件从多方面对运动员保障工作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不仅有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还包括运动员选招录用、退役补偿和安置、激励奖励以及特殊运动员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并设立了到2009年实现江苏省运动员保障工作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总体目标。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文件规定在体人字〔2006〕478号的基础上,将所有进编、在训运动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尽快为其办理参保手续,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2011年江苏省根据体人字〔2006〕478号文印发了《关于退役运动员补办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体人〔2011〕8号),对补缴的人员范围、起止时间、缴费基数和比例、办理程序以及资金来源等做了详细规定,这部文件推动了江苏省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并对退役运动员参保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运动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3.1运动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困境
3.1.1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正处于试点阶段,2008年底出台了国发〔2008〕10号文件,虽然对基金管理和缴费标准做了明确规定,但只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先进行试点,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改革方案以及有效的政策指导,各地在实施事业单位养老政策时必然会导致制度实施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此外,我国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对运动员这类特殊群体参加社会保险进行规范,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并未将这类人群明确纳入其中。
3.1.2再就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2001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13号),虽然该文件规定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进入企业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根据其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可给予一次性补贴,但这只是针对公务员进入企业的特殊照顾。而同样是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运动员未能受到该项规定的眷顾:第一,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存在分歧。各个统筹地区关于重新就业后的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的相关规定有所不同,加重转移的负担,因而损害了部分退役运动员的个人利益。其次,统筹账户基金周转困难。由于我国还未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因此运动员向省外流动时只能转移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则被留置在转出地,造成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困难。
3.1.3训练单位养老保险缴费负担过重训练单位缴费比例过高,加重训练单位的资金负担。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20%,而在目前江苏省运动员所参加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中,训练单位缴费比例为22%,且缴费又由省财政提供,给省财政带来支付压力。此外,训练单位每年还要为试训运动员和2008年以前退役的运动员进行养老保险费的补缴,补缴的资金不算在省财政预算内,而是由省基金承担。这些费用不仅提高了训练单位的用工成本,还增加了省财政的预算开支,形成双重压力。
3.1.4预期养老金水平偏低首先,当前江苏省运动员的个人缴费比例仅为3%,运动员退役后进入企业其个人账户的积累要低于同等条件的企业职工,这是极不公平的。其次,运动员的薪酬直接与训练和参赛成绩挂钩,这会影响缴费基数的变动,从而影响个人账户的积累。此外,部分运动员二次就业较为困难,较难获得固定的收入来源,难以按时足额缴费,参保能力受限。很多运动员退役后伤病缠身,复发可能性较大,更有甚者还会受到隐性疾病的困扰,巨额的医疗费用加上生活开销使得运动员的老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一定的水平,较低的养老金水平对其养老生活难以形成有效供给。
3.2原因分析
3.2.1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公平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是依据身份的划分来享有不同的养老保险待遇,这就造成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现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退休养老制、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①退休养老制覆盖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这部分人群没有缴费义务,退休后由国家根据工龄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退休金;
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目前我国发展相对完善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主要为城镇企业职工,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缴费义务。另外还有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由个人承担缴费义务。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
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正在进行两项制度的整合,覆盖人群为所有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的确定方式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类似。通过实地调查,江苏省运动员所参加的其实是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单列的基本养老保险,尚未涵盖在上述三种制度中,这对于运动员的未来养老问题是极其不利的。
3.2.2运动员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主要由在训、停训以及退役三个阶段构成。在训阶段即运动员由试训转为在训成为正式的在编运动员;
停训阶段即运动员在训阶段停止进入职业转换过渡期;
退役即运动员的安置阶段,也就是运动员与体育训练单位解除聘用合同后的去路。停训阶段的时间一般固定在半年到一年,这个阶段的时间是确定的,因此运动员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在训和退役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决策的困难。在训阶段的长短主要由项目特点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所决定,因此运动员的工龄没有固定期限,这就给运动员参保带来了困扰。此外,运动员退役后的去路也不尽相同,江苏省自2007年以来实施了自主择业的退役安置办法(苏人发〔2007〕38号),这项规定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统包统配的“铁饭碗”,形成多元化的退役安置,给养老保险关系的衔接带来了困难。
3.2.3训练单位实施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江苏省自2008年建立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至今,由于实施力度不足,加上缺乏监督机制,运动员的养老保险还未形成有效方案,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实际调查中,制度与实际运行情况往往相距甚远,造成实施力度不足。还有部分运动员表示并不清楚每个月参保的缴费情况,训练单位不公开个人缴费情况,使得参保人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
