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心得体会 >

2023年度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30 15:45: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近一个月来,通过集中学习《扶贫论述摘编》,感到《摘编》详实的记录了党的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系统展现了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了作为大国领导人的担当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五篇】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近一个月来,通过集中学习《扶贫论述摘编》,感到《摘编》详实的记录了党的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系统展现了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了作为大国领导人的担当和敢于实践的伟大精神。

《扶贫论述摘编》提出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一目标,比世界银行确定的在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时间提前10年。这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充分展现了对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定。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彰显了“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为民情怀。将精准扶贫比作“‘绣花’功夫”,要求“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必须“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反应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就是“精准”二字,就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的扶贫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极具实践性和指导性,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积极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你们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生活在乡亲们中间,生产在乡亲们中间,整天同乡亲们打交道,党和府的好政策能不能落实到实处,你们的工作很关键。要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让乡亲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一起来落实好政策。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在中央的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我们也就放心了”,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曾经讲过。

作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生活在乡亲们中间,是最了解乡亲们需求的人。大部分的贫困家庭都是家里有人生了大病,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才造成生活困难,家庭贫困的。而且多数贫困家庭都是在家务农,没有收入性质的工作,一旦家里有人生病,就会导致生活更加拮据。所以乡亲们才需要基层党组织干部给他们讲解政策性的帮助,支持乡亲们发展农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享受党和府的政策好处。

作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要抓好党建促扶贫,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也是维护农村生活稳定坚强领导的核心。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需要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所以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2016年,仁怀市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点将等方式,精准选派313名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背着统一配发的便民服务包,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挎包干部”。

一个个小挎包,亮明了干部身份、压实了干部责任、装满了为民情怀、夯实了基层基础、树立了旗帜标杆。

亮明身份 压实责任

“便民服务包是驻村干部的‘万能宝典’和‘指南针’,有了它,工作目标就不会错,工作思路就不会乱,群众的事儿就不会忘;
背上它,肩上就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仁怀市委办派驻太阳村驻村干部淳帅的切身感受。

便民服务包呈浅褐色,正面印有“仁怀市全面小康驻村工作队”和“便民服务包”上下两行白色字,字间印有红色服务型党组织标志,既质朴又鲜明。包里装着“五簿一志一册二卡一状”,即《扶贫帮困记录簿》《项目帮扶登记簿》《维稳登记簿》《例会记录簿》《支部活动记录簿》《民情日志》《仁怀市全面小康驻村工作手册》《仁怀市全面小康驻村工作扶贫政策明白卡》《干群连心卡》《仁怀市2016年全面小康驻村工作目标责任状》。

“挎包干部”穿行在贫困大山,奔走在田间地头,说农话、问农事、干农活、作指导;
奔赴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小康建设第一线,做规划、找资金、跑项目,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探穷因、拔穷根;
随时随地拿出纸笔,记下村情村况、民情民意,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把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放在心里、装进包里。与此同时,他们还随时随地翻开书本,为群众宣讲政策、答疑释惑,把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致富信息和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帮助群众早日脱贫。

“便民服务包是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身份证”,群众一看就知道你是谁,有事就知道找谁问谁,也让驻村干部知道我是谁、为了谁,可以说小小的挎包里装着大大的责任。”仁怀市小康驻村办负责人杨明均感慨地说。

植根基层 为民办事

仁怀市“挎包干部”植根基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小挎包中装满了为民情怀。

张国锋是仁怀市地税局派驻火石镇富兴村驻村工作组长。富兴村属于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区,水源稀少。张国锋入驻该村后,千方百计找项目、筹资金,帮助村民解决用水难问题,与群众一起修通硬化了三个组的连组小康路。村民张德先说:“现在水通、路通,群众求富求变的心也通了,这都得感谢‘张组长’。”

“多亏昝书记帮我们维修房屋,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房子漏水了。”堰头村山柏组贫困户陈金有激动地说。陈金友在花甲之年被查出癌症晚期,家庭极度贫困,房屋年久失修,漏雨严重,将房屋维修好不再让家人遭受漏雨之苦成了他最后的心愿。

