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心得体会 >

2023年思维导图心得体会【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3 18:5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策略。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过程中,将每四个人分为一组,相互合作,制作思维导图,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思维导图心得体会【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五篇】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导图学习

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策略。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过程中,将每四个人分为一组,相互合作,制作思维导图,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画图步骤与重点:

1.将主题放在中央,并以彩色图案突显主题,从中心开始,可使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2.将次概念放在次要支干上,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这就好像自然界中大树的形状,树枝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3.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每一分支只写一个关键字,字体要端正;
关键字要写在支干线条上面;
结合符号、图画或色彩使导图更丰富。导图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逐渐分辨不同层次的能力,并对其绘制流程有初步认识,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绘图

通过不断尝试、反思和提炼,笔者和学生共同探索构建了基于思维导图的科学课复习模式:课前学生合作绘图师生共同评图学生用图讲师生共评。

1.课前学生合作绘图。在学习课程前,老师先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个单元的内容,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选择相同主题的学生组成一个主题小组。每组学生将自己画的导图相互评价、讨论,然后进行相应的完善。最后画出具有个人风格、集众人智慧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适时指导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刚学画思维导图,老师需要进行一课时的指导。若学生已学会画思维导图,则可以作业进行。自绘导图,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自由发挥,才能让每名学生都取得较好的收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引导他们选择画知识网络图,侧重回顾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进行整理。

2.师生共同评图。教师在课前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并选择部分作品,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或直接用投影仪由师生进行共同点评。与此同时,让学生以交流、提问的形式作补充、完善,引导学生从结构的合理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色彩的运用、态度的认真程度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通过老师的适时引导和师生间的讨论,使学生逐渐理解主要概念和层次的分辨。这一过程可让学生学会掌握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学习优秀作品的绘制,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和运用思维导图工具。

3.学生用图讲解。由1-2名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讲解自己的研究专题。这一过程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体作用的过程,真正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复习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要使学生的讲解更精彩、更有效,对首次上台的学生加强指导尤为重要。

4.师生共评。师生对专题汇报进行认真评价,一要充分肯定优点;
二要明确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在肯定、鼓励的期待中激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的精神与责任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思维导图引入小学科学复习教学的主要成效

相对于以往的复习教学,思维导图的引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复习教学的效果随之得到明显提升。

1.学生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一幅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图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感基础,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思维导图的融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找到相应位置,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不断唤起、强化主体意识,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2.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导图要求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的每个分支,都由一个关键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又要进行抽象、概括等收敛性思维。在小组讨论中更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判断、综合、反思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学生自学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制作一幅好的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收获走出教室,因此做得越多,自学能力就越强。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协作、讨论,可以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维和解决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尊重与理解。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高英语思维导图渗透

一、概述

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最早是出自英国学者东尼伯赞,关于思维导图的定义,这位学者认为其是源自于一个中心点,我们可以将所有词或图像视作一个子中心,当合并整个图形时,就形成了一种无限的分支链,并从中心向四周进行放射,或者向一个中心点回归。思维导图可以被视为一个思维模式,其呈现的思维过程具有放射性,属于表达形式的一种。根据东尼伯赞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的特点归结如下:首先,中央图形清晰、明了的汇集了焦点;
其次,主题的主干会以分支的形式,从中心放射至四周;
再次,分支构成往往为一个图形,或者卸载产生联想的线条上,而分支中则会表现部分重要程度不高的话;
最后,每个分支都会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换言之,思维导图起始于一个中心词,在思维深入的条件下,相应的事物则会得到联想并浮现出来,最后转化为有序图式。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词汇、图像、颜色以及符号等信息赋予色彩,并形成一个图,帮助人们进行辨识与记忆。东尼伯赞提出,作为学习者,基于思维导图的运用,在记忆过程中可以规避采用传统记忆方法存在的不足。并且思维导图还具有关联新旧知识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可以被视作一种工具,站在学生的角度,借助此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并且通过图示的形式,关联其新旧知识,如此一来,他们的记忆效果自然就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从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而言,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首先,思维导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接受教师适当的引导,独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显然,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自信、积极的表现,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思维,使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提升。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中,不管是单词还是语法,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更好的表达出来,学生基于已学知识展开想象,利用图像、表格等形式进行表达,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与框架,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作用。与此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的学习思路,促使他们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进而迸发出新的想法,从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的协作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具体而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一些教学环节会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此时学生就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的想法有所不同,对思维导图的理解与运用自然也有差异,基于此,学生学习结合自身的思维导图进行沟通与交流,从中找到自身问题,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实现协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思维导图在词汇学习中的渗透