3.2.4运动员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加之江苏省运动员的年龄普遍较小,他们习惯于一切由运动队包办的做法,缺乏风险意识。在实际调查中,当运动员被问及养老保险的参保情况时,他们普遍表现出茫然,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些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由于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都投身于训练和比赛中,除了完成训练任务和提高比赛成绩之外,运动员更关注的是他们自身的伤病状况,却忽略了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认知,以致于退役后面临再就业时,若在养老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发生不理想的状况时,很难为自己维权,保障自身利益。
4破解运动员养老保险困境的对策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体育局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以及退役运动员的走访,对江苏省运动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运动员养老保险起步较晚,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参保过程中很多问题没有权威合理的解释;
运动员再就业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
较高的缴费比例给训练单位带来负担;
运动员个人缴费比例偏低,难以形成有效积累会直接影响其未来的预期养老金水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4.1将运动员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在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的背景下,运动员这一群体如若再纳入单独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则加剧了制度碎片化的程度。鉴于目前该制度无法顺利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衔接,因而运动员所参加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本就应该整合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根据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路径,可将其分为三类:一是成为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这一人群目前沿用的是退休养老制度,退休金待遇与退休前工资水平以及工龄等挂钩,他们退役前缴纳的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在退役时可一次性提取,缴费年限可以视为工龄连续计算;
二是进入到企业职工队伍的运动员,退役后自然就衔接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
三是进入到城乡居民领域,目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可以顺畅衔接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将运动员纳入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范畴,不仅能实现运动员退役后养老保险关系的顺利转移接续,而且通过大数法则的原理由社会共担风险,对其未来的养老生活形成有利保障。
4.2为运动员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在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中位于第二支柱,是训练单位对运动员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它的建立有利于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增强运动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运动员个人也起到激励作用;
同时还有助于分担养老保险责任,提高运动员的预期养老金水平,为运动员提供合理的养老保障。
4.3拓宽筹资渠道
通过体育产业来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有利于运动员养老保险的发展。主要渠道有:提取一定比例的比赛赞助费、体育比赛的门票收入、电视的转播费以及开发固定资产等的收益,对外有偿开放体育场馆和设施,将部分收益作为运动员养老保险的专项资金等。
4.4提高运动员规避风险的意识
保险实训体会范文第5篇
一、“十一五”期间和20__年的主要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1、“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
“十一五”期间克拉玛依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市统筹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认真的开展着各项工作,顺利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1)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近年来克拉玛依区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优势,加大了投入力度,扩大就业和培训宣传深度和广度。建立了高效的促进就业资金保障机制,按照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的经费预算方案,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一五”期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向用人单位和失业人员宣传各项优惠政策,使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各项补贴金额逐年增多。(补贴40.52万、补贴87.35万、补贴86.39万、补贴870.8万、20__年截止目前补贴348.47万)
(2)培训促就业工作取得良好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技能,贯彻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就业准入制度,切实做到以培训促就业。“十一五”期间,克拉玛依区拓宽培训思路,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确定了失业人员培训工作思路和计划,建立健全各类培训台帐,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有80%的学员实现了就业,真正的起到了培训促就业的良好实效。(培训321人、培训1038人、培训733人、培训1268人、20__年截止目前培训1019人)
(3)就业困难群体得到了有效的帮扶。
近年来,随着就业困难群体范围的扩大,就业困难人员也逐年增多,为了更好地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克拉玛依区加大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推进困难群体就业,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由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每月利用不同形式共同对困难人员入户进行帮扶。及时将每月收集的岗位信息、培训信息、就业政策送到困难人员手中,对所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了入户调查、推荐岗位、跟踪回访“一条龙”的优质服务。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缓解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矛盾。
(4)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十一五”期间,克拉玛依区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做为日常重点工作来抓,每季度由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对创建的社区进行业务指导,并加强了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各社区均能按照“充分就业社区”的7项标准开展工作。末已有34个社区创建成“充分就业社区”,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期末要将60%的社区创建成“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任务。
(5)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平台。
“十一五”期间克拉玛依区建立并完善了覆盖区、乡、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并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建设要求,对照“六个到位”标准,实现了各工作平台办公设施高标准、规范化。同时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用工信息、就业再就业统计等工作下移到乡、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2、20__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完成情况
