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心得体会 >

管理会计心得【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9 14:1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在我国各项财政改革方案不断推进与落实的现实条件下,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会计集中核算实施的主体,在我国财政体制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也都有着相对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会计心得【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管理会计心得【五篇】

管理会计的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中心 会计集中核算

1.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各项财政改革方案不断推进与落实的现实条件下,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会计集中核算实施的主体,在我国财政体制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也都有着相对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完成会计核算中的组建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切会计业务都将被纳入到核算中当中,经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的核算,如此一来,通过的处理标准将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也将因此而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能够实现财政部门对所有财政性资金支出的全过程性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对包含财政资金挤占、截留、挪用及浪费在内的各种财政违纪或者是财政违法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遏制,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使单位支出的财政性资金都集中于核算中心统一设立的账户当中,由核算中心来对财政性资金进行统一的调度与管理,这不仅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在调度方面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对财政资金沉淀滞留以及财政资金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市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同时的改善与提高;

第四,在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银行账户同一杯取消,单位内部所有人员的薪资及个人奖励等都进入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的核算,单位内部员工福利待遇及收入的透明度因此而得到提升,权利与利益之间的直接性关联被切断,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平分配及行政效能也因此而得以实现。

可以说,会计核算中心的组建及核算中心内部各项会计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我国财政体制的整体性发展都有着相对重要的意义。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现状分析

2.1会计核算中心预算管理存在不足

预算管理方面来看,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并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财政性资金的收支并未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当中,单位收支管理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得到强化。而预算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则使预算执行的矛盾更为突出。这种在预算管理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中心基本职能与作用的发挥。

2.2会计核算中心采购管理存在不足

所谓采购管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支出进行全面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还是相对有限的,采购的规模也相对较小,因此多数商品、工程或者是服务只能由行政事业单位自行进行采购。但在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计划编制与执行方面还是存在较为突出的随意性,会计集中核算中的集中核算优势也因此而无法得到发挥。

2.3会计核算中心开支管理存在不足

通过监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并全面实施会计实务的集中处理,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其资金的支付权利转移到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对单位的资金支出进行全面性的管理与监督,如此才能对核算中心存在的意义进行体现。但由于缺乏统一且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部分项目预算单位的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这两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会计集中核算在开支管理方面面临较为突出的难题。

可以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状况并不是很好,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与作用也因此而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基于这种现实状况,加强对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优化与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可谓势在必行。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优化完善

3.1从预算管理着手进行强化

从部门预算方面来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强化部门预算的管理力度,制定出与实际相符的科学化的预算定额标准,并对预算支出的有关科目进行完善,尽量以早编、细编的预算管理模式来进行预算管理,以便于在保证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的基础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2对外部环境的监督及制约机制进行完善

要保证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则应对其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必要的防范,以期在防范风险的条件下优化会计核算中心的整体运行。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将外部职能机构对于会计核算中心所发挥的监督与制约作用进行必要的强化,对纳入到核算中心的所有的预算单位都必须进行依法的维权,积极地参与到对财政资金使用及财政资金行为进行你敢监督与制约的行业当中,规范会计核算中心处理行为的同时,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

3.3强化内部运行及管理体制建设

当然,要切实推进会计核算中心的有序运行,行政事业单位还必须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完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组织会计核算中心的规范化运作。具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应有针对性地对核算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处理、财务管理、账户管理以及凭证设计等问题进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与管理制度。并将管理措施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或者是每一个项目当中,并根据审核通过的管理制度来对各项会计处理工作进行规范,避免会计处理中各种行为的发生。

3.4严格财会团队管理,优化财会团队建设

作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主体,财会团队的优化建设是保证会计核算中心稳定运行的基础力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实践中对自身财会团队进行严格的管理,在组织开展相关专业性、长期性培训的基础上,提升财会团队的整体水平,保证会计处理的合法性、规范性与有效性。

4.结 论

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对于强化财政监督职能、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以及防范舞弊行为等,都有着相对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对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状况进行动态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完善,以保证核算中心的稳定及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岳琴.会计核算中心有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2]强化会计核算功能——重庆市江北区会计核算中心信息化系统[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1,(05).

