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榆林遗址心得体会
四千年前的石头城·石峁遗址|陕西·榆林·神木
石峁遗址距今约4300年至4000,属于龙山中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史前古城遗址,另外两个几乎同时期的著名古城遗址,陶寺遗址、良渚遗址,面积分别为280万平方米、300万平方米,而石峁遗址达到了惊人的425万平方米,如果想象为一个正方形城池,其边长为两公里,在后世王朝中这样的城池面积也算相当广阔了。
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曾经被使用超过300年。架构类似于后世都城,由外及里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在遗址东门建立起的“石峁古城外城东门遗址展示区”,可以清晰地看出流传至后世的瓮城、马面、角台等城墙的复杂防御设施,将我国“城防师”、“城建史”中这种附属设置的初建年代向前推进了两千年。皇城台遗址,则能看到经历四千年风雨依旧高耸矗立的略显金字塔形皇城台,下宽上窄,雄伟壮观,固若金汤的样子。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石雕石刻、彩绘壁画等珍贵文物,还有大概是城墙奠基、祭祀仪式遗留下来的人类头骨坑。
石峁遗址在神木的山梁上横亘了数千年,当地老百姓一直知道这些残破的城墙,但不知道其年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民在遗址发现大量的玉器,有外国收藏家来此收购,导致不少石峁玉器流失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4000件玉器流失海外,也可见石峁玉器数量之巨大。现在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哈佛大学塞克勒博物馆、德国科隆远东博物馆等等多所著名博物馆中均收藏有石峁玉器。遗址出土玉器大概包括的类型为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质地多为墨玉、玉髓,打磨精致,非常精美。
因为其所处位置,在相当长的年代中,石峁遗址被认为是秦汉长城遗存,即使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就被发现,依旧被考古工作者忽视多年。七十年代,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教授根据当地百姓
提供的线索来到石峁遗址,才使遗址真正进入考古学家视野,拉开正式考古发掘的大幕。后来多年间断断续续一直有小规模考古发掘在进行。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石峁城址展开了细致的勘查,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考古队对遗址展开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其发现堪称石破天惊,于是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在后来接连获得中国考古最高奖"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美国考古学会期刊《考古》过去十年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等等多项殊荣。
前几天回家,弟弟带着去逛了,身临其境,非常震撼。面对整齐排列石块垒成的石墙,你能想象那是四千年前先民构筑的,那种穿越感十分神奇。照片不足以体现遗址壮阔的万分之一,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时间去逛逛。博物馆也在这个国庆开馆了。下次回家,我还要去逛。
文中图片均由博主摄于石峁遗址感兴趣可亲自去遗址,一饱眼福(大宝贝天天见,第四百五十四天)…………
都看到这儿了,不点个在看点个赞吗?
欢迎关注
篇二:榆林遗址心得体会
85 西榆林石峁遗址的发现历程 =近年来石峁遗址考古的“石破天惊”,其实石峁文物的流散已逾百年,散见于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其价值与蕴意或 ,但皆难以真实揭示。这一“姗姗来迟”的“石破天惊”,在古董商与鉴赏家眼中悄然无痕。草灰蛇线,有迹可循,}古学家的 循循切近”,石峁城址最终得以纳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I 景之中。
耳柑传、津津乐 的名义辗转流敞,少 为金 学家篙:是陕北榆林市高家 镇的 奇异传说,在村民问口:录.更多的玉器lJ!lj为 内外公私机构收
1 一个村 ,位于黄十高原北 道。—一 __.