截至9月底,克拉玛依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人员1133人,完成市统筹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下达就业目标任务的113%;
结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77人;
辖区共85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1393个,完成提供有效岗位目标任务的116%;
开发公益性岗位93个,完成开发公益性岗位目标任务的155%。
(二)社会保险工作
1、社会保险扩面完成情况
(1)养老保险扩面征缴846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300人的282%;
失业保险扩面征缴588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294人的248%,医疗保险扩面征缴776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500人的155%,生育保险扩面征缴650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200人的325%,工伤保险缴费扩面征缴900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100人的900%。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265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260万元,失业保险费收入135万元,医疗保险费收入780万元,生育
医疗保险费收入67万元,工伤保险费收入2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57.2万元,其中支付生育保险金67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1.6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1.6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177万元,养老保险基金转移支出4万元,养老保险丧葬抚恤及其他支出6万元。
(2)养老保险扩面征缴1093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350人的312%;
失业保险扩面征缴818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120人的682%,医疗保险扩面征缴996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300人的332%,生育保险扩面征缴884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67人的1319%,工伤保险缴费扩面征缴1039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550人的189%。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222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822万元,失业保险费收入183万元,医疗保险费收入1088万元,生育医疗保险费收入88万元,工伤保险费收入41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00.5万元,其中支付生育保险金106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4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3.5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278万元,养老保险基金转移支出4万元,养老保险丧葬抚恤及其他支出5万元。
(3)养老保险扩面征缴1863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350人的532%;
失业保险扩面征缴1462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120人的1218%,医疗保险扩面征缴897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300人的299%,生育保险扩面征缴1491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350人的426%,工伤保险缴费扩面征缴1496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350人的427%。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759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2541万元,失业保险费收入259万元,医疗保险费收入2653万元,生育医疗保险费收入129万元,工伤保险费收入68万元,补充医疗保险费收入93万元,进城务工住院医疗保险收入16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46.8万元,其中支付生育保险金139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15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4.8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461万元,养老保险基金转移支出12万元,养老保险丧葬抚恤及其他支出4万元,补充医疗保险费支出7万元,进城务工住院医疗保险支出4万元。
(4),养老保险扩面征缴1849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330人的560%;
失业保险扩面征缴1578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150人的1052%;
医疗保险扩面征缴1007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260人的387%;
生育保险扩面征缴1566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280人的559%;
工伤保险扩面征缴1698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300人的566%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81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3330万元,失业保险费收入339万元,医疗保险费收入1762万元,生育医疗保险费收入161万元,工伤保险费收入94万元,补充医疗保险费收入110万元,进城务工住院医疗保险收入15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41万元,其中支付生育保险金199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28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55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527万元,养老保险基金转移支出5万元,养老保险丧葬抚恤及其他支出16万元,补充医疗保险费支出6万元,进城务工住院医疗保险支出5万元。
(5)20__年1-8月,,养老保险扩面征缴1718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1100人的156%;失业保险扩面征缴1398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900人的155%;医疗保险扩面征缴969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700人的139%;生育保险扩面征缴1442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900人的160%;工伤保险扩面征缴1383人,完成扩面征缴任务1100人的126%。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088万元,其中:养老保险缴费300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4000万元的75%;
失业保险缴费307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370万元的83%;
医疗保险缴费156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1950万元的80%;
生育保险缴费13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170万元的80%;