得知这一状况后,仁怀市交通运输局派驻长岗镇堰头村“第一书记”昝志龙第一时间协调派驻单位,发动爱心人士开展众筹扶贫捐赠活动,共筹集资金30余万元,维修改造了4户类似陈金有这样极度贫困家庭的房屋。“群众不在乎你为他办多大的事,关键是看你是不是真心在为他们办事,只要是真心实意的,他们都能感受得到,都会用心来感谢你。”昝志龙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金奖很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张国锋、昝志龙用一颗为民之心,用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解民忧、赢民心,先后五次收到村民自发组织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在仁怀,像张国锋、昝志龙一样扎根基层、为民办事的人不胜枚举。广大驻村干部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共谋致富的动人音符在此汇聚,谱写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壮美乐章。

建强班子 筑牢堡垒

“您不脱贫,我不离开。”在仁怀市贫困乡村,这样的标语十分震撼人心。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帮助村支“两委”建强班子、筑牢堡垒,合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获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的王洒,是仁怀市委宣传部派驻三合镇安居村的“第一书记”。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14本《民情日记》,记录着2016年工作的点点滴滴,从中能看出王洒为驻村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在王洒的帮扶下,安居村建起了60亩水产养殖场、300亩葡萄园、3000亩万寿菊,注册了6个公司、4个专业合作社。他还协调资金为群众修通并硬化了60公里小康路,修建了容量为300立方米的水窖,拉通了光纤宽带网。驻村以来,带领群众创收110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50万元,实现了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转身。

“赵强一来,我们创业致富的点子多了、路子宽了,还为我们发展养殖想出了‘溜达鸡’‘生态猪’等新名词。”桅杆村村支书黄加芬提到赵强就乐得合不拢嘴。

赵强是仁怀市统计局派驻高大坪镇桅杆村驻村干部,入驻桅杆后,他与另外4名驻村干部一起,帮助村党支部制定发展措施、推动项目落地,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x好产业规划,找资金、跑项目,带领群众发展生态牛、生态猪、生态鸡养殖,猕猴桃、蔬菜种植等多个项目,实现全村134户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

此外,筹资7万元修通了“断头路”,筹资9.5万元帮助5户贫困户修建新房,筹资6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驻村工作组、村支部、党员构成最稳定的“铁三角”,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建强了富有谋划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战斗堡垒。

树立标杆 全面小康

在仁怀,驻村干部怀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站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拿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以前到机关跑项目,先要自我介绍,别人才知道我是驻村‘第一书记’,现在把挎包背上,走到哪儿别人都知道我是谁,办事方便多了。仁怀市档案局派驻龙井镇立英村“第一书记”赵梅说。2016年,赵梅背着挎包,协调市城司出资41.2万元为村里安装了180盏太阳能路灯,出资68万元修建了22口垃圾池和10公里连户路;
争取到祥康酒业出资2万元改造立英小学的电路;
争取到档案局出资4万元改造了立英农民夜校;
联系朝阳医院为患病村民进行免费治疗……

2016年以来,仁怀市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76720人次,协调帮扶资金2804.50万元,实施民生项目462个,开展党员群众培训18974次,培育形成1000户产业示范户和1000名农村党员骨干带头人,帮助建立6个遵义市级产业示范基地。巩固提升了“一人驻村集体帮村”的工作模式,构建起广聚社会资源的“众筹扶贫”模式,探索创新“内需扶贫”模式。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河南省委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强根基、补短板、谋脱贫、奔小康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带动各级各部门抓实施抓推进抓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党建、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如今,在河南农村,第一书记已经作为特有的时代符号深入人心,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多故事让人感动,他们不畏艰辛,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的第一书记们,必将成为承担“十三五”期间河南如期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的主力军。

惊蛰过后,春意萌动,特别是在城市里,几个暖阳天过后,柳条就开始吐绿了。在农村,春天总要来得晚些,大多植被都尚未复苏,加之春节返乡的农民相继返城,村庄显得有些空寂。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此时已经打点行装从家园出发,贫困、落后的村庄是抵达的地方――他们就是驻村第一书记。

