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心得体会 >

2023个人炒股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3-07-07 13:0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的活跃也一直吸引着无数投资者。大学生作为一个较高素质的社会团体,自然也参与其中。据有些高校的调查显示,近期跟风进入股市的大学生股民数量仍在不断攀升。然而,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个人炒股心得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

个人炒股心得体会【五篇】

个人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炒股;
心理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B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的活跃也一直吸引着无数投资者。大学生作为一个较高素质的社会团体,自然也参与其中。据有些高校的调查显示,近期跟风进入股市的大学生股民数量仍在不断攀升。然而,大学生作为经济并未完全独立、思想并未完全成熟的一个群体,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在校园内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炒股将会占据大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其疲惫不堪。更主要的是,炒股作为一种金融投资,股价每天都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而波动,大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一旦在股市中失败,心理上与经济上恐怕都难以承受其后果。

一、大学生炒股现象分析

随着近期股市行情的升温,大学生炒股的现象也更普遍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炒股存在性别与专业差别,男生以及经管专业的大学生更热衷于参与炒股,其原因可能是男生更擅长形成自己独立的经济决策;
相比之下,女生更为保守。而读经管专业的大学生平常更容易接触股票,也更易获得财经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跟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此类专业学生更容易趋向于炒股。其他方面,高年级学生占多数,家庭经济好的占多数,家庭有炒股氛围的占多数。在炒股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为了赚取投资收益,有些学生是为了尝试体验一把股民的感觉,还有的学生是为了通过炒股提早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学习相关知识,为以后进入社会的相关行业做就业准备。在炒股资金来源方面,大部分学生的资金都来源于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少部分来源于奖学金或者打工兼职的外快。在炒股投资金额方面,5000元以下的占多数,资金偏低。在炒股投资盈利情况方面,超过八成的学生遭受了亏损,只有不足两成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炒股的现象将随着我国股市的发展而发展,大学生股民也将成为一股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大学生投身股市的心理成因

1.跟风、从众的社会心理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学校园无疑是最紧跟潮流的一个地方,大学生普遍追求新奇和冒险,因此,大学生投身股市,也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从众性。许多从未有过相关投资体验的大学生纷纷跟风投入股市,看到周边人说哪支股票好就买哪支,并不会仔细研究其走向和前景,带有很强的投机心理。

2.追求成功,满足自身欲望

许多高年级大学生将炒股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业形式,希望通过在股市中获得成功实现对自我的肯定。一方面,他们受到周围的人在股市中获取暴利的影响,将股票市场看作是人生中一个不可错过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股民也都希望通过炒股获得巨大的收益,以此来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

3.培养理财观念,提升自身能力

股市虽有风险,但其变幻莫测的特性也将磨砺大学生股民的心理素质。一方面,随着股市行情的跌宕起伏,经验不足以及操作不当必然会导致大学生股民失利,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将得到全面增强,这也将为其以后进入社会面对更为复杂的情况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炒股过程中,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也势必得到了增强。

三、股市中的心理博弈

众所周知,对在股市中游刃有余的股民而言,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人们参与股市,理所当然带有一定的贪婪心理。股市的心理博弈就是一个很好地锻炼人各种能力的平台。大学生投资股市要有更为宏观的操作方式,要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些。如果很在意些许的亏本盈利,还是不要接触股票的好,不然会让人心神不宁。总而言之,大学生炒股需要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消除因股市失意带来的负面影响。面对变幻莫测的股市,大学生股民保持平和的态度,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个人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调查显示:94.9%办公室一族涉足股市

专家:一味打压并不可取

王小姐就职于武昌一家咨询公司,自从她听朋友劝告拿出2万元积蓄投身股市后,就成了“办公室炒股族”。一到九点半开市,王小姐便打开股票系统,紧紧盯着股票的一举一动,下午3点才“意犹未尽”地收工。而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办公室一族参与炒股,更有1/3人员说“周围的同事几乎都在炒股”。

中等收入是主力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办公室炒股者占受访者的46%。针对“您周围同事有炒股的吗”这一问题,竟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有”,更有1/3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的同事几乎都在炒股”。

股市牛气冲天,吸引越来越多的白领投身其中。“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股票。”在一著名企业工作的谢先生坦言,为了和同事、客户有共同话题,他上月开户成为新股民。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白领股民,他们坦言,炒股已成为办公室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我炒股是受到了同事们的影响。”在求职中介公司任职的罗小姐说,和谢先生一样,她投身股市基本与赚钱无关,只是为了和同事们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罗小姐说,许多朋友都已变身股民,“现在,我与朋友谈论的话题几乎全和股票有关。碰见别人的第一句话也是问‘你的股票涨了吗’?”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股民中,月薪在3000元以下的约占60%,普通员工占65%。由此可见,中等收入人群是进军股市的主力军,这也折射出中国股市散户渐成主力的生态。同时,股民的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分散,无论是企业、厂矿还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可以找到股民们的身影。

42%受访者:炒股只是调剂

面对冲天的牛市,手头的工作又该如何处理呢?