管理会计的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
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

Abstract:Integratesinthestrategymanagementaccounting""""stheorythecorecompetitivenesstheory,willconstructbasedoncorecompetitivenessstrategymanagementaccountingwillbethedirectionwhichmanagementaccountingwilldevelop.Butbasedoncorecompetitiveness""""sstrategymanagementaccounting""""sgoal,thebasicphilosophy,themethodandtheprimarycoveragewillrevolvetheenterprisecorecompetitivenessthecultivationtochange.

keyword:Strategicmanagement;Corecompetitiveness;Strategymanagementaccounting;Balancedideabranchcustomsstation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更是管理会计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更好的系统。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其理论体系在我国尚处于进一步研究探索中。笔者拟将核心竞争力理论融入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中,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思想、方法及主要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由系统论可知,正确的目标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对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同样意义。我们应明确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企业持久的生存与发展。这个目标比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具体、更直接,更能体现战略管理的特点。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要定在取得竞争优势上面。竞争优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企业如果不能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中确立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企业就会被竞争对手挤垮。在众多的指标中,关键的是市场份额、价格和成本。这是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管理能力、员工素质的综合体现。市场份额是市场细分化以后的细分市场占有率,价格是具体产品的收益标准,成本的内容较复杂,涉及到引起成本发生的许多成本动因。通过全面广泛、深入细致的指标比较,来寻找和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保证。因为核心竞争力能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主要的决策信息,这种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如竞争对手的价格、成本等),更重要的是提供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非财务信息(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网络等)。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会计单一的计量模式。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

从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研究,确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至少要考虑到:既要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又要反映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

(1)顾客价值思想。由于竞争激烈,因此谁能赢得顾客,谁就赢得了经营的主动。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充分挖掘顾客的价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如果在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中没有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任何企业就不可能长久地赢得顾客。企业应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及实现这一理念的经营方式、业务流程和相关的管理体系。企业只有真正能为顾客创造价值时,它才拥有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这也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2)适应环境思想。现代企业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如果不能从战略角度全方位、远视角地分析问题,很容易被淘汰出局。我们往往将目前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环境称之为“新经济环境”。企业战略规划必定是一种动态的程序,决不可能是静止和僵化的,任何战略定位、价值链管理、竞争对手分析、客户满意度、差异化战略的运用,都是在环境变化下所做最优选择的结果,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3)战略成本思想。成本领先观念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领先是企业永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谓战略成本思想并非简单地看作绝对成本的降低,而是指将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措施运用于具体成本管理领域和管理方法之中,要求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思想相匹配,如寿命周期成本、优势成本、差异化成本、客户成本和质量成本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下的成本理念。同时,战略成本思想必须要考虑如何将成本管理措施融合到企业长久的持续发展规划之中,针对成本发生的价值链进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公司成本结构,通过成本优化措施的实施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有效控制和评价思想。我们要认识到,战略实施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严峻竞争形势,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战略管理,希望通过制定明确清晰的发展战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又因为不能快速有效地实施发展战略,而丧失持续发展动力。战略实施能力的提高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5)战略定位思想。由于资源有限,企业不能在任何方面都做到十分完美,这就要求企业从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出发,分析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确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正确的战略定位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企业在战略管理思想指导下的企业发展规划、市场份额、合理定价、质量成本和客户满意度,等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保障和支持,就是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为出发点。

三、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方法加以保证。除传统的分析、决策、控制方法外,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竞争对手分析等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新方法。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实施和战略学习系统,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4个方面,其中,财务方面是最终目标,客户方面是关键,企业内部流程是基础,企业的学习与成长是核心。计分卡的4个方面兼顾了企业的长期与短期目标、理想的结果与现实结果的驱动因素,把企业能力的成长作为突出问题揭示出来,力求通过对顾客价值的关注,促进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改善,加速企业的学习和成长,获得客户青睐和竞争优势,最终实现良好的财务目标。可以说,战略实施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平衡计分卡是实施战略的重是工具。

2.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根据“生产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观念,把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不同的作业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业成本动因。企业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企业能持久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Analysis)是以价值链作为分析工具,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关系,找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并通过价值链的重构,提高价值链的创造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获得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把价值链分析作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是因为价值链分析在分析企业内部优缺点和外部压力及机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链分析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优化企业经营过程。例如,通过正确分析购买原材料质量和产品废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确定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标准,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损失。其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供应商、顾客价值链连接在一起分析,可以改进企业的产品生产、技术和方法等。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和供应商、顾客合作,由供应商提供新材料,企业运用新工艺,生产出新产品满足顾客新需求。再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企业和竞争对手在各价值链环节上成本和价值的差异,为企业改进和创新提供指导。