“按照中组部的部署要求,河南省委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重大举措,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从省、市、县党政机关选派12332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对462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86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05个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全覆盖。”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根基、补短板、谋脱贫、奔小康”

2010年7月以来,河南省委作出了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的重大决策。5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党建、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选派第一书记是推进扶贫开发、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夯实基础、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关系、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的有效途径。”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强调。

河南省委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强根基、补短板、谋脱贫、奔小康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带动各级各部门抓实施抓推进抓落实。

去年下半年,河南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研究批准了《关于全面开展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委书记郭庚茂明确要求,要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与确保“十三五”期间如期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坚持标准、严密组织、采取措施、完善政策,真正把第一书记选好管好,充分发挥作用。

河南现在已经形成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构和机制。比如河南省纪委就专门明确一位副书记、一位常委分管,把第一书记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
信阳市由市委书记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滑县把领导力量向下延伸,从22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各挑选一名负责同志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配合县委选派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特别是去年8月,河南对全面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特别进行了动员部署,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在主持会议时说:“各地各部门要以‘严’和‘实’的精神,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选优派强,到基层一线去担当重任、接受考验

众所周知,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没有更多的发展思路,加之农村民生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缺少资金,缺少发展的龙头产品,这些都对农村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实践证明,第一书记的能力素质、作风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选派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要切实加强指导和管理,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实、能干事、干成事的第一书记队伍。选派第一书记,必须把好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

为此,河南严把资格条件,坚持选优派强。省委强调选派第一书记是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舍得把那些优秀干部、骨干人员拿出来,到基层一线去担当重任、接受考验。

首先是严格把关“选优”。按照单位动员、个人报名、党委组织部审核等六步工作程序,把好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经过层层从严把关,河南选出的12332名第一书记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其中,处级干部464人,占3.7%;
科级干部5464人,占44.3%;
45岁以下的8206人,占65.6%。

其次是因村定人“派准”。河南把派驻村的突出矛盾与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结合起来,科学调配、用人所长,一批熟悉党务的干部被派往软弱涣散村,一批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被派往贫困村,一批医疗卫生系统干部被派往艾滋病村。比如郑州市充分发挥干部综合素质全面的优势,市直选派的101名第一书记中干部占55%,全部被派往“软、散、乱、穷”最突出的村。

最后还要狠抓培训“育强”。第一书记入村前,省市县三级分级负责,就农村基层党建、涉农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对第一书记进行培训。比如省派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和省卫生厅领导同志分专题作辅导报告。第一书记入村后,各级党委还要对其持续加强培训,要求派出单位和第一书记所在乡镇,分别明确1名领导班子成员作为联络员,经常深入派驻村,对第一书记进行“传帮带”。

强化战斗堡垒,突出党建引领

选派第一书记是夯实基础、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强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

“针对我省部分农村‘软、散、乱、穷’等问题综合交织的实际,我们把强化党建作为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要求第一书记抓党建促发展。”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一书记以培养“双强”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通过集体学习、个别谈心、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开阔他们的思路视野,提升派驻村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建强支部核心。

“六步工作法”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行动指南,他们按照组建工作队伍、绘制村情五图、部门集体会诊、制订整改方案、整建效果评估、落实责任追究的程序,有望使全省4626个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彻底扭转。

落实好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对于解决派驻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具有根本性意义。河南把基层民主决策、矛盾纠纷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和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制度,作为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的根本性措施,指导第一书记认真检查总结四项基础制度落实情况,研究改进措施。

此外,河南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第一书记推动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着力解决村班子中存在的“软、散、庸、懒”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将真情融入农村

带着方便面,徒步行走十几公里,河南省扶贫办派驻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第一书记吴树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走访了全村300多农户。从唠嗑谈心做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位副厅级干部便成为村民信赖的热心大姐。