在英语的学习中,词汇学习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对于职高学生而言,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英语知识,也掌握了相应的英语词汇,然而英语词汇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职高学生受限于自身学习能力,他们往往没有对所学的词汇进行合理分级与分类,在学习新知识时并不能将已学知识联系到一起,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运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excitied”一词时,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渗透到教学中,在学生学习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根据已掌握的英语词汇,围绕关键词“excited”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从而将其与“exciting”“bored”等词汇关联到一起。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excited”为中心,去发掘与其相关的词汇,然后将这些词汇联系到一起,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最后基于此,对所学词汇进行巩固,同时强化对新学词汇的理解与记忆,实现词汇学习的扩展,提高自身对词汇的应用水平。综上不难发现,思维导图强调运用联想的方法,让学生基于已掌握词汇,将与其相关的词汇进行联系,并以此展开分析,强化对所学词汇的认识与理解。这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改变与优化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与影响。

2.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渗透

英语阅读教学比较强调对词汇与语法的运用,对于学生而言,英语阅读往往具有比较高的难度。在以往,很多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因此一旦面临困难时,他们可能就会表现出一些消极情绪,对英语阅读丧失信心。特别是对于职高英语教学而言,很多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本身就比较薄弱,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英语阅读有所抵触。而将思维导图渗透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的特点就在于可以将思维过程、重点以及所学内容的联系清晰的表现出来,这对于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显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比如,在职高学生刚开始接受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图片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然后让学生基于以掌握的认知图式整理阅读内容,进而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参与到阅读当中。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传递所学知识的重点,然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自行阅读,探讨所学成果,之后可以采取问题形式,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就得到提升,同时他们的协作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表达出来,以此帮助其他成员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加深对阅读教材的理解与认识。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导图 运用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的“地图”,它有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学校的教学中,思维导图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准确地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进行思考的有效工具,也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它能够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化繁为简,并加速学生对于简单知识的理解记忆。所以,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保障我们教学效果的工具,而且,画图的过程也能让学生觉得课堂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地方。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绘制思维导图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思维导图是一种从一个中心开始慢慢向四周发射最后又回归到一个共同的中心的制图过程,我们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首先就需要准备好一张白纸和若干支铅笔(最好是不同颜色的),然后把所要教授的内容作为白纸的中心,根据所学的内容一点点进行拓展延伸,最后绘制成的图形我们就称之为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本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本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思维导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一点点地去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而不是一下就要求学生去把整篇课文的内容理解透彻,为学生消化知识、加深理解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作用,而且学生通过一张简单的图形就能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充满了好奇心,也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趣味性。举例而言:在进行朱自清先生的《春》的教学时,由于课文内容较多,学生在读到最后的时候就已经忘记了前面所读过的内容,所以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个时候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加深记忆,由于整篇课文都是围绕“春”这个话题来写的,,将本文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而主体绘春部分又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景图。由此可以把“春”作为中心从中心引发出“草、花、风、雨、人”这五条线,用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不同的事物,然后再根据这些事物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拓展延伸,在学生把思维导图绘制完毕之后,反映在纸上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并且整篇课文的内容也就出来了,因此在我们进行初中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兴趣,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语文知识总结时所发挥的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复习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知识点特别散杂要记忆的也特别多,所以复习的效率特别低下,学生们苦不堪言,这个时候,思维导图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也可以使得枯燥的复习工作变得更有趣。首先,学生把自己所要复习的重点知识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然后一点点去拓展延伸,最终将自己所要复习的知识构建成一个框架。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一个框架来引导学生的话,学生看到框架就能联想到所有碎杂的知识点,这对于学生开展复习工作是可以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的。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构建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师有效地开展复习的工作,保证复习的效率。