4.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是与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相关的一种活动,是制定战略决策的一种基本工具。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竞争对手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收集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理解竞争对手的过程。竞争对手分析有助于预测竞争对手的进攻,又可以抓住由于竞争对手的错误和劣势所提供的机遇,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四、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因为企业管理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而,为之服务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也就十分复杂。战略管理是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3个环节构成的一个过程。由于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使企业的战略与环境相适应,这3个环节需要周而复始地进行,从而形成战略管理循环。以战略管理循环为依据,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战略决策分析

战略决策分析包括2个方面,一是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行业、竞争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资源条件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可以把握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便企业制定出可实行的战略目标和能够抓住机会、回避威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的战略。二是采用各种技术方法,为企业提供各种备选战略方案,并对备选战略方案进行评价,最终帮助企业确定最佳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方案的过程。战略决策分析应包括公司总体战略、竞争战略(战略事业部战略)、职能战略的决策分析以及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要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出发点,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2.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一种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的全方位监控的过程,而成本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战略成本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它是以现代成本管理观念(成本效益观念、战略管理观念、系统管理观念和成本动因管理观念)为基础,以基本竞争战略为导向,以培育企业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成本管理模式。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范围应是对整个经济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是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统一,要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以及补偿,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

3.编制战略预算

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确定后,要使之得以实施与落实,还要落实资源,这就要编制预算。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要发挥整体的控制和评价功能,必须要建立完备的战略预算。传统管理会计的预算编制着眼于初期的内部规划和动作,以目标利润作为编制预算的起点,所编制的销售、生产、采购、费用等预算与战略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有时甚至与战略目标背道而驰。战略管理会计要围绕战略目标编制预算,以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反映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战略性因素,其预算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局限于反映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战略性因素,也不局限于供、产、销等基本活动,而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后勤服务等活动都要纳入预算体系中。

4.战略业绩评价

所谓战略业绩评价,就是在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的指导下,以促进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目的而对战略实施活动开展的业绩评价活动。传统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指标一般采用投资报酬率指标,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主要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评价业绩,将业绩评价指标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战略,确定不同的业绩评价指标。如采用低成本战略,评价指标应着重内部制造效率、质量改进、市场占有率等。如采用产品差别战略,则应着重新产品上市的时间、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等指标。

战略业绩评价是一个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决定必须评价的业绩;建立业绩标准;测定实际业绩和将实际业绩与标准进行比较,揭示差异,并分析原因。战略业绩评价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对于责任中心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可以采用传统的责任会计方法;对于责任中心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则要以我们编制的分级平衡计分卡为依据,通过统计等手段收集数据,并定期编制报告(可以与责任会计定期编制的财务业绩报告合并编制),做出业绩评价。总之,战略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需要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求得均衡,既要肯定内部业绩的改进,又要借助外部标准衡量企业的竞争力,既要比较企业战略的执行结果与最初目标,又要评价取得这一结果的过程。

总之,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渗透到战略管理会计的各个方面,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支持平台。

参考文献:

[1]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

[2]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管理会计的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监督;
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引言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的特殊形式,其是指由政府成立会计中心,在其资金自、使用权以及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取消会计岗位、会计机构等,实行会计监督,形成一种集会计核算、服务、监督功能于一身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自公共财政体系在我国实施后,会计集中核算在遏制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强化会计控制监督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好的解决了传统会计核算体制中会计管理分散问题,对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积极意义

1.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规范了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不仅使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获得了有效提升,还使会计信息、数据可靠性获得了一定提升。企业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后,各核算单位只需要安排报账员,记账等工作均交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来完成,使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信息化管理方式在会计核算工作当中的运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资金配置更为合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使财政资金调度变得更为合理化,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后,财政所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资金的调度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再者通过将企业资金流转全程交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监督和核算,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财政资金管理分散以及重复开户、多头开户问题,使资金的使用效益获得了一定提升,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3.强化了会计监督工作,减少了违规核算问题的发生。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强化了会计监督工作。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后,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核算单位出现的每笔支出均需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进行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后,该集中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每笔支出的凭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审查过程中发现财务管理问题,有权要求问题单位进行补办或纠正。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有效控制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二、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权责关系不明确。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存在诸多矛盾。会计集中核算制实施以后,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主体不再是“各单位”,而是“会计核算中心”;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权限与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对称。