、毛鸟索沙漠南缘,坐落 藏。例如20世纪20年代,时任德国科 河及 支流洞川沟的交汇处,其 地爪爱宝,石峁隐遁 晚清至民国年问,在石峁村一带出 隆远东美术馆代表的美籍德曰人萨尔蒙 尼(A.Salmony),在北京购得榆林府农 日铘纵横、支离破碎。石峁村风俗 景致寻常,就连地表延绵的“石 王为世代村民见怪不怪,只是“田 民出售的牙璋等玉器40多件。1949年 十玉器的消息不胫而走,为古节商贩竭 后 不法文物商贩仍旧接踵而至,睛臼 ”
盗掘,一批又一批的 峁文物流落民lhJ。
i:以“榆林府 “墒头”偶见的精美1j器,附丽替 力收罗、待价而沽,J
86 Notes考古笔记 __
r 鞠 石峁遗址位置 石峁母亲河——秃尾河 在百年流散历程中,石峁玉器背后隐藏 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人类学博物 美玉器。戴应新先生先后发表 陕西神 的“石峁秘密”随着时间转逝,几经易 馆及华盛顿史密森尼学会等。大批文物 水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稠查 、 神木白 手而日益模糊,绝大多数 器早已失去 流落民间乃至流失海外,足可想见许多 峁龙山文化J{器 等文章公布_r此次调 自己的真实“身份”。
有价值的考古信息已经永远消逝,每每 查资料,并认为 峁是一 内涵卜富的 依据最近的调查统讨‘,榆林地区民 说起此事,石峁考古队员们难免痛心疾 龙山文化遗址,从此石峁遗 ̄ll-J ̄E式进入 问收藏石峁 器约2000余件,故宫博 首。
物院、同家博物馆、陕 历史博物馆、广东博物锕、上海博物馆及台湾震日.文 考占界的视野。
8o年代初,安半坡博物馆刈 石峁 伏脲千里,寻访石峁 2O iLf纪7()乍代年,陕啊竹文管会 遗址进行了考 捌 与试{I=}I{,发现r房 址、石棺葬和瓮}{,『搏等遗迹,¨fI【_J:厂 ‘物研究会等均j= MfJ』1_Ic}J获藏石峁流散 上器。…J J, 史原凶,海外亦有多家博 系列 确 化天系的遗物。
巩J f
常 物馆和个人械有石峁]三器,也括英国人 蛾 新先牛}}{捌神木县高家 公社提供 JJ』J 生M忆,邯个年代陕北,fi
英博物销,浊同古爻博物销,日l本Ell鹤 的线索,对石峁村进行了初步学占涮查,美术馆,跫…弗利尔天术们'f、大都会博 I.Ill=,经常食小 fJ ,由J:条f
}:I ̄JiFt4术能 集到一批假H特色的陶 搜上百件精 仃饥会做进一步人 积训 、,皮州。竹 萨尔蒙尼 石峁文化研究会藏品
87 石峁遗址调查 石峁石砌城垣分布 助这批芍 ‘资料,陕 考 界主张石峁 田野考古j 科技杉 桐结合,采取 域 以宽约9米的曲 形门道连接,总lfjf
遗仔足陕凹龙山文化的…种地方类犁。
系统调奄、遥感影像分析、令缀 :)tst, 钻 约2500平方米。东 城址位于最 』、、 ,城 1986,F,陕西省学冉研究所吕智荣 探和重点发捌等方法,最终确认 峁遗 化 险要,地势 阔,q瞰整个 先生继续对石峁遗址进行踏查,征集刮 址足一座规饮宏人的史前 构城址,由 址。这一发现将整个尔北亚地区lL 纳 石器、陶_【}{}和玉器标本4()余件。在此 “帛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 构城防没施的出现时问提前了数r ,之后,陕两历史博物馆、省文管会、组成。“皇城台 为石峁遗址的中心区域,』 表明中国早期 家形成的前夜,Lf
】崮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钳 [[【『积20余万下方米:依据山势围绕皇 :『E 地区社会复杂化过程巾伴随 频鬃 办、神水县文化馆及离家 文化站等多 城台的一重 墒为“内城”,lfIi积约为 的战 。