(四)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在写作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都是教师直接拟定一个题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学生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参考,这种教学的方法只能针对特定的题目进行教学,要想让学生明白一类写作的答题思路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而且这种形式的课堂沉闷,教学氛围死板,丝毫没有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如果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去的话,那么我们教学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一些,不仅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写作的大体思路,也能使学生通过一个有趣的图形加深对于写作的了解,使得写作教学的课堂变得活跃、有趣。那么思维导图是如何运用到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来的呢?我们拿《梦想》这个话题来进行讨论,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想好自己所要写的主题是“人一定要有梦想”还是“我的梦想”,由于“梦想”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之前一定要先确定好自己所要阐述的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拓展,表明自己所要阐述的话题,从而确定写作的大体框架,写作的框架出来了,那么写作也就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内容只要学生用文字进行描述就可以了。所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先去构建一个思维导图,然后再进行写作。这样写作就不会变成一件为了凑字而进行的枯燥的事情。

(五)思维导图在语言组织教学中的运用

很多教师可能会有疑问:语言组织不就是引导学生怎么说话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吗,这跟思维导图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们的语言组织教学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师在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语言的模拟时,学生们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模拟之前首先构建一个思维导图的话,那么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一定会更好。举例而言:我们在针对“春天来了”这个话题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首先教师就要让学生把“春天”作为一个思维导图的中心,让学生展开联想,春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语言的组织能力能够得到培养,也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三、结语

近些年来,思维导图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出现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妙趣横生,也是因为它能够使我们复杂的教学变得简单化,也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一步步提升,希望它能够在今后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相彬,曾红丽.思维导图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24).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复习;
意义

一、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对所在学校数学复习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复习课常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学生参与,缺乏深层次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存在着以下问题:(1)对已学的知识,只“温故”而不“纳新”,学生缺少学习知识的新鲜感,难以激发兴趣;
(2)拖翱斡胂疤饪位煜不清,教师对复习教学的理解及学生对复习的认识都存在偏差,教与学的目标不明确,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熟悉题型、学会解题技巧,较少关心学生是否学会了数学思考,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时间因面面俱到而紧张,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教师的“流水线”操作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同的学生需要复习的是不同的薄弱内容,教师难以完全预计也难以充分展开,造成复习效率低下。为此,笔者在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尝试引入了思维导图,有效地提高了数学复习教学的效益。

二、在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家东尼・伯赞提出的,最早只是一种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一种图示工具。它按照人的自然思维习惯进行编排,通过放射性的思考记录人的整个思维过程。它最强大的功能在于其能够调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运用图示方法可以更好地揭示数学概念、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让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快速判断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现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其作用有:(1)知识表达。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外化、可视化,这是师生教学互动的基础。(2)知识整合。思维导图的绘制和精细化,可以表现思维过程与知识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有助于学生与“自我”的互动。(3)知识建构。思维导图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小组讨论更有针对性,增强学生互动水平,建立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网络,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尝试

基于数学学科与思维导图都有结构性、关系性强的特点,数学学习与思维导图理论表现出极大的相容性。这些特点恰恰为笔者营造了研究、探索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空间。

1.构建知识体系,引导有意义学习,变“浅学”为“博学”

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使之具有不断吸收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自我生长的能力。在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数学复习教学时,我们要“反复地回顾这些基本观念”,并“以这些基本观念为基础”,根据数学核心知识的内部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多元联系表示”,加强与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组块,增加知识的生长活力以及知识检索和提取线索,促进学习的迁移、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发现其对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可以对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生成”,学生经历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整理的思维导图是不够清晰的,也一定会“缺胳膊少腿”,学生往往会缺少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对解析式三种形式也会出现遗漏,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生与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进一步深化与完整,集众人的智慧,从而对二次函数的知识体系梳理出如下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含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图象的平移,二次函数的应用,还涵盖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我们用思维导图将这些新的知识点总结下来,以后大家只要看到这个图,就很容易想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就能更方便地解决相应的习题了。

2.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变“厌学”为“乐学”

数学复习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导图逻辑严密,结构清晰,线条明快,赏心悦目,符含大脑的思维规律,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进行复习教学前,笔者往往会提前给学生布置思维导图作业,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实际操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核心知识,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构建思维导图。这样既避免了单纯知识点、概念、法则的罗列,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参与知识的整理留出了空间。

例如,在实数一章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先把这一章中的各节知识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并联系起来,把本章的核心知识作为中心词,重要内容、主要问题作为副主题绘制思维导图,逐渐细化知识点作为章末思维导图第三,第四级的分支延伸,进一步扩充数学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另外,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收集并阅读大量资料,概括出主题关键词,然后还需展开丰富联想,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所学知识,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的自主性也很大程度地被调动起来。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会得到形状各异,具有鲜明特色的思维导图,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兴趣。