被问及“如何看待工作与炒股之间的关系”时,45%的受访者表示对工作没有负面影响,甚至有13.5%的调查者认为会对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同时,4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炒股只是工作的调剂,38%的受访者称股市是对工作的有益补充。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欧阳晖认为,调查体现了国人对股市相对平和稳健的心态,人们更多地将股市中的收益看成是意外收获,而工作才是整个生活的基石。

调查中,有两个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充分体现了工作与股市的微妙关系。当问及“若您是股民,公司明令禁止上班时间炒股,您会请假或短期休假来炒股吗”,超过66%的受访者旗帜鲜明地说“不会”;而当被问及“若公司禁止上班时间炒股,是否会委托基金或专业人员帮您运作”时,约有46%的股民表示“会”。

对此,欧阳晖分析,人们总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当有机会获得意外收入时,一般不愿意错过;当不稳定的炒股影响到稳定的工作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更为稳妥的工作。

“禁股令”是否当立

关注股市多了,上班心情常会变化。有不少企业的负责人反映,股票涨了,员工的心情明显变好,一旦股票大跌,很多员工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为此,一些公司使出了“大棒”,禁止员工在工作时间炒股。

但对此,不少人力资源主管却表现出了两难的情绪,他们表示,炒股和上班玩游戏、煲电话粥不一样,明令禁止炒股就是挡人财路,不但得罪人,而且也未必有效。但炒股确实影响了上班质量,甚至影响了那些不炒股、认真工作的人,很难办。

也有一些老板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武昌的一it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员工炒股很正常,你不让他们在开市时瞄一眼大盘,哪还有心情工作?上班炒股不能强硬打压。强压之下,必有猫和老鼠的游戏。另外,现在科技也发达了,上网、电话委托等就能完成股价的查询和抛售,对工作的影响比以前小了很多。

武汉锦绣人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燕表示,一味打压未必有效,完全放纵也非老板所愿。她建议管理者对办公室炒股现象,宜疏不宜堵。比如,在工作之余安排一些理财培训,提供一些投资理财方法,可能会更得人心。

办公室炒股可能外泄信息

途径一:电脑键盘输入账号

很多股民选择在网上炒股,这其中隐藏着账户信息外泄的风险。反病毒人士提醒,一种名为“证券大盗”的电脑病毒正随着网上交易量的增加而蔓延。它能“远程”操盘,记录用户的键盘动作,然后分析出用户的账号和密码。最恶劣的是,这个木马病毒在运行之后能在用户电脑上自行删除作案的痕迹。

个人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股奴病状一:私募集资,“玩的就是心跳”

病状

为了炒股而炒股,把炒股当做勇敢者的游戏,不但自己全情投入,还积极笼络周围的亲戚朋友一起“致富”。网络收藏夹里全是投资网站,上班看股指,下班看分析,俨然真正的职业炒家。

病例

“2001年,我买了20万元的股票,谁知道一套就是5年。现在终于遇到了牛市,仅仅解套怎么够补偿损失呢?”陈辉是某投资公司的财务总监,正因为是业内人士,他对股票显得更加狂热。

进入2007年,股指不断更新,陈辉的血液沸腾起来,“乱世出英雄,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很想在股市沉浮中大干一场的他看着手头的百来万元,仍觉得不过瘾。正好陈辉身边有不少同事朋友想进入股市,向他咨询该买哪只股票,他心里一动,“不如你们把钱交给我来打理吧!”

他定下两种集资方式:第一种,赚了的钱他拿3成,赔了的话对方吃进;
第二种,赚了的钱对半分,赔了的话他埋单。

不到3个月,他就集资500万元。每天拿着500万元在股市里冲浪,陈辉觉得自己找到了梦寐以求、刺激无比的生活,但也快被接二连三的电话给烦死了,“这些人都拿这些钱当命根子,交给我后,哪怕股市跌了一点点就问个不停。”

这500万元的前途,谁能说得准?而陈辉的前途也没人能说得准,万一赔了谁来负责?

诊断报告

打开网络搜索,输入“代人炒股”,各种诈骗、纠纷事件扑面而来。以小陈为代表的这些人全都一不小心变成了十足的“股奴”,每天看盘、分析K线,到处打听所谓的“内幕消息”,股市的跌宕完全左右了他们全部的心情线。一些新股民很少认真学习和研究股市,自以为精明地拿出毕生的积蓄交给“懂行”的人来打理。殊不知,股票本就是风险投资,不论是“代人炒股”还是“托人炒股”都为社会的不和谐与家庭的不安定埋下了隐患。

而对于“代人理财”的“高级”老股民来说,炒股没有错,玩心跳也无可非议,但自以为是巴菲特就不对了。违规操作不说,还利用他人的求利心态玩刺激,你真的能负起责任吗?

股奴病状二:刷卡退保,卖房押车,“富贵就是险中求”

病状

胆大心大,把炒股当。为炒股不惜运用各种非常规手段套取资金。马桶边放着股票期刊,电视固定在经济频道 深信牛市能带来巨大回报,投入全副身家。

病例

五一大假刚过,黄叶就收到一大堆信用卡账单与保险公司的通知,账单上赫然醒目的数字让黄叶的心一阵发紧。迅速打开电脑,看了一会K线图,黄叶在心里不断安慰着自己:“再忍一下!很快就能解脱了!”仅仅几分钟后,几个银行又打来电话:“黄小姐,你的信用卡账单已经到期!”