2.缺乏统一、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实行集中核算,资金支付权转移至会计核算中心,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

3.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目前纳入核算中心管理的单位在实行部门预算规范化方面尚有差距,在支出方面随意性仍然存在,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较为薄弱。

4.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虽然强化了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但弱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

5.会计监督机制弱化。集中核算模式使得各个部门仅仅进行出纳报账工作。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全面掌握单位内部经济状况,资金监督力度不足,致使不法分子偷取大笔金额。

三、对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建议

1.强化预算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以及财务抗风险能力提升的积极意义,并在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预算工作内容,全面系统的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实现财务预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目的。

2.加大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力度。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应加定期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也可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鼓励会计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从业资格考试,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明确会计权责关系。一是修改完善法规体系,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二是依法完善有关手续,如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办理委托协议,实行委托制,通过协议方式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

4.完善内外监控制度,杜绝内部腐败。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单位财务各部分的职责。同时,外部还应监视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完善内外监控制度,保证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对集中核算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实行后,核算单位的财务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应不断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素质,强化预算管理,完善财务控制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更好的实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古明文.关于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 2009,(9).

[2]卢建超,王绍鹏,杨玲.试析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J].会计月刊, 2012,(5).

[3]李宇萍.浅析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J].山西财税,2008,(8).

管理会计的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职能 集中核算 弱化表现 强化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市场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加上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企业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加,快速、准确、全面的把握好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现状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与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优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作为当前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有效的突破了传统会计核算的局限与限制,它积极有效的顺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运用新的会计核算理念,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的分散管理与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积极有效的加强了企业会计的集中管理与一级法人制度,对现代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与此同时,新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在实际的操作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职能急剧弱化,更是备受相关经营者的关注。对于这些新出现的问题,企业要大力强化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力度,对会计集中核算进行严格的管控,以防止会计信息的违规操作。

一、集中核算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对加强和规范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保证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施与操作,所有开展会计集中核算的公司,总公司财务部确定了比较严格的一套业务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对各个分公司财务管理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各个分公司在向总公司进行报账的时候,需要报账人员将全部的原始单据根据统一的格式与项目来进行分类,分类和分项以后还需要整齐地粘贴,然后还需要仔细的进行填报。所以公司财务管理需要满足会计核算集中的管理需求,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相关的基础工作,使工作的财务管理逐步的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二)对改善和优化公司财务管理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司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因为需要将分公司全部的资金收支纳入总公司财务部来进行统一的办理,这样就使得各个分公司全部的资金活动一直都在总公司的管理和监督以下。与此同时总公司的审计和人事等相关部门还需要参与到分公司的经营以及监督工作中去,从而使得公司的财务政策得到了更好的贯彻与落实,使得公司的财务管理得到顺利的开展。

(三)对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公司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为了可以更好的让分公司与总公司财务部处理和财务相关的事项,每一个分公司都需要按照实际状况以及总公司在这方面的要求,选择几名财务报账员专门承担向总公司财务部进行报账的事务。这些财务报账员会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不断进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更新,业务水平需要不断的进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提高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这就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积极提高他们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弱化的表现

(一)事权与财权相分离,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核算中,单位的事权往往与财权都是统一在一起的,由单位的高层直接指挥并参与核算,很容易形成高层大包大揽、营私舞弊的不良作风。而在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以后,单位的财权与事权在管理上实现了有效的分离,单位的经营活动与资金现状根据集中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要求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的全部信息核算,这样的操作规定,将单位的管理的财权,也就是财务管理权限在会计信息核算上相剥离,虽然其依然还负责单位的事权管理,但是单位的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权限却是名存而实亡了。单位的财权是完成单位事权最为关键的一个保证。单位财权和事权能够统一的条件下,企业的员工可以依靠财权的合理的应用来保证事权具有的完整性,还能够更好地调动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企业的效率得到提升。公司在使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财权因为发生了上移,不同单位开展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很多。因为对未来报账存在一定的疑虑,因此在工作的时候有着一定的畏难心理,有时候还会出现无人管事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其次,公司使得资产管理的职能有了一定的弱化,导致资产流失以及资产浪费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职能定位不清晰,使得责权不够明确。

当前,公司让会计核算中心处于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和管理,其职能不仅对那些集中核算的单位带来优质和全面的会计核算服务,同时由于集中核算使得资金统筹统管,这样就使得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提升和加强。然而从总体情况来看,财务管理职能的定位相对还是比较滞后的。公司的会计核算中心以及核算单位进行集中核算的时候,它们的财务权限的界定并不够明确。这样在工作中就会出现互相依赖和相互推诿的现象。