工伤保险缴费8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95万元的85%,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75%以上。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16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转移支出0.2万元,养老保险其他支出2.8元,失业保险救济金支出5万元,困难企业补助5万元(失业),医疗保险支出349万元,生育保险支出142万元,工伤保险支出12万元,按月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根据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克拉玛依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新克政发[]28号),克拉玛依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工作于7月开始,9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报销工作下移,参保人员可在就近的街道(乡)劳动保障事务所报销,方便居民。
,克拉玛依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04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1021万元,支出415万元。,克拉玛依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已参保31047人的基础上,新增参保人数9803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331万元,677万元。20__年1-8月,克拉玛依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64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522万元,支出394万元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根据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克拉玛依市小拐乡、乌尔禾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新克政发[]31号),克拉玛依区积极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工作。
小拐乡有303人办理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基金收入27万元;
142人按月享受160元的基础养老金。20__年小拐乡有261人办理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基金收入15万元;
154人按月享受160元的基础养老金。
4、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十一五期间,克拉玛依区社保局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的管理。
为了确保克拉玛依区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克拉玛依区社会保险管理局严格根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认真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历年接受市区两级审计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截留、挪用、私存私放等现象。
为了规范会计档案的统一管理,克拉玛依区社保局对1998-社会保险会计档案整理归档,于完成9年会计档案的移交进馆工作。
(三)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1、加强学习。“十一五”期间,组织全体劳动保障监察员认真学习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从理论上加强执法人员对于依法行政的认识和理解,从思想上树立法治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在完成专项检查的同时,做好日常投诉、举报案件的处理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大队共进行各类专项大检查15次,共检查企业1351家,涉及劳动者27753人;
年审各类企业1994家,涉及30143人,签订劳动合同25378人。除专项大检查,“十一五”期间我大队共受理举报投诉案件916起,其中5人以上举报投诉案件34起,涉及投诉者1468人,为劳动者追回工资、押金等1715470元。
3、我大队负责绘制了“两网化”网格电子地图,负责起草了《克拉玛依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的通知》及相关配套管理办法;
完成了25名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的招录工作,并委托市委党校培训中心对他们进行了为期20天的培训,共计144个课时。截止8月31日,共采集信息5572家。目前,正在比对工商局经营网点登记信息进行“查遗补漏采集”。
4、1月根据市政府及区政府的要求,我大队负责对我局所依据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清理,共整理出法律12部、行政法规12部、部门章程25部、自治区规章4部;
整理行政职权依据84项,其中行政处罚80项、行政确认3项、行政裁决1项。
5、持证执法。为了确保行政执法的合法性,我大队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先后负责全局及本系统24人通过培训、考核,取得了“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资格;
参加“行政执法证”取、换证考试14人,参加“行政执法监督证”取、换证4人。确保了行政执法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6、为认真贯彻“依法行政”理念,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办理告知程序,20__年9月起,我大队编写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投诉告知书》并在投诉时向投诉人发放,使投诉人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四)人事工作
我区人才人事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事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牢牢把握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全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把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定位在抓基础管理调动服务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之中,及时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认真履行部门职能,继续强化制度管理,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完善人事管理机制,使人事管理程序化
建立了《克拉玛依区人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主抓,由区组织部、区人事局主要负责的区人事管理委员会议事决策组织,负责全区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人事管理工作。规范了我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我区人事管理的体制。
二、制定人事管理制度,使人事管理制度化
为加强我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严肃人事管理纪律,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结构,根据国家、自治区的相关规定和市人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克人发[20__]34号)精神及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定,草拟了《克拉玛依区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管理的意见》,建议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实施制度化管理。并对全区173个事业单位的编制与实有人员的清理工作(173个事业单位,核编3523名,实有在岗职工2809人、聘用人员1505人),研究分析了全区事业单位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对机构管理错位、人员身份管理错位问题,提出调整建议,报区委、区政府研究审议,为理顺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制定人员需求计划提供了依据。
根据市人事局、市编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劳务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起草拟定了《克拉玛依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实施劳务派遣管理办法》、《公益性岗位劳务派遣协议》、《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书》等相关法律文书及管理办法。完成了全区82个单位2761名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的劳务派遣管理移交工作。
三、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