家单他多次对遗址进仃过复 。
210万平方米:内城东南再扩筑半 弧 惊喜还在继续,存城『J早期地I 之 ‘发现7处头骨坑.蜱莽的头骨 J,_』'【=人 北人 文化遗 、 院 2009年,上海大学荚术学院罗宏才 形孑亍墙为“外城”,面积约为190万平 教授刈’
遗址开展考察,并公 了‘
米。此外,石峁遗址删 I还发现了 敛为24颗.批特 【{』J确、造型独特的 雌与 人像,类似“祭坛”的 砌建筑遗迹。
数堤:达!O多件。
陈 剐敦授鉴定,分 中}仃 以午轻史性 多,为解决石峁城]=【h年代问题及进一 的砍昕痕迹,个圳枕什 步了解聚落布局和功能区划,2012年 卜颁部位有灼烧迹象。种种迹象消晰 fI』J 城址营建过 ?}】存 奠基淅动或 雨_J学考古,石i成l见世 5~11月,峁考古队对外城北部的… 座城门遗址进行r呕点发 ,其位置 祭 仪式。此外, :倒塌的护墙 ,皮现 2010年,陕西省考占研究院与榆林 在城址中部偏东,故称“东门遗址 。
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 外城东『J遗址建筑体 _1f痔尖_『==器,显 了 人尚土辟邪的观 大,结 念。 竹书纪年 仃 :“ 倾寓,饰瑶 ,三方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石峁遗址进行 构复杂,筑造技术先进,由“外瓮城”、了区域系统考占调查。201
1年石峁遗址 南北两座石包夯 }二台、曲尺形“内瓮城 、考古发搠工作正式肩动,考古队将传统 “门塾”、作琼室,立 】”, 晏 舂秋 仃 缄:“及夏之农也,其上桀背卉德行,峁遗址城门埔体r
Iflf搜『T]台等组成,这些没施 为璇审、玉门”。
88 Notes考古笔记 , 玉璜 玉钺 东门遗址墙体中出土玉器 外城东门城址俯 捧 ’、象.
Fr- J爻献_『1 找 “正 “ f}”川 。J , 允衙、缃消 l" J
J J1 ,11 I j } l
、1: f、殷}10 。Jf
JJf
{、 、螅 什坑的发] 删略 小 治 的 刊I!!=JJ
c,1:。
紧拨f 弩tf
J队 义ni 瓮城的‘段 埔 i.-发 lr战 分们 { jilli戏J火100, ^世 i l利 符 ¨见,jU
J 1
* 体 以t'1侠 为j ,以 I:、、结构清晰的外城东 I l这 I
f¨
颜色绘 儿¨形I孥I棠,颜色鱼千
89 人头祭祀坑 揭取壁画 f:也,I冬I粲梢足,最人的一块约50厦米 ,j‘ l『小 : 贩岛武玖认为lfJ J。手代 … 』li 世椭技法,被这 发现』止 r r多 ,系r{1_1弋欠术考r
I‘及 水r 的- 人发 。
峁城址的,皮现jJc如 破惊天,随 }!lJ 刮J 个Ⅲ乃 全 t
术 的父汁 fll支持。20I
3
l J
JI"i峁遗址学【
T,皮现 荣扶I
{4礼会科 :院2012年度“穴大 『fi’新,皮现”,201
3年4门 峁遗址考 【fI‘发 获僻201
度“全 f人弩 1‘
后阳湾F2出土鳄鱼骨板 新发 ”,歼 上海举办的世界考 ‘论 坛I
“人m 号 发 ”。
循循切近,文明重先 20】:~:()14 『_=.r1峁学【
I队刈 ‘
 ̄13tJlL l J fi I
羽』0 帔_ 非I×.一后阳 i曩叮家 I-、家 [I.地点进仃了发州。
J。 …;: 噬J:l1.
【≮fH 仃陶器、f 器、中】 以瞍功物fIl;
惴 遗物,【J.辨器肜 捕l
、-
孟、址瓮等尼山晚 JUj代 rt- 物。化众多功物0j 谘_}I,还 惊 地发 r f
扳,为 【Jl、J ffi’?