黄叶是某广告公司的一名策划师。去年底,她在朋友的劝说下进入股市,不到半年居然赚了两倍,备受鼓舞的她决定加仓。因为积蓄不多,急不可耐的黄叶瞒着家人退掉了3万多元的保险,同时花掉近千元手续费将4张信用卡到地下POS机全部变现透支。筹集到资金的黄叶一口气将8万多元钱全部投入股市。

此后不久,黄叶觉得这点钱不够刺激。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她把前年刚买的新房子和一辆QQ车用40万元的价格卖掉,再次大举杀人股市。“我已经是徒手一搏,半年就收手!我只能成功!”

几个月下来,黄叶已经赚了十几万元,但是她心里仍然有一本账:自己卖掉的房子这几个月也升值了不少,算下来卖房炒股似乎并不合算…

诊断报告

据某门户网站一份股民调查显示,85%新股民的炒股资金来源是存款,14%的人运用了借贷抵押。同时,他们投身股市的理由极其相似――现在只要进股市就肯定能挖到金矿。

对此,有专家认为:新股民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基本的证券知识。全民炒股已经变成了全民投机,这绝不是一个值得兴奋的现状。股市决不可能创造人人都是股神的奇迹,赚了钱的股民要学会“该收手时就收手”。若陷入赌徒心理,不惜全身而进,操作稍有不慎,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股奴病状三:办公室炒股,“赔了江山也不惜”

病状

投资不大,心思却重。交易日里24小时都挂念着指数走势,只要听到“股票”二字立即眼睛发亮,呼吸急促。

病例

股市的“赚钱效应”使一些上班族从早上到下午都盯着股市,只趁休盘后才抽出时间工作。这种“人在办公室、心在股市”的状态让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股民梁锐就是其一。

梁锐在某建筑公司工作,去年年底殷市的赚钱诱惑,加上在证券营业部工作的同学的劝说,他开了户,“我投了2万元,到现在5个月就翻番了!”

“我们办公室5个人现在都是股民。”梁锐说,他们办公室的人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关注股市的,刚开始只有一个人炒,后来同事买的一只股票翻了两倍后,办公室其他人忍不住跟进。

“可是五一之后,我们部门经理把公司的网络端口屏蔽了。这叫什么事啊?给那么点工资还限制我炒股,与其每天心不在焉地坐在办公室,还不如干脆出来趁时机好做个专业股民。我正在写辞职报告,下周就不干了!”

梁锐以前工作特别出色,自从开始炒股后,每天工作、吃饭都离不开股票,每个月发了工资就补仓,工作也因此频频出错,几次被上司批评。可是对在大盘面前凝神屏气的粱锐而言,一切建议与提醒根本如同耳旁风,朦胧模糊可有可无。

诊断报告

在白领中流传一个说法:经理们的单间办公室是“大户室”,外边的办公室隔间则是“散户厅”。同事之间多用MSN聊行情,群聊工具则使办公室炒股族如同身处散户大厅。不少单位于近期专门开会,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炒股,但效果并不明显。

对白领们来说,在飘红的股市中,量力而为玩几把并无不妥,最忌讳的是错误地理解了风险投资的意义,把副业当主业。利用工作时间炒股或辞职炒股,账面上或许能有短暂的进账,一旦遭遇挫折,事业、投资两头受窘,可谓得不偿失。

股奴病状四:学生炒股,“发财要趁早”

病状

年龄不大,学历较高,经验不足,胆子比谁都大。擅长孤注一掷、急功近利等招数。

病例

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刘亮(化名)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四处找工作,反而熟练地操作着两台电脑。“找工作?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找到什么赚钱的工作?除了股市。”

刘亮本是一名普通的工科学生,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牛市的到来,可能他现在已经在一家单位做起了实习生。“去年8月份开始接触股票,当时我爸给了我6000元,炒了一个假期,大概亏了1000元。赌徒心态让我把学费、生活费全部押进去炒,结果去年10月份左右,亏得差不多只剩下学费。”后来,他把自己关在宿舍,每天花六七个小时分析股票,最后终于扭亏为盈,现在他甚至开始帮其他同学打理股票。

据了解,虽然炒股并不是刘亮不找工作的唯一原因,但他多门功课不及格却是事实。

诊断报告

个人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提起炒股,很多股民会有心痛的感觉。网上曾流行一首网友改编的歌曲《股票让我心痛》:“为何股票它总是让我心痛?/为何苍天它把我深深捉弄?/究竟我的伤痛谁能懂?/上上下下坐电梯的享受,/到了最后全都成空!”甚至有网友发起歌词改编及翻唱大赛,参与者踊跃,改编后的歌词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一个“痛”字。老百姓拿点闲钱炒股,大都期望得到回报,可近年来中国股市一直低迷,想挣钱确实不易,股民们有的被深套,有的屡次割肉亏损连连,更有人为了扳本深陷股市难以自拔,经济受损,浪费时间和精力,引发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甚至影响身心健康。有人说股市是,是陷阱,常把被套、亏损的责任归咎于股市本身,却不从自身找原因。其实,不管你认为股市是什么,炒股本身就是一种投资。作为一名投资者,只有具备基本的投资素质,有一定禁忌,有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才能避免成为股市的牺牲品。