(三)会计监督与检查比较弱化,会计监督难度比较大。

尽管公司实行集中管理与分户核算以后,使得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获得了更加全面的业务范围,他们具有的业务水平也因此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核算单位的财会基础也随之获得了非常大的改善,那些手续不齐或者是内容不够完善的凭证也被退回,原始单据如果不规范也不能报销。然而会计监督因为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与独立的核算单位相比较起来,无法全面了解核算单位真实的情况。

尽管在财会制度和各项纪律的约束下,各个单位无法再建立自己的“小金库”,但是依然可以利用虚构原始凭证的办法来实现其挪用和贪污经费的目的。

(四)和报账员以及单位交流不够充分,财务管理工作渠道不够畅通。

在现在的运作模式下,如果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核算单位的报账员责任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是加重了。然而一些人员误以为单位财务工作就全部托付给了核算中心,优秀的会计人员利用择优录的方式基本都进入到了核算中心参加工作,使得报账员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地位了,其贡献也减少了很多,这样就出现了对报账员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的现象。假如核算中心没有意识到和报账员以及核算单位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必然会对单位报账人员的积极性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报账员与核算单位很容易对核算中心产生抵触心理,对保证资产的完整性是不利的。

(五)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财务风险增大 。

首先就是单位财产管理比较混乱,虽然实行了集中核算,单位还是负责对财产物资进行管理,但是很多单位依然没有按照规定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财产管理制度,也没有专门设置实物保管登记卡,这样就导致财产增减其实并没有真实和全面的反映在账册上面,使得单位财产管理出现了不少的漏洞。其次就是单位负责人没有严格的把握支出审批的关,一些不能满足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凭证依然可以得到审批。主办会计只是关注各单位报来的发票是不是手续齐全,至于业务具有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监督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此外,对单位内部比较容易出现以及虚假冒领等现象的环节进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这些环节有漏洞出现。还有就是企业内部监管执行力度不高。

三、集中核算模式下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

对会计核算中心在进行集中会计核算制度准确的定位,是能够让集中核算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明确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同时也是如何解决会计核算中心和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一个关键问题。会计核算中心在行政上应该是隶属于主管部门的,在开展业务的时候需要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在提高单位会计核算服务以及加强对财务监督的时候,还需要对财务管理的职能进行加强,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为上级部门提供会计信息,为他们做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出现财政大包大揽的问题,同时还能使得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的力度得到加强。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监督与核算,从而使得过去那种核算单位各忙各的财务工作得到了改善,对预防财务风险是非常有利的。第一,会计核算中心即使在不同的核算单位也存在很多的共性,对于那些需要经常处理的业务,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个核算单位具有的特殊业务,也必须要根据规范来进行会计工作。第二,对于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脱节的问题以及那些资产管理风险相对比较大的状况,核算中心需要更加充分地和核算单位进行交流和沟通,确定一个有效合理的沟通方式,对库存商品和固定资产的明细账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核算,保证总账和明细账相互一致。还有,对于单位财权和事权分离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业务绩效评价体系,使其可以更好地调动单位的积极性,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加强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职能。

单位财务运行状况,与这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有效性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对财务监督和控制的进一步加强显得更加至关重要。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企业的监管部门要从过去被动的状态转为以后的主动状态,要将事前和事中以及事后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将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与企业的服务相互结合起来,对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健全程度和有效性加强检查的力度,把过去对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从突击财务检查转变成为是日常定期的例行检查,使得检查力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加强与单位以及报账人员的交流和沟通。

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根据当前不断变化的形势而在财务方面采取的一项意义非凡的改革,因此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理论上必然会产生一些截然不同的观点与认识,甚至还好造成有关人员的误解与抵触心理,这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这就需要会计核算中心必须要对其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在保证自身服务态度和质量的时候,还需要与其他的相关单位建立一个长期交流和沟通渠道,这样可以保证双方的信息能够及时和有效的得到传递,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使得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必然会使得核算单位报账员的责任加重,然而因为一些单位与工作人员的误解,导致报账员的付出劳动与其受重视程度不协调,这必然会对报账员工作热情以及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对核算中心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核算中心必须要和核算单位的相关领导积极的进行沟通,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报账员的重要作用。