根据人事工作职能及相关业务要求,初步建立了《克拉玛依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把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工资管理、人事档案、人员培训、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管理业务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通过了对人事管理的信息搜索、查询、统计、分析工作的
数据信息模块检测工作,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明年将实施信息化管理,以提高人事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我局的管理水平。四、认真落实政府政策,服务基层
围绕我区“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大力引进高层次、急缺型人才为我区重点工作服务,20__年截止9月前共招录人员108人,其中: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97人,卫生系统紧缺人才10人,高层次人才引进1人,办理人员落户73人。
根据“7.5”事件以来,社区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立、社区管理、依法自治等工作特点,我局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新党发[]11号文件精神,积极向市编委申请,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管理岗位的编制比例。
为了执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我市社区工作人员实施业绩考核奖励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社区对重点管控区域及对象实施24小时管理监控的超时工作实际,我们对1400多名坚守在基层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及流管办人员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和工资收入测算,制定了《克拉玛依区关于社区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的实施方案》,妥善解决了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档案工资调资晋升级别和薪级工资任务,开展了津补贴、工龄工资、公务员健康休养等调研工作。对遗属生活费及临时聘用人员劳务费标准进行了调整,完成退休人员的核准,截止目前为412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
(五)劳动仲裁工作
一、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件,结案60件,其他8件在案件审结期,完成了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率达到100%,结案率达到100%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劳动法规宣传,在区工商局3个办证大厅及5个劳动保障所和小拐乡下发劳动用工备案通知1.5万份,发放劳动法规宣传材料及《劳动合同》文本2万份。并配合市劳动局进行用工备案公告,完成劳动用工备案的企业通知工作。
三、制定了《克拉玛依区群体性劳动争议应急处置预案》,通过应急预警,协调处理亚东公司集体争议,与区总工会配合帮助企业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协调处理了克拉玛依首佳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120多名员工的工资支付问题,兑现工资24万、社会保险费补缴8万。帮助汇利公司在解散修井队工作中的劳动关系处理问题,引导10多名农民工依法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没有发生集体争议和上访事件。
四、开展了“母体单位与改制企业工会帮扶协议的签订”工作的方案,完成母体单位与改制企业签订帮扶协议有38家任务。
五、修改完善了《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增加了私营企业参加评比表彰的比例,完善了评优被表彰企业的复验制度,建立先进单位考核后不合格摘牌办法。联合区总工会完成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评比和表彰工作,授予10家企业为“劳动关系和谐模范企业”、14家为优秀企业、45家为先进企业称号,荣誉企业中私营企业占43%。
在已享受政府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的企业中按照“双百范”标准(即,集体合及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社会保险应建率达100%,工资支付规范,用工行为规范)与企业签订《双百范协议》103家。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1、“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就业矛盾凸显。
分析:用工单位对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国家事业单位及改制企业提供岗位需求都以高学历、高技能为主,然而大多少数民族高学历、有专业技能的失业人员期望值较高,不能正确定位,尤其是他们的家长就业观念仍然比较落后,非油田、非国有单位不去,造成很多岗位招不上人,对于低学历、低技能的失业人员又无法满足用工单位用工需求的局面。
建议:各用人单位降低对录用人员的条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对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和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2、创业促就业难度较大。
分析:由于克拉玛依是一座以石油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广大失业人员缺乏创业意识,只想从事与石油石化相关的工作。即使出台了有关创业促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但收效不是很好。
建议:继续加大自主创业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就业指导培训转变失业人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发挥各类新闻媒体、手机短信平台、公共就业平台的优势,加大投入力度,注重创业典型的培育和宣传。
(二)社会保险工作
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参保不积极,目标任务完成有一定困难。
克拉玛依区现有9所中学、15所小学、11所幼儿园(公立),在校(园)学生、儿童3.44万人(幼儿园0.38万人,小学1.46万人,中学1.60万人),未成年人参保人数2.26万人,未成年人参保率66%。
因大部分未成年人都享受父母双方单位的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待遇,且报销待遇比较高,所以不愿参加。社保局将继续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在学校、幼儿园的代收代缴工作。建议和意见:将在学校、幼儿园代收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纳入学校、幼儿园的目标考核。
2、社会保险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的增加,社保经办人员急需提高业务综合素质,加强岗位练兵等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综合水平。
建议和意见:多交流多学习,增强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举报投诉案件的处理以解决矛盾纠纷为目的,忽视了办案过程各阶段的证据采集和确认,在笔录设置、文书编写、文书送达、双方质证等环节还有待改正。
(四)人事工作
1、基础工作薄弱
工作存在基础信息、资料不完善,缺乏扎实的基础工作,影响到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工作的高效性。
2、工作制度不健全
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业务流程,造成各业务配合效率不高,影响到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五)劳动仲裁工作
民营企业中集体合同签订率不高,劳动争议时有发生。
三、“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1、确保就业经费充足保障。加大对就业专项经费的投入,就业专项资金向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带动就业、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区重点就业帮扶项目等方面倾斜。