投身股市心态各异

50岁出头的于阳是某事业单位的出纳员,工作清闲,有时一整天都没啥事。闲得无聊她就上网玩游戏、聊天。

2010年1月底,春节临近,单位基本处于提前放假状态,一个办公室只有一俩人值班。于阳值班时跟网友闲聊,说起一年来的收入,有个网友兴奋地告诉她,自己这一年在股市里小有收成。于阳奇怪地问:“不是说股市不行吗?你还能赚钱?”网友说:“股市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就看你如何操作。”“呵呵,风险太大,我可赚不了股市里的钱。”于阳并没有因为网友赚了钱而对股票动心。聊着聊着,于阳被网友的一句话触动了。网友说:“咱小老百姓玩股票,玩的是心情,图的是乐子,就像玩电脑游戏,对沉闷的生活是一种刺激和充实。”于阳顿时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简单、呆板、无趣,就像摆在桌面上的账本。上班跟枯燥的数字打交道,下班跟老公大眼瞪小眼(孩子在外上研究生),一切都按部就班,没任何悬念,也就在一念之间,她决定炒股。

听网友说春节后会有一波行情,于阳取出10万元存款,赶在节前办理了入市手续,并半仓买进了一只股票,没想到当天这只股票便高开高走,大涨超过4%,为她带来浮盈2000多元,相当于她半个月的工资。于阳欣喜若狂的同时,后悔自己没满仓。次日一开盘,她就把另外5万元资金也买成了股票。可出乎她意料的是,接下来那只股票竟连跌三天,她第二次投资的5万元几乎买在了最高点。于阳天天焦躁地看大盘,希望她的股票再涨上来,可行情让她失望。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只有四个交易日有反弹,她账面资金迅速缩水近20%。

70后股民邓玉溪最初也不懂股票,她投身股市确切地说是随大流。邓玉溪本是全职太太,丈夫何胜是房地产公司老板,事业有成而且顾家,每月都会给邓玉溪充裕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只几年工夫,邓玉溪便攒下了数额可观的私房钱。

2006年,儿子上了幼儿园,邓玉溪早晨把老公侍候出门,把儿子送幼儿园后,便没事了,直等到下午4点半才去接儿子。闲得无聊时,邓玉溪到附近的美容院做面部保养,在那里认识了几位全职太太。她们聊天时谈得最多的是股票,她们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边做保养边炒股。邓玉溪经常听到她们兴奋地计算自己一天的盈亏,挣钱了眉飞色舞,亏的时候并不怎么沮丧,好像亏的只是数字。她们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很让人羡慕。邓玉溪也想试试,但又觉得自己不懂行,担心亏本。其中一名张太太却不以为然地说:“股票这东西,越是不懂的人越能挣钱,懂太多了反而不好。以前我买股票、买基金,就看名字,名字好听我就买,照样挣钱。”说到此,她压低声音凑近邓玉溪,“我现在还有内部消息,赚钱的胜算更大,你跟着我做,包你挣钱。”

邓玉溪心动了,但她不敢跟丈夫何胜说。何胜是个踏实的生意人,对炒股这种风险投资有种本能的厌恶。怕丈夫不同意,邓玉溪悄悄从私房钱里取出10万元,瞒着丈夫开户入市了。

而80后张磊投身股市,则完全是因为一夜暴富的赌徒心理作怪。张磊在一家商业银行工作,年薪近10万元,在同龄人中算是佼佼者,可他并不满足。他承诺给女友方媛买大房子结婚,而他才工作几年,手头不多的存款在寸土寸金的省城连买一套小户型的首付都勉强,更别说买大房子了。

2010年11月12日,上证指数跌幅超过5%。几个炒股的同事一个个如丧考妣,财大科班出身的张磊却心中暗喜:大跌之后必有大涨,这会不会是我投资股市的良机?他决定赌一把,便力劝女友把买房的钱投进股市。他满怀憧憬地对女友说:“运气好的话很快就能翻番,到时候咱们就一步到位买个大房子。”为了说服方媛,他还展示了自己在炒股方面的“研究成果”,又对大盘及几只个股进行了“深度分析”,显得十分专业。方媛原本一心想按揭买套小户型就结婚,对股票并无兴趣,可张磊的一番“分析”让她动摇了。她知道张磊爱面子,怕自己不同意他会难堪,便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忐忑不安地把买房的钱给了张磊。

不良心态引发诸多麻烦

可以说,上述几种入市心态,基本能够“覆盖”股市里的大多数股民——入市前根本没有投资计划,也不制订炒股纪律,更谈不上做功课研究市场,只因一个偶然因素或契机,便一头扎进去。如此入市,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被动,不是割肉亏损,就是深度套牢,因为中国股市近几年步入漫漫熊途,说是一个大泥潭一点也不为过。

于阳的初衷只是把暂时不用的钱投入股市玩玩,调剂一下沉闷的生活。但进入后她才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只可惜,她明白得有些晚。股市好像故意跟她作对似的,总是她卖了就涨,买了就跌。如此恶性循环,一年后,她投入的10万元已损失一半。她和丈夫都是工薪阶层,那10万元钱是他们全部的家庭可用资金,一下子少了一半,让她心疼不已。