(五)确立和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单位确立和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制度是其不断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任务。对此每一个单位都必须要将其自身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结合起来,使得内部财务制度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起来。各个单位应该建立一个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管理控制体系,对那些不能相容的职务,需要根据财务制度来进行设置,避免出现舞弊的行为。

(六)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提升财会人员素质。

企业要健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是离不开一批具有现代管理思想的财会人才。关于人才的建设,首先需要从制度上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的制度,在人事管理上各个分公司财务人员应该直接委派,他们的人事关系以及工资福利都隶属于总公司财务部。只有这样分公司财会人员才能更好地对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其次是从业务上来说,公司需要不断加强对其财会人员的相关培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开拓他们的视野。

四、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进行集中核算的单位需要不断地增强其理财意识,确立和完善一个更加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得到规范,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从而推动综合管理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旭明.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后产生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2).

[2]高全明.集中核算体制下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3]解晓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9,(20).

管理会计的心得范文第5篇

1.1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所谓财务管理,就是为企业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抓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

1.2企业经营决策依靠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经营决策主要包括:产量决策、定价决策、促销决策。做到科学决策,强化财务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系统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财务管理系统是以决策为主的计划体系与组织为主的协调体系和以控制为主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联,并要求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层次,具有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之功能。因此,企业经营决策必须依靠财务管理系统。

1.3现代企业需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但是,市场犹如魔方瞬息万变,潜伏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尤其是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国政府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而相应调整其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并在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西方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合资和联合公司、大型公司对理财提出了更高的行为规范和更广泛、更复杂的理财范围和方法。比如在企业筹资和用资方面,发展了创新金融工具(如票据发行便利互换交易、外汇期权、外汇运期和期货交易等,)从而给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多元化的关系,以及直接和资本市场建立商业关系提供了条件。同时运用创新的金融工具也带来了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不仅显得重要,而且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有待我们研究解决。

2.如何使财务管理发挥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

要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真正发挥核心作用,就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1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首先是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观念,充分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财;
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2.2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是必须分设的,前者是理财,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
后者是核算,侧重于对外会计报表。当然,两者存在着不少的联系,但有联系并不韵味着意味着必须合为一体,同样地,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2.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笔者认为应考虑围绕以下六个中心。即1、企业管理制度以建立指标考核机制为中心;
2、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中心;
3、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4、成本管理以环节控制为中心;
5、非经营性开支以期间费用管理和技改投资管理为中心;
6、促销管理以资金回笼为中心。分别制定实施细则。

3.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一是核算,二是监督

这些年来,大多数对会计核算相对重视,但对会计监督方面比较松懈,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像财经违纪、违法现象,乱收、乱摊、乱罚等等,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工作非常必要。

3.1改革会计人事制度。

由于现行的会计人事制度的欠缺,会计的人事权归单位管理。这样,会计的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有些会计人员已经变成了领导的驯服工具,会计监督作用实际难以发挥。曾经有人提出,成立会计局,会计人员的人事编制归会计局所辖,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设想一时难以实现。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编制可以改为归口管理,会计人员由各系统、各行业进行调配。并规定会计人员在一个单位任职期不得超过2到3年。这样,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就容易得到发挥,会计监督由被动变为主动。这种做法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均有益无害。

3.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是一种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方式。首先要加强财会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组织财会人员学习各项会计法规,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自觉的做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同时也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没有熟练的业务知识,会计监督工作也是为作不好的。此外,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对那些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于揭露违纪、违法现象的财会人员给予表扬和嘉奖。从而,促进会计监督工作。

3.3健全财务机构。目前,有些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机构仍不健全,特别是乡、村一级的会计核算单位,有些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出纳有一人监管,不利于会计监督工作。所以,要尽快的健全会计机构,配足人员。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单位起码应有一名主管会计和一名出纳会计,同时还要确定一名政治素质强、业务精通的主管审批财务负责人。只有健全的财务机构,会计监督工作才能正常运行。

3.4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会计监督制度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会计制约制度,制约制度的核心是钱和物应有二人以上监督管理。这里,主要讲讲倾向资金管理的两个制约制度。首先是财务印鉴管理。财务印鉴管理十分重要,各会计核算单位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它要有两人以上保管;
其次是票据领用制度。票据领用制度也是会计监督的一种重要制度,各会计核算单位的空白票据(含银行支票)应有专人保管,领用时必须登记。只有严格的监督制度,会计工作才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