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心得体会 >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4-08-15 17:16:01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心得体会

  

  常州三杰纪念馆心得

  在参观常州三杰纪念馆之后,我深感震撼,收获良多。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首先,我被三位革命者的初心和坚韧精神深深感动。他们来自普通农村家庭,但坚信只有改变国家的命运,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事业,为了理想和信仰,不顾一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其次,我对他们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仅致力于革命工作,还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和毅力。无论是在地下党组织中,还是在解放区建设中,他们都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此外,参观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和革命斗争的艰辛。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实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总的来说,参观常州三杰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

  先烈的伟大精神和无私奉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我们今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心得体会

  

  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龙岩学习心得体会

  在龙岩踏上革命红土地,我们寻找着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红土地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更添风采,更具魅力。红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受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熏陶,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真正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

  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特别是《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直至全国大陆解放,闽西红色政权、武装斗争及土地革命成果一直保存下来,赢得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全市有革命基点村610个,在册革命烈士2.4万多名,占全省烈士人数的一半多。1955-1965年间,闽西有68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占福建省籍将军总数的82。

  首站便是瞻仰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瞿秋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33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不幸于1935年2月转移途中被捕,5月9日被押解至长汀,关押在国民党36师师部。在长汀被囚期间,瞿秋白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多余的话》和许多诗词、文章。6月18日,瞿秋白在罗汉岭英勇就义。1952年,在瞿秋白烈士就义处修建了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在瞿秋白烈士纪念馆里,内设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分七个部分对瞿秋白的一生及其对革命的贡献做了详尽的介绍。

  随后,我们参观了福建省苏维埃旧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是于1932年3月18日在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的。旧址包括汀州客家博物馆、省苏维埃大礼堂以及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陈列馆。汀州客家博物馆,展示了汀州客家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的工艺品、民风民俗。通过游览展厅,感受客家民情民风,也看到了客家人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参观大家对红军革命历史和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说到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上杭人很骄傲,因为那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伟人的足迹。1929年到1933年,毛泽东9次来到上杭,3到上杭城,3入古田镇,3下才溪乡。走进古田,放眼望去“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清晰地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闽西红色之旅庄严的圣地“古田会议”旧址,相继瞻仰了会议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旧居。九十年过去了,有一种声音至今还在闽西红土地上激荡和飞扬:这里是中国红色军队的发地和创建地之一,中国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与这里紧密相连。红色之旅,一处处的革命历史遗迹,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古田会议旧址史册,随着时光的飞逝而洗涤得更加熠熠生辉,必将成为闽西红土地上最为显赫的革命圣地。早在一九六一年就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田会议会址,闻名遐迩,但它不是孑然独立的,与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等众多革命旧址构成为古田会议旧址群,完整地印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承载了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无限荣光。6排学生桌椅陈旧而整洁,会场中心的圆柱张贴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靠墙架着一块黑板,黑板上方排列着马克思和列宁像。会场右侧厢房第一间,只有一桌二凳,是当年毛主席的临时办公室。就在这简陋的小房间里,毛泽东主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引领中国共产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纪念馆内,睹物思昔,大家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馆里每一张图片,每一件文物,深切体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迅速变成了一个蒸蒸日上、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参观上杭县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我有三点认识:一是对才溪乡调查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才溪乡调查所体现的思想和作风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是对才溪乡调查精神实质有了进一步领会。群众路线、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才溪乡调查的核心和灵魂。我们要深刻领会才溪乡调查精神的丰富内涵,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这一精神。

  三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眼睛向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这样才能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能力水平。

  踏上红色土地,在红色文化中学习党史知识,在红色氛围中增强个人修养。几天的闽西之行虽然结束了,但这次红色之旅给思考却没有结束。饮水思,红色长存,我们不由的再一次思考闽西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在继承中求突破、求创新,立足本职工作;转变工作观念,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才是在本次学习中的最大收获。

篇三: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心得体会

  