2012年春节,于阳的儿子回家告诉父母,他打算出国继续深造。于阳的老公自豪地夸儿子有出息,可于阳却笑得很勉强。她在担心儿子出国的费用。儿子似乎猜到了妈妈的心思,懂事地说:“不需要你们出很多钱的。”爸爸说:“那就好,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不过你放心,出国的前期费用还是出得起的。”说着,他转向于阳问,“咱家十几万存款还是有的吧?”于阳嘴上嗯嗯啊啊地应着,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补回亏损的钱。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她想起了这句老话,认为唯一的补救办法是补仓,此举虽有风险,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她决定赌一把。

正当于阳苦于筹不到补仓的资金时,单位回笼了一笔钱,急红了眼的于阳把颤抖的手伸向了这笔公款,并把它全部投入股市,期待好运,能在三个月之内给自己的股票解套,到时再神不知鬼不觉地还回去,就是被发现了也不算犯法,顶多是违纪,即便受处分也不会太重。然而,像许多挪用公款炒股的人一样,于阳没有遇到好运气。第一季度,股指整体上扬的情况下,于阳持有的股票却继续下跌,越套越深。眼看三个月快到了,再不把公款还上就会出事,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于阳心急如焚。无奈之际,她开始找各种借口向亲友借钱,但还是没能及时凑足还公款的钱,最终东窗事发,被单位停职接受检查……

邓玉溪是典型的迷迷糊糊挣钱稀里糊涂赔钱的跟风入市新股民,完全是在从众心理驱使下投入股市的。这种从众心理,最容易造成盲目性,丧失理性。邓玉溪不断加大投入,从最开始的10万元,慢慢补到20万、30万……最后将老公给她的近百万元全投了进去。接下来的几年里,股市跌宕起伏,邓玉溪曾有过盈利超过100%的辉煌,但因为过于贪心,大盘指数6000多点时她还梦想涨到1万点,没有及时卖出股票,结果迎来连续大跌反而被套;
几年里她走过了“全民炒股”到“全民怕股”的历程,体验了从6000多点坐“过山车”一样直奔1000多点的“极限运动”;
到后来,她整日提心吊胆,怕被丈夫发现。她知道,丈夫最痛恨投机取巧,最痛恨隐瞒欺骗。而这两条她全占了。

可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2010年下半年,受楼市调控影响,何胜的公司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他想到妻子手中还有一笔钱,便找邓玉溪借用救急。怕妻子不放心,他还提出付给她高息。邓玉溪不得不说出了自己炒股被套的事。何胜当时就急了,像是不认识她似的对她吼:“你的胆子真是太大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丈夫,还有没有这个家?你还有多少事情瞒着我?”邓玉溪自知理亏,没跟丈夫争吵,借口接孩子离开了家。

可从那以后,这对原本和睦恩爱的夫妻,关系慢慢发生了改变,丈夫对邓玉溪的信任荡然无存,处处提防她。邓玉溪知道,是自己的隐瞒深深地伤了丈夫的心,她极力想要挽回,但最终没能成功,一年后,丈夫提出跟她离婚。

而抱着心理入市的张磊,结局比邓玉溪还惨。他承诺给女友方媛的大房子,随着股市的跌跌不休变成了泡影。而股市变幻莫测的行情也成了他心情的晴雨表。股涨,他喜形于色,请方媛吃大餐,给她买礼物;
股跌,他一脸阴霾,看什么都不顺眼,对方媛乱发脾气。有一天他买的股票反弹,当天扭亏4000多元,他兴奋地约方媛去吃韩国料理,方媛单位有活动抽不开身,他答应第二天补。可第二天张磊的股票又跌了回去,方媛不知情,高兴地要张磊带她去吃韩国料理,却被张磊一顿臭骂:“昨天叫你一起庆祝,你偏要去参加别人的活动,我看你是根本没把我放在心上!人家找个女友旺夫,我找个女友是丧门星!”方媛隐忍着劝他退出股市,说赔就赔了,别做了。可张磊已经赌红了眼,根本听不进去,大怒道:“我看你从来都不相信我,根本就是瞧不起我!现在看我栽了跟头来看我的笑话!你就是个贪慕虚荣薄情寡义的女人!”方媛也生气了,两人大吵起来,暴跳如雷的张磊向方媛举起了拳头。方媛失望至极,毅然选择了分手。

女友走了,张磊的脾气更加糟糕,整天郁郁寡欢,烦躁易怒。这种情绪,不知不觉地被他带到了工作中,跟客户争吵成了常事。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他竟跟客户大打出手,单位不得不辞退了他。

失恋又失业的张磊头发大把脱落,整夜失眠,情绪根本无法自控,最后被老父亲接回老家进行调理。

发生在股民身上类似的悲剧比比皆是,有大老板炒股变成穷光蛋跳楼的,有炒股失利情绪变坏导致工作失误丢了饭碗的,有炒股亏损引发夫妻矛盾最终导致家庭破裂的,更有挪用公款投资股市触犯刑律的……林林总总,都明确告诉我们,怀着不恰当的心态入市炒股,其风险远大于亏钱本身。

玩股票应设定行为边界

每个人投身股市的缘由都不相同,但在股市里都会经历跌宕起伏,都会有赚有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股市有风险”,但并不是说,股市就是洪水猛兽,不能沾。相反,如今几乎全民炒股,连老太太、大学生甚至和尚、道士都加入了炒股大军,正说明股市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投资渠道,所谓的风险,只是相对于其他低风险或无风险投资方式而言,因此,选择股市投资一定要十分谨慎,不但要具备基本的素质,要做功课研究市场,还要设定行为边界。