lr
I地J
巾北 久发 。YK ̄I:L之 l】if= 陶 I 越川J\I301
5以及清凉0遗址 h154、M82、M146均¨{l:
述^l拌 址『
皈,级 非。蟛位坩板 韩家圪旦遗址航拍 fl_ {天,址吁份 级的象fll:,特别足
90 Notes考古笔记 图 贵族墓葬M1(殉人)
图 石棺葬 图③瓮棺葬 图④清理竖穴土坑葬 陶0遗址M3015一度被认为是“王蔡”。
葬,葬具系打制石块拼接而成:成年人 作下来,嘴巴、眼睛、耳朵及鞋里全都 IJ;I ̄L,后阳湾遗址出士的鳄鱼骨板反映 使用竖穴土坑葬,并有木质葬具;高等 是沙子,大家虽然而带倦色,但是心中 了 峁聚落的等级制度,为探索高等级 级贵族墓葬中随葬有玉器、青铜器,乃 满怀探索的激情与乐趣。
墓葬与房址提供了线索。
在发掘韩家圪旦遗址的过程中,考 至存在着殉人。
7月的陕北,烈日炎炎,酷暑难耐,2015年,石峁遗址的考古工作步入 80后执行领队邵晶和4位9o后研究生 占队员逐渐认识到石峁城址在埋葬制度 转型期,进入樊庄子遗址发掘和城址内 组成的调查小队,开始对石峁遗址的核 上存在明 差异:婴幼儿使用瓮棺葬。
部功能区划的重点复查阶段。塞上六月 心区域——“皇城台”进行调查。在调 非 系}j常使川陶具:
少年使刚 棺 风飞沙,时常刮得人睁不开眼,一天工 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皇城台八阶护墙
9 1
调查皇城台 皇城台菱形眼纹 石峁外城构造图及石雕人面像出土位置 上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两组三只,建筑和大型房屋等构成,雄伟壮观。“皇 在对东门遗址北墩台外侧护墙进行考察
时、意外发现了一件玉钺,平置于错缝 砂岩质地,制作规整,全部嵌入石墙。
城台 的建造过程中除了追求防卫功能,其中较大的一组宽约3O厘米,高约18
也显示出威仪万丈、震慑众生的气魄。
厘米,东西间距28厘米。较小的一组 砌筑的石墙缝隙之间,上下间涂以草拌 在调查皇城台区域的同时,考古队 泥保护。这件玉钺仿佛见证了世人探访 位于其上方约60厘米处,宽33厘米,员又在外城东门遗址南侧 号币¨六号马 峁的漫长历程,等待合适的日子“面 ”,高约15厘米,l六]墙体塌陷,另一只被 面间的坍塌石堆中,发现丫一件保存完 与考古队员分享石峁的故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了。”义足 破坏。两组石眼均是在修筑皇城台北墙 好的石雕人面像,石料大致呈长方体,时嵌入而成,虽历经千年风雨,在巍峨 略有残损,身打 痕迹明显,人 轮 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村民忙着细数田 坚固的石墙上,“菱形眼”依旧炯炯有神。
廓为竖向椭圆形,内刻眼、鼻、嘴,古 里的收成,石峁遗址今年的野外工作也 此次调查确认了皇城台为石峁城址的核 拙中透露出生趣。
心区域——宫殿区,由宫殿基址、墩台 将结束。从2Ol1年的区域系统调查到 8月10日是难忘的一天,考古队员 2o12、2013年对外城东门及内城居住区
92 Notes考古笔记 东门遗址石缝中出土玉铖 执行领队邵晶在刮面 ;
金秋的收获 惯性发删,再到2014年对韩家圪 其修远兮,拜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还年 在本丈写作过程中承蒙陕西省考古 I=L贵族菜 群的揭露tj.-认识,及 今年 轻,要做的还很多。”我时常在想,我 研究院、石峁考古队执行领队邵晶先生 的{JJIj
发掘,使我f『J:l耳次确认了石峁 和石峁也许足一场华『jI.『的邂逅,我只是 帮助,谨致谢忱!