3.引导交流合作,促进自主学习,变“要学”为“愿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进行章末复习前可先让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独立完成的思维导图作业,在组内协作探究环节,每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参照复习提纲,协作完成思维导图的建构。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协作探究中,每个小组都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思维导图。在各小组完成思维导图后,由各小组组长代表小组汇报成果图,陈述探究的思路和结论,并对其他组的提问和质疑作出解释和回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集思广益,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和补充,作出适当的点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间的交流和探讨,学生进一步优化小组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趋于严谨、完善。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各个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全班成果。这一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个体、小组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的知R建构、表征和交流,以学生个体、小组生成的思维导图为交互“中介”,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分三个步骤进行构图。第一次构图:个体构图。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先独立形成个人的思维导图。为了降低难度,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提供“可视化支架”,给学生一些样例或者留白式的思维导图,供学生模仿或填充,样例与当前知识点的相似程度、留白程度应根据学生的水平调整。通过观察,学生只是粗线条地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应用,建立了一个大概的框架,没有深入进行分析。第二次构图:组内交流,个体修改。教师在巡视学生绘图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所画思维导图的质量,并挑选部分学生给同伴讲解,分享建构过程的心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次构图更加细化,学生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为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而且还引申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第三次构图:组间交流,小组修改。教师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后,每个小组完善本组的思维导图。活动结束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更加细化,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所建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发现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直接开平方法进行求解,而且发现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之间也有联系,还给出一道题来举例说明。最后请一个组展示最终修改后的作品,让全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

4.揭示解题过程,锻炼数学思维,变“苦学”为“巧学”

数学复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浸在题海战术当中,纯粹地只为做题而做题,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遇到典型题不会用灵活多样的解法;
遇到信息稍为繁杂的题目不会分析和解答;
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又找不出共性和通性来解答;
或者是同样的错误更正了多次,再做还是会再错……究其根源是学生缺乏解题技巧和对该问题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和策略缺少系统合理的分析。笔者在数学复习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可视化的优势,采取以图形化的方式把知识点的信息结构化,使其更好地分析、理解、联想、综合找出问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产生新的想法。借助思维导图分析问题局部,以及通过将局部信息分支串联成网,联接相关信息把握问题的全局。通过对问题的局部及全局的把握能使我们更容易解决数学问题,促进我们的数学理解。例如,在坐标与函数的复习教学中,笔者就出示了以下例题:

已知点P(1-2m,m-1),则不论m取什么值,该P点必不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在教学时,笔者着重引导学生在探究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建构解题思想方法的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解题的全过程,达到真正的理解。首先,准确审题,提炼关键词,此过程使学生更加重视分析、理解各种信息,并加强信息的全面性与关联性,使信息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注意关键词可以是题设中的关键条件,也可以是结论中的关键因子。其次,对关键词展开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判和逐级联想获取所需知识点、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值得一提的是联想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应尽可能全面。最后,经过提炼、删除、综合等过程筛选出最优的解题方案并进行解题后反思。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后出现如下的思维导图:

解法思维导图:对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剖析得到如下的思维导图。

方法1:根据横纵坐标符号特征,分类讨论求解。根据每个象限所在点坐标的符号规律进行求解。只要知道横纵坐标的正负情况,就能确定P点所在象限。因为m不确定,所以可先求出零点,然后根据m的不同取值范围,利用分类讨论进行求解。也可由各象限点横纵坐标的符号规律,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根据不等式组有无解进行判断。

方法2:根据横纵坐标的可变性,利用平移求解。根据选择题的特殊性,用适当的m代入判断求解,利用排除法求解。也可将m代入得出一个特殊值,然后利用增减性与坐标的平移,得出点的变化趋势,由此求解。

方法3:根据横纵坐标的关系,利用函数求解。由题意可知,点的横纵坐标均随着m的变化而变化,考虑根据坐标的特征得出横纵坐标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求解。

解后反思导图:从考查内容、解题思路、解题策略得到如下的思维导图。

解后拓展导图:从题型变化,题目拓深,题目本质得到如下的思维导图。

由以上典型的思维可观察出学生的“图式”思路,学生的反思基本是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等方面进行的,这也正体现了学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