首先,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如果有足够成熟的心态,把炒股当作一种量力而行的投资,它不仅没有危害,还是对平淡生活的调剂。笔者采访了一对老年夫妻,他们是一对快乐的股民。如今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让股民只需在网络上轻轻一点鼠标就能查看行情、完成交易,而这对老年股民却每天去一趟离家不远的证券营业厅,看看自己的股票是涨是跌,听听周围的股民对走势的看法,合适的时候他们会现场交易。这对夫妻并非不懂电脑、网络,他们选择炒股,是把它当作一项实实在在的事来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选择结伴步行去证券公司看股票,是把炒股当成一种与社会交流的方式。他们投资不多,不指望在股市里淘金,所以无论股市如何涨跌,都不会影响到他们快乐的心情。像这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风险承受能力,正是每一位股民所应该具备的。心理医生史静杰说,每逢股市震荡,到医院就诊的人就会明显增加。她认为,股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神经失常、心情忧郁等症状,进而危害人体内分泌系统多个器官。她提醒股民:炒股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心理疾病者最好不要炒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股民则要备好降压药及速效救心丸之类的急救药品。此外,患得患失的人不宜炒股,优柔寡断、做完就后悔的人不宜炒股,盲目乐观、一意孤行不懂进退的人也不宜炒股。

其次,基本的股票知识和炒股技巧要懂得。早在1992年就入市、有着20余年股龄的老股民宋大民坦言,在1995年之前,他基本上是跟着消息瞎炒,就是挣了钱也拿不住,最终都交了学费。从1995年开始,已成为职业股民的他意识到炒消息不行,开始发奋读书、钻研,慢慢地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而且收效显著。靠这套方法,宋大民牢牢把握住了牛市行情,而且在2007年下半年,普通股民仍处于狂欢状态的时候,他选择了清仓出局,躲过了接下来的大跌。宋大民说,炒股须有勇有谋,勇与谋缺一不可。谋就是充分研究市场,做出判断;
勇就是择机果断买入或卖出。只有勇谋兼备的股民,才能在股市中有所斩获。

再次,要有正确的投资心态。炒股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不能像一样天天“做”,也不宜买入股票后一放多年不管不问。业内人士认为,频繁买卖,踏不上股市涨跌的节奏,只会为券商贡献手续费,为股市贡献大量泡沫。真正在股市赚钱的人,除了技术高手,绝大多数都是有耐心,并在低位买进,坚定不移地持有自己所看好的股票并在适当的高位卖出的人。在采访中接触到不少股民,有的人只要股市一开盘心里就开始考虑是买还是卖,账户里不能有“闲钱”,刚卖出就想着再买进,买入后涨一点就想卖,跌一点就想抛,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股民杨小梅讲述了一次让她痛心的交易经历。有一次她买入申华控股,当天涨了3点多,第二天一开盘她就卖了,两天挣了3000多元。可她刚一卖,股价便直线上冲,最终封在了涨停板。她迅速查看了有关这只股票的消息,股评人士说未来仍有很大上涨空间。快收盘的时候,股价打开涨停板,杨小梅毫不犹豫地满仓买入。可接下来,该股快速回调,情急之下她赶紧抛出……如此多次买入、卖出,折腾了半个月,该股果然如股评人士所言,总体上涨了20%多,可杨小梅天天“紧跟步伐”追涨杀跌,到头来反而亏损了一成多。另一股民王姐,曾买入大秦铁路股票,当时就套牢了。见股市低迷,她也懒得管了。她心态倒是挺好,戏言道:“反正不等着这笔钱用,权当留给女儿做嫁妆吧!”其实她女儿才7岁。前不久王姐遇到一股友,说起股票的事,她才突然想起自己还持有大秦铁路股票,急忙去证券公司查看。不看不要紧,一看王姐便后悔不迭。原来,因受消息刺激,大秦铁路股票在王姐买入后曾走了一波大牛市,若及时操作,王姐不但能够解套,还能赚钱,可她因为没有关注而错失了良机,股票又被套牢了。

个人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王立伟,财经记者

中国股市气势如虹,迅疾狂奔,巨大的财富效应带动了股民人数的猛增。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截至2007年3月30日,内地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A、B股及基金开户总数已超过1亿户,一举超过美国7600万户的股民数量,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10万户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数量急剧上升的股民大军中,有为数不少的上班一族。随着大盘的起起落落,股民的心也随之起起落落。

股市冲击办公室。股市拉出几根长长的阳线,员工的生产力却拉出几根长长的阴线。是非谁之过,员工怎么管?