2、五年内建立完善克拉玛依区人力资源市场,并配套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3、坚持以培训促就业。继续加大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力度,以培训促就业,切实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一是组织失业人员实施“一户一人”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二是继续根据用人单位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开展储备式培训和订单式培训,重点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采取先培训再实习后上岗的原则,提高失业人员对技能的掌握。三是要加强对已具备初级职业技术能力失业人员的提高培训,通过培训使其达到中级技术水平,提高失业人员的技术含量。四是鼓励少数民族失业人员参加汉语言培训,通过汉语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失业人员的汉语水平,提高就业机会。
4、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切实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加强对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劳动就业二版软件上线操作,使每一名在岗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就业服务做到有问必答,全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二)社会保险工作
坚持“在巩固中发展、在协调中完善、在探索中创新”的工作思路,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三)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1、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完成各类专项大检查的同时,落实好日常巡查工作,受理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继续维持在95%以上。
2、在确保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程序合法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说理式文书,积极与市级主管部门和克拉玛依区法院交流学习,建立沟通机制,完善案件办理过程中取证、质证、文书送达、笔录询问等各个环节的合法性,按规范完成案卷的整理装订工作。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以巡视检查、摸底排查为前瞻,以解决劳动者举报投诉为重点,以保障克拉玛依区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为最终目的,依法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劳动监察执法水平,确保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3、逐步探索推进“两网化”工作,计划十二五期间形成较完善的“两网化”工作模式,形成从动态的企业信息采集,到宣传、解答基础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化解简单的劳动纠纷,涵盖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监察、劳动关系等多方面的完整体系。为领导决策及引导我区劳动关系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三、20__年工作思路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民生为本作为工作主线,围绕实现“人有所事、技有所培”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并举的模式,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全力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求真务实,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1、在完善和巩固原有的34个充分就业社区基础上,继续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使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对不挑不捡岗位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在工作日内24小时帮扶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继续加大自主创业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通过就业指导培训转变失业人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为每一个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提供一次免费的创业培训并推荐一个创业项目,帮助办理一笔小额担保贷款,确保全区有创业愿望的各类登记失业人员都享受一次优惠政策扶持的机会。
3、坚持以培训促就业。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以培训促就业。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培训学员的技能水平。
4、进一步做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引导毕业生及家长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按市场需求自主就业,对于企业招聘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优先推荐大中专毕业生。
(二)社会保险工作
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按时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考核指标,稳步推进参保人员持卡就医结算,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做好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95%以上,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具体措施:
1、继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推进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养老、失业保险继续以非公有制度经济组织参保扩面为主,工伤保险扩面的重点是面向餐饮等服务行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促进学生儿童参保缴费为主。
2、推进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
加强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社区、企业、学校,借助媒体、报纸全方位、多视角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使所有参保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加强社会保险
基金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机制,形成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防范化解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三)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1、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区法制办和区法院请教沟通,继续推进说理式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逐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文书和案卷的整理、装订工作。
2、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在处理投诉举报的基础上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将行政执法与法律法规宣传相结合。
3、持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试点管理工作,改进前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两网化管理水平。
(四)人事工作
20__年以健全制度为基础,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1、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业务工作程序化管理
建立《工资管理制度》,实施工资分级管理,提高工资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独立核算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实施人事分级管理,提高独立核算单位人事管理的主动性。
2、完善启用《克拉玛依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认真核实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逐步启动信息系统管理,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