5.提供互评契机,增强反思意识,变“学会”为“会学”

传统的评价方法常常只能考查学生的离散知识,而思维导图却可以检测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和产出新知的能力,有效地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通过让学生画思维导图,教师还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与诊断学生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是形成性评价的好方式。思维导图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有用工具,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反馈信息,能看清自己有没有关键的概念或概念之间的关系被遗漏,以此来检查自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状况,这样就会激励他去努力弥补不足。另外,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会自然地流露出对认知的情感,会以各种各样的图形或色彩表达出来,尤其现在出现了专门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借助于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学生可以创设生动、美丽的画面。因此,思维导图不仅可用以评价学习者对知识理性认识的清晰性,同时也可了解其情意品质。通过对学生比较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共性问题集中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能使课堂更加有效,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达到思维的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理解数学复习的实质

数学复习就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连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立足点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构造,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系统,反映在大脑中,就是在记忆系统中存储一个“数学认知结构图”。而思维导图正是加速学习、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

2.绘制思维导图不能包办代替

在学生制图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其自主性,尽量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绘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辅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只有通过分析和理解知识内容,确定知识要点,自主绘图,积极内化,才能准确地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思维导图的训练不能急功近利

思维导图因其具有发散结构,对初学者较难操作。在应用过程中,起初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运用思维导图,嫌麻烦。这不是“思维导图”本身有问题,而是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本身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提出不同的要求,将思维导图与学科特色和学生个人情况相结合。而且思维导图由于其末端具有开放性,使课堂中的“生成”教师难以预料,教师要随时准备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一个极大挑战。

4.思维导图运用不能束之高阁

绘制思维导图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的,我们要善于从所完成的思维导图中l现自己学习的不足,及时纠正,予以补充,并可将各章复习思维导图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类整合,生成期末复习思维导图乃至学段总复习思维导图,将之作为期末复习或学段总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作为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途径:从一点出发,沿着多个方向到达思维的目标,通过多种思路,多个方案,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只做“听众”“观众”,而是做自己复习的掌控者。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操作,学生从最初的好奇,到深入时觉得繁琐,再到初见端倪,最后到得心应手,乐在其中。

应该看到,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间的关联,能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方法解决复习中的数学问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自我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复习效率也有所提高。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受到学生本身思维习惯的影响。因此,要让孩子明白,思维导图的绘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思维导图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做出来让别人看,而是做出来给自己看,成为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处事管理工具,把思维导图更多的变成一种思维习惯,而并非是画在纸上让别人看的图。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教学;
思维方式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它是基于人脑功能和人类行为模式研究所获得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其机理源自大脑活动的两个方面:首先,人类最自然的思考方式是发散性思维,文字、图像、节奏、气味、颜色等外来信息进入大脑形成一个中心触点,并由此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新节点,再由此依次向外辐射呈现出立体式放射性结构;
其次,根据斯佩里博士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人脑分为左右半脑,左半脑主管语言文字、逻辑分析等抽象逻辑思维,右半脑主管图像、色彩、空间等具体形象思维,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右脑则是高速记忆。

基于以上两大研究,英国的东尼・伯赞创造性地提出了思维导图,他把这些无意识的图像、符号等与文字进行组合,变成一种有意识、有一定规则方式的组合模式,思维导图实质上是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表现。

物理抽象的学科知识和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强烈对比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困扰,物理就像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挡在学生心里。因此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就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多角度思考和收放自如的思维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

2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和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有哪些特点?基于这些特性该如何来绘制思维导图?笔者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采用电脑软件,也可以进行手工绘制,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绘图。

首先,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也就是“声现象”。一般选用横放的A4纸,这是由于人眼在同一时间能够关注到的视觉范围是一个椭圆形,在纸的正中央用一个彩色图像、符号或者文字来代表中心。

其次,各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声现象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基本特征以及应用四个方面的内容(如图一)。接着由声现象再发展第二分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图二)。分类方式并不唯一,在这个过程鼓励学生多思考,深入解读知识,从而绘制拥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在绘制分支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对称美,由于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分支5-7个为宜。

再次,分支以关键词或图像的形式呈现。(如图二)不宜把一完整的句子直接放在思维导图上,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关键词,抓住重点。