办公室总动员

Jack是深圳一家IT公司的采购部门经理。在这个不到20人的团队里,人人皆股民。

作为部门经理,Jack一开始并没有加入到股民的大军中去,但每天中午的午餐时间,部门里充斥的都是关于股市的议论,没过多久,他忍不住去开了户。

Michael是这个部门有名的“股神”,他常常给大家一些“提醒”,这些无从考证的“内部消息”居然次次都很准确,几个月下来,Jack投资的20多万元变成了30多万元。而他本人炒股后,员工们再不用在看股票的时候提防着老板的出现,办公室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和谐。

相比之下,在同城的另一家公司的Coco就没那么幸运了。公司的IT系统严密,原则上不允许个人下载相关软件,一旦被发现私自下载,就会受到批评,甚至罚款。

Coco只能偷偷用短信的方式接收信息,一旦出现风吹草动,立刻用电话进行交易。无奈办公室里股民太多,洗手间、楼梯上常会碰到同道中人,同事之间彼此心照不宣,还会私下里交流经验,倒也相安无事。可没过多久,Coco就在楼梯的转角处遇到了同样惊惶失措在电话交易的顶头上司,四目相对尴尬不已。

一面是获利的诱惑,一面是尴尬的“地下工作”。在屡次受到老板旁敲侧击的警告之后,公司职员李勇开始认真思考工作和炒股之间的关系了。权衡之下,他决定辞职,专心炒股。“好时光总是来得短暂,抓住机会,全力以赴。”

一段时间下来,他每天的收入都超过了过去每个月的收入。李勇说这个选择在短时期来看的确值得。

像李勇这么坚定炒股放弃工作的毕竟是少数,找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成了不少办公室一族的梦想。要么升职,有自己的办公室,要么跳槽,找个老板不会整天盯人的公司。自由度高的工作颇受欢迎。

“但还是害怕错过开盘时间。”做市场工作的小白很少在办公室里工作,约见客户一般都是在开盘时间里,股市里的18万元人民币让他牵挂不已,无奈他只好尽量劝说客户在中午见面,或者在下午3点时见面。

但一遇到出差,尤其是出国的事情,就常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几次出差,几万到几千元不等的损失让小白郁闷至极。

“涨跌由天。”张华在一家知名的欧洲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每天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加班更是常事,也不能用办公电脑下载软件。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他还是和周围的几个同事一起买了股票。但他们大多选择的是那些行业龙头股票,且投资金额不高。

张华本人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我更关心公司本身的业绩。”

张华的前同事Sandy仍在一家内资企业工作,Sandy也进入了股市,但她更期待公司会在不久的将来上市,一旦上市,她的身价将会倍增。

风气大变化

业务好不一定是明星,股票分析到位一定受欢迎。前述的Michael在办公室里就是一颗耀眼的新星,凭借多个“内部消息”,业绩一般的他巩固了自己在办公室里的地位。

虽然年终考核Michael没有达到C,面临走还是留的问题,Jack还是为他争取到了一个留下来的机会。

而那些在繁忙工作过程中不时收到神秘短信或者电话的员工的情绪变化也很快,主管经理不知所措。

年后的“黑色星期二”让不少办公室炒股一族记忆犹新,而他们的老板更是印象深刻。当员工突然之间无心工作时,Jack说自己很想帮助员工渡过难关,但却没办法消解大家的低落情绪。

极端的例子还出现在某公司,在发年终奖之前,一名员工为了炒股,挪用公司的一笔现金,但投资失败。一些员工私下认为,短期现金比长期奖励更重要,每个月的薪水多发点可以投入到股市中去,等到年底一起发时投资的时机可能已经过去。

Coco赚了10万元后选择了“收山”,她购置了一辆新车。“前面压力太大,钱花出去,心里也平静下来了。”

靠购物消费消解压力的不是Coco一人,高收益促进了很多员工的高消费,一些公司里,午餐埋单的往往是那些“办公室股神”,购买大宗物品或者奢侈品的人也变得多起来。

尽管专家学者警告股市存在巨大风险,但奋勇投身股市的办公室一族数量仍在增加。

Jack自嘲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炒股让他没办法堂而皇之地阻止员工炒股。但作为部门经理,他还是担心员工将大部分的心思放在炒股上影响工作。

又如上文指出的,Jack同样也担心员工的情绪起伏会对工作造成影响。

如何能够管理员工的情绪,让生产力流失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让Jack们头痛不已。

点评

再先进的管理控制技术和严密的制度永远都跟不上人脑的灵活,面对挡不住牛市诱惑的智能型员工,企业只有采取合理的、适度的“疏通”策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疏通、组织与文化引导

■文/肖明超

作者简介:肖明超,北京盛世指标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营销与管理咨询专家

员工炒股行为属于利用工作时间“谋个人私利”,因此从管理层面,是个“违规”行为,但是比起员工出售商业秘密、利用公司资源帮竞争对手做事等行为,炒点股票还不是什么足以构成对企业颠覆性影响的大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也不能忽视,因为员工痴迷炒股,势必改变整个企业的生态系统,该干的工作没干好,注意力成天都在股票上,每天利用公司的办公设备满足自己的私利,还浪费了办公成本。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类似的问题总是在不断挑战管理者的情商和智商,常常让管理者骑虎难下。

面对这类问题,管理者究竟应该怎么做?是鼓励、不予理睬还是坚决制止?