  秋之白华——读《瞿秋白》有感

  今年11月的某个秋日,我们省委党校学员现场教学来到福建长汀--闽西重峦叠嶂中的一座古城。在城西罗汉岭的半山腰,屹立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白云悠悠飘过,秋风仍在吟唱,青松如盖,绿草初黄,而瞿秋白先生,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和一代豪杰,在八十一年前,已经壮烈而又洒脱地走完了他36岁生命的最后时刻。现场教学后,我又特意找来《瞿秋白》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版),穿越到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再次感受先生勇猛精进、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波澜起伏、曲折悲壮的政治生涯,以及真诚坦率、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

  牺牲: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1934年10月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前,瞿秋白被留下。当时他已预料到今后的命运,说:“我个人的命运,以后不知怎么样,但是可以向战友们保证,一定要为革命奋斗到底”。

  毛泽东同志在当时自身难保的情形下,也曾为瞿秋白“说话”,但未见成效。毛主席后来言及此事时说,“长征出发的时候,像瞿秋白、刘伯坚,还有我的爱弟毛泽覃等人都应该带出来的,教条主义搞宗派,把他们留在苏区,给敌人杀掉了”。毛在以后的斗争岁月里还对朋友提及:“要是瞿秋白不死,现在来领导边区的文化运动,那该多好。”

  入狱后,无论是面对酷刑,还是利诱,瞿秋白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以革命者坦荡的襟怀,独自扛起了忠诚和信仰的旗帜。当审讯人员让瞿秋白效法叛徒顾顺

  章时,瞿秋白愤怒不已,高声斥道:“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你认为他这样做是识时务,我情愿作一个不识时务的笨拙的人,不愿做一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

  整个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忠诚与背叛相较量的历史,在白色恐怖中,既有像向忠发、张国焘、顾顺章这样信念缺失、贪生怕死的投敌变节者,也有像方志敏、瞿秋白、陈树湘这样党性坚定、视死如归的坚定革命者,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起了脊梁,彰显了党性。绝不出卖灵魂,就要面对牺牲。

  1935年6月18日清晨,瞿秋白知道自己大限已至,仍一如既往地拿起一本唐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一句,突发灵感,写下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从长汀师部大院走向中山公园,初夏的阳光静静地倾泻,瞿秋白的身影在地上缓缓地移动,他手挟香烟,顾盼自如,行至罗汉岭下,看见一片绿茵茵的草坪,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继而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多余的话》也许在一般人心中不能为烈士的形象增加光环,但却成全了一个真诚丰富的心灵和深挚感人的人格形象,他拿着手术刀冷静地解剖着自己,也启示后人在面对社会、人生的困境时,如何继续他那过于沉重和苦涩的思考。

  担当: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担当,就是要向着光明和希望奔去。1920年初,国内关于苏俄的报道越来越多,“布尔什维克”、“劳农新政府”等新名词屡屡出现在报端。中国先进分子把注意力转向了苏俄。

  瞿秋白不满足于“隔着纱窗看晓雾”,迫切希望赴苏俄实地考察,“向着红光里去”,获得第一手材料,研究社会主义革命,以“担一份中国再生时代思想发展的责任”,“”略尽一份引导中国新生路的责任”。但当时前往莫斯科路途遥远,西方列强又在大肆攻击新生的苏俄,瞿秋白的身体也不好,亲友都劝他不要前往,但瞿主动担当时代重任,表示“宁死亦当一行”。在苏俄,瞿秋白深入新生政权的各个层面,不仅写下了大量对中国革命富有启示的、反映苏俄现实的新闻报道,而且通过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刻画,深入的哲理性思考,写下了《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纪实文学名篇,在中国五四初期的新文学中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担当,就是要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1927年,上海、武汉陆续发生了“清党”反共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牺牲在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屠刀之下,不少人感到前途莫测、悲观失望,有些投机分子、动摇分子声明退党,甚至自首叛变,有的党的地方支部也准备解散。瞿秋白受命于危难之际,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抓紧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汉口俄租界内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决定建立和发展中共自己的军队,由此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伟大转折。而瞿秋白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猖獗的艰难时刻,临危受命,带领中共全党和革命群众,从以往右的错误转到基本正确的方针,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并开创出新的斗争局面,而他的名字也与八七会议一道载入了史册。

  担当,就是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忘初心。1930年7月底,共产国际决定派瞿秋白、周恩来从苏联回国纠正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这是瞿秋白主持八七会议之后,又一次担负起扭转党内危局的重任。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瞿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