最后,更细化的分支按合乎逻辑的方式以此类推向外拓展,整体上呈现树状结构。不同的层级之间要具备逻辑性,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思维导图在备课中的应用

备课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备课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差异、教材的内容和逻辑关系,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整体结构,从全局观念出发,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 问题。

图3是关于《运动的快慢》的备课,主要分为三大块:第一、学生分析(如图四),包括学生已有的基础、学生理解的容易点和难点、学生的典型误解;
第二、教学内容分析,包括内容及内部结构、横纵向联系;
第三、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一张思维导图,把所有内容融入其中,就好比一张作战地图,相应的策略可以在图上淋漓尽致的表现,无论是决策还是具体的执行都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我反思,在这张图上标注课堂的执行情况,不断地修改、执行、检查、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2思维导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本质上就是大脑的思维方式,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本能地在内心形成思维导图,从每个发散中心开始,发展出一个个网络。在新授课中充分利用学生大脑的思维方式,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构建,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

首先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初步理解相关概念和规律,然后画出本节内容的知识导图,并在导图上标注理解的疑难点以及自己对知识的拓展点;
接着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着重关注学生理解的疑难点和障碍点以及学生的预习导图。同时还可以针对部分问题进行集体思维大碰撞,在黑板上绘制集体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解决问题。

另外,在教学中板书可以不再采用逐行记录的方式,而是采用中心-主题-关键点的树状结构展开,层次分明地将物理概念和规律有逻辑地呈现,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同化、顺应和重组,将所学的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同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改变学生的记笔记方式,又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乐趣。避免了传统的线性笔记的既耗费时间,又不能把握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的弊端。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出发,包括:问题来源、问题猜想、实验模拟、产生质疑、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并绘制包含这五大分支的思维导图,从而得到科学结论。以“浮力”的一个探究实验为例:(如图5)

问题来源:放入水中木块上浮而铁块却下沉

提出猜想:浮力可能与物体密度有关

实验模拟:包括三方面,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两块外观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
3实验现象――把它们浸没在水中,利用称重法测浮力,两个物体浮力大小相同,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产生质疑:为什么都是铁,铁块下沉,而船却可以浮在水面上呢?

得出结论:浮力与物体密度无关,可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引入下一个探究.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猜想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同时实验设计也是有理有据地进行,另外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大胆地质疑并进行进一步探究,而不仅仅是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另外,利用思维导图也可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使教师能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处理。

3.3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学习的物理体系内化成自己的认识,不仅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理解,更要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重新整合和变通。如果能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巧妙地运用到复习课中,在理解知识和厘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的思维导图,将物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理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课要切忌教师一手包办,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独立建构知识网络。

首先,学生主动回忆相关内容,自主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要注意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存在的疑难之处。

其次,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教师主导,在黑板正中心画核心主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按顺时针的次序列出几个初级分支,再由每位学生共同完成次级各分支的知识点建构,学生最后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
以同学的思维导图为教学资源,全班同学进行补缺补漏,以共同完成知识的系统化;
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同学们根据讨论意见以及教师建议绘制出思维导图并不断进行完善以形成小组思维导图。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关键要突出学生的主 体性。

下面这张图是关于光的章节总结思维导图。

光学这一章知识对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普遍反映本章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且很多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主要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以及颜色等知识(如图6)。

最后,复习课除了注重知识结构构建,还要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要精心挑选习题,既要关注大部分同学的薄弱环节和易错知识,也要关注学生差异,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题目。初中生在学习物理中有一个明显特质:老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不会。这是因为学生只是记住当前题目的解决方式,未掌握习题的解决思路,所以一遇到新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在讲授习题时教给学生方法显得尤为关键。在某些情况下利用思维导图作为解题辅助工具,既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已知和所求之间的关系,迅速找到解题思路,也可以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一道例题为例,分析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解题。

例:有一个质量是178g的铜球,体积是30cm3,请判断此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ρ=8.9g/cm3)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利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的知识。学生可以很直接通过测量密度来判断小球是否是空心。但是对于利用体积和质量来判断,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利用以下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引导学生分析要判断是否是空心可以把球的密度与铜的密度比较;
同时密度与质量和体积也有一定的关系,假设小球是实心,利用铜的密度通过计算小球的质量和体积与小球实际质量和体积相比较。

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既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出现的障碍点,也有利于学生觉察自己的漏洞和思维破绽。

4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