如果鼓励这种现象的存在,就是在纵容员工,会助长各种与工作不相干的事情出现在办公室;
如果不予理睬,企业的生产力就会下降,让你哭笑不得;
如果严厉禁止,逆反心理会让员工的行为更加隐秘,消极怠工,要不干脆离职或者专心投身股市,让你损失人才。无论哪一种途径,对于企业总体都是不利的。因此,寻觅一种巧妙的边缘化的“解法”或许才是出路之所在。

解决问题需要从源头开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表面上是员工不守规矩,实际上是由于人性的脆弱。面对当前中国股票的“牛市”,多数炒股的人神经都会变得脆弱。

在炒股的员工中间,因为性格和水平的不同,分为三类:

第一类,冲动型员工,这类员工更多是经不住诱惑,一时冲动进入股市,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基本不会顾忌到违反了公司的管理;

第二类,精明型员工,这类员工总是在计算炒股票的收益和违反公司规定的损失之间的差额,面对牛市的诱惑,他们或许认为这个风险还是值得冒的,或者说股市收益只要大于公司收益,这个行为就可以继续;

第三类,领袖型员工,这类员工利用自己在股票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常常能够带动其他员工的参与,而将炒股行为组织化、团体化,当他们把行为变成一种文化的时候,就成功的颠覆了公司的管理,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就是他们期望的了。

不同员工的交织成为了企业员工炒股行为的人群和生态。而从源头和各种行为表现的员工类型来看,制止是不可能的了,而且也注定不会有任何效果。

传统的管理者常常会从“堵”出发,采用各种先进的手段来制止员工的行为,就比如Coco所在的公司。但是技术的先进和制度的严密永远都跟不上人脑的灵活,因此,IT系统严密还是阻挡不住牛市的诱惑。面对智能型员工,企业只有采取合理的、适度的“疏通”策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让炒股行为搬上桌面。

如果一家公司除掉工作之外,什么事情都是被禁止的,那么这家公司最好是雇佣机器人来工作。因为对于如今的很多人来说,公司是家之外的第二个主要空间,这个空间应该是一个具有人性化的空间。今天的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和需求,并渴求一定程度的自由。如果某些自由的权利被掠夺,员工就会消极工作,甚至反叛。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员工的行为不是对企业构成破坏性的行为,企业都不应该明令禁止或者处罚,反而越禁止,问题越是多,就好像一个互联网的论坛版主所言,一个人在BBS上发表了某种偏激的言论遭到版主删除之后,这个人会变本加厉的发更加偏激的言论。如果版主还不允许他的帖子存在,这个人就会跑到别的BBS上去骂这个网站、版主甚至发表越加偏激的言论,而且你还很难发现他。因此,管理BBS也是有一套章法的,那就是允许他们存在,让他们暴露出来,这样就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说明人性的很多东西是很难依靠遏制能够遏制住的,就好像这些员工都认为股票能够帮助自己实现财富梦想,你凭什么就不让他们去追求呢。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基本原则,要允许并正面承认炒股行为的存在,这样这个问题才可以放到桌面上来进行解决。放到桌面上,等于将员工的问题放大了,这样管理者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掌控。

第二,让炒股行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公开化。

当员工的炒股行为被严厉禁止的时候,员工的情绪交织了各种因素,既有害怕被发现的恐惧情绪,还有担心炒股失败的焦虑情绪,甚至还有不知道如何处理好工作的矛盾情绪。这些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给员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一定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造成影响,甚至造成员工心理的扭曲。员工并不具备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向员工表示,企业已经知道大家炒股的现象,同时也很理解大家的心理,但是希望员工能够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去炒股,而不是将炒股当成主业。

同时,企业需要对炒股行为制定出好的管理规则,这个规则需要基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一方面可以指定特定的电脑来让员工查看股票行情,划出特定的区域让员工进行股票的讨论;
另外一方面可以安排在中午休息的半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的时间让员工在特定的场所进行股票的讨论。而在这个之外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处罚手段,这样提倡员工高效率的炒股,同时也让员工的行为完全公开化,这个时候,对于员工在这些有限时间空间里面的行为和表现就一览无遗,从而能够有效的评估炒股给他们带来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

第三,让炒股行为组织化沙龙化。

在管理出现的很多问题中,组织化是解决分散的各种个体矛盾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成功策略已经证明,规模化的集团军是最容易被消灭的,而游击战常常要打很长的时间还不见得你能对付。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将这些炒股人士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员工炒股兴趣小组,融入到公司统一的机制和文化下进行管理,将是有机管理的最佳策略。比如这个兴趣小组可以制定出活动的形式、规则,采取定期活动,讨论,甚至聘请外部专家来进行讲座等方式,一方面提升他们的股票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让他们的一些心理和情绪得到释放,从而让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到工作上。

同时,对于那些在企业员工中散步股票信息的员工,比如案例中类似“股神”Michael这样的人,企业应该把他们指定为兴趣小组的负责人,让他们站在公司管理和文化融合的角度,来管理这些炒股票的员工,这样就可以把公司的规定和价值取向跟炒股行为进行整合,形成公司的一种亚文化,既让管理有序了,也让员工放松了。

第四,培训教育潜移化。

企业不仅要懂得制定好的规则,同时也要懂得提升组织的智商,如果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炒股的散户,整体智商是低的。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山不隔理”,如果企业还能够将这些员工炒股的思考和方法应用到工作中,那么组织智商还会得到提高,反而将一件头疼的事情变得有意义起来。

员工对于股票市场的热情与相互探讨代表了员工有某种学习的欲望,因此,企业可以将股票市场的理论和公司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求这些炒股票的员工总结股票市场规律与自己的工作方法的对接,这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依然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炒股票而忘记工作;
其次,企业还可以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通过开设相关的讲座,给员工一些专业指导,让他们学会如何分清楚自己的工作和业余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情绪等命题,逐步引导员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