脱下皮鞋换布鞋、学做农活当村民,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打实为群众服务,和吴树兰一样,许多驻村干部正是带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怀,使自己真正融入到了农民中间,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只有为群众多办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支持。要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把村民愿望迫切、条件许可的事情办好,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艰苦的条件,发展的重任,也让第一书记们在农村广阔天地中接了地气,聚了民气,长了才气,壮了底气,实现了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的“双丰收”。许多第一书记深有感触地说:驻村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会影响一生。

在第一书记们为河南农村发展奔波的背后,是省、市、县出台的保障政策,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融入农村、扎根基层。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对涉农资金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对派出单位力量进行充分挖掘,对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进行充分保障,推动帮扶政策、资金项目、人力物力“三向集聚”,积极构建大帮扶格局。

河南省委组织部实行“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明确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驻村任职工作第一责任人,举单位之力,尽帮扶之责,为派驻村提供人才、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

在考评上,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第一书记优先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称。一项项创新举措,不仅让选派单位对驻村工作“高看一眼”,更激发了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当好扶贫攻坚主力军

去年秋季,位于辉县市太行山脚下的白道村迎来了第一个冬桃丰收年,功臣是来自辉县市人民检察院的驻村第一书记韩喜群。为了带领白道村实现脱贫,3年来,他多方筹措资金,先后为村里修了路、打了井、架了电,并深入考察后引进了效益可观的冬桃树。

河南通过选派第一书记,深入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紧抓住贫困村、贫困户这个薄弱环节,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如期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目前,推进精准扶贫显然是第一书记的一项主要任务。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河南各贫困县以村为单位,由第一书记牵头,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核查工作。

此外,河南立足于拓宽帮扶渠道、充分调动派出单位的整体力量,组织选派单位党员干部或支部与派驻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确保实现帮扶措施到户、脱贫成效到户。目前,各派出单位正在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乡现有精准扶贫村3个,精准扶贫户443户,一般贫困村7个,贫困户1116户。2015年脱贫解困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300人;
2016年实现149户400人脱贫;
2017年实现116户352人脱贫;
2018年实现108户342人脱贫;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3个精准扶贫村、7个一般贫困村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
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每名干部联系2—3名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发展规划;
其中村、村、村三个精准扶贫村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成效明显。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办公;
根据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乡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方案》并下发到各村。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群众会、院户会、办黑板报、大张旗鼓地采用张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语,制作精准扶贫工作展板等方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尽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更加坚定了广大干群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3、严格管理,逗硬考核。根据巴委办〔2015〕64号文件要求,乡党委与“第一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了“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及年度工作目标,每位“第一书记”都建立了工作档案;
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时间、廉洁自律、工作实绩等方面组织专班专项督查,严格考核;
同时,乡上力所能及地为“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力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此项工作作为乡党委、政府长期性重要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成效,确保工作力度不变,做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长期准备。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号无主 题 词 近日,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____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贫困村 “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继续加强培训提高,加强考核督查,加强关心关怀,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好____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 “第一书记”管理,____乡党委认真学习领会____书记的重要批示,多措并举强化贫困村 “第一书记”管理,有效推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让“第一书记”工作成为深入基层,扎根农村,助民脱贫,服务群众的好帮手。现在将我乡学习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自从开展学习____书记关于“第一书记”的重要批示以来,____乡党委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____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的重点、要点来抓,并贯穿“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全过程,按照批示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工作基线,主动跟进,抓好落实。为了让驻村“第一书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乡党委政府在食宿上给予多方照顾,紧密联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和生活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解决驻村后顾之忧,并多次率领乡干部和村组干部带领“第一书记”深入到农户家中,深入与群众交谈,特别是到困难群众家中,进行走访,拉近“第一书记”与群众的关系。

在给予“第一书记”各方面支持的同时,也要以规范的制度来约束“第一书记”的工作,要求每月初,驻村“第一书记”要围绕村“两委”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增收、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制定月工作计划,并报乡党委备案,同时将工作计划在所任职村党务村务公开栏公开,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
每月30日前,梳理本月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书面工作思想汇报,报乡党委。乡党委每月都要到党员群众中了解工作成效,到脱贫攻坚一线查验发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