(作者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硕 士研究生)
城址址一 龙IJJ时代f 晚期的高等级中 她牛命f+l的一个过客,而她会一直盅立 心聚落。队长 t 常常说道:“路漫泄 塞外之巅。圜
篇三:榆林遗址心得体会
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设计研究
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设计研究
概述: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榆林统万城遗址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其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设计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将探讨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设计的可行性、应用方法以及挑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面临的挑战
榆林统万城遗址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难度。首先,遗址规模较大,包含丰富的文化遗产信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现场勘测和文物调查。其次,遗址的环境复杂多变,包括土壤侵蚀、水文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对保护和展示工作带来了困难。再次,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最后,数字化保护与展示需要长期的维护和更新,对人力和资金的投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可行性
榆林统万城遗址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是可行的。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遗址。通过数字勘测和遥感技术,可以获得二维和三维的数据,包括遗址平面图、地形图和空间模型,为保护规划和展示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其次,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遗址进行虚拟复原和重建,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模型和动画,还原遗址原貌,提供更为生动的展示方式。另外,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可以促进多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为专家学者提供更多的研究和交流平台。
三、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应用方法
1.遥感技术的应用:利用卫星图像和无人机获取遗址的近期变化和演化过程,为遗址保护提供实时数据和信息。
2.游客互动体验的设计: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遗址,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
3.数字档案建设:建立遗址数字档案数据库,包括历史文献、照片、文物资料等,方便学术研究和保护决策。
4.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与建筑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合作,共同研究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方法和技术。
四、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前景展望
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可以促进遗址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开展。首先,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遗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数字化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榆林统万城遗址,提高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榆林统万城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提供更多可能性和创新思路。
总结: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设计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数字化时代,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和展示榆林统万城遗址将更加全面、立体和生动,为后人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遗存。然而,数字化保护与展示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推动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遥感技术、互动体验、数字档案、跨学科研
综上所述,榆林统万城遗址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和数字档案数据库的建
立,可以更全面、立体地了解遗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数字化展示可以通过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遗址,提高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此外,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将推动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创新和发展。然而,数字化保护与展示仍面临挑战,需要持续的探索和创新。期待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科交流合作的深入,为榆林统万城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提供更多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篇四:榆林遗址心得体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榆林又现一处古石城
考古人员称比石峁遗址还早导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透露,他们在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
村,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这是近期在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透露,他们在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这是近期在榆林发现的又一处古石城,考古人员称,这里比石峁遗址还要早。
房崖村位于榆阳区南部山区,人口较少,而考古人员发现的石城就在新建高速路出口旁,与村子隔着河川。在一位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沿着不平的土路来到房崖村寨峁梁上,椭圆形土坡上有三处垒得很整齐的石堆,还有一些散落的石块,石块有大有小,但比较平整。除了石块,记者还发现了几块有纹路的瓦砾,像是烧过的陶器。
一个姓房的村民告诉记者:“我们这个村子大多姓房,这个古城早在十年前就被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说:“去年在修神米佳高速时,当地政府让我们过来考察。这处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是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房址数量丰富、保存较好、排列有序。”据孙周勇介绍,寨峁梁遗址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坑等。考古人员清理房址109座(组),房址为前后相接的直线联套式结构,相当于现在住宅的“一室一厅”。考古专家表示,从前室进入后室的“门洞”为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之一,保存最好的门洞高约0.7米、宽约0.8米,门洞下还发现一道浅槽,推测或与门槛相关。
除此之外,考古人员在寨峁梁遗址修复的陶器及陶、骨、石等小件器物数量300余件。根据相关研究,考古人员推测寨峁梁遗址为距今生活常识分享
篇五:榆林遗址心得体会
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设计研究
遗址,作为人类共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随着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发布以及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保护工作也进入新阶段,并形成了以遗址在地保护、展示和在线数字化保护、传播相结合的新模式。这模式不仅拓展了我国遗址保护的理论与方法,更提高了我国文化遗址的传播速度和广度。统万城,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是东晋时期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至今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城内遗存丰富、历史信息蕴含量大,但由于其遗址地处黄土高原与沙漠交汇处,环境恶劣且年代久远,至今还没有形成真正具备传播、弘扬北方匈奴民族文化功能的遗址保护公园或遗址博物馆。为此,本文从传播学和设计学的角度,运用图像学、田野调查、文献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学术研究方法,对统万城现存的城墙遗址、遗迹、出土、传世物品、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前人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数字技术对其中的物质文化进行采集、存储,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其进行展示传播,以提高统万城遗址文化的影响力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工作如下:(1)梳理了统万城遗址的物质文化并站在历史的角度,总结出遗址的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2)运用数字技术对有形的城墙遗迹、金银器、陶瓷器、石雕以及图形图案等实物和蕴含在物质背后的精神文化、工艺信息等进行了数字采集,并形成了可视化的遗址信息保护数据;(3)结合“互联网+理念”,运用交互设计理论以获取的可视化遗址信息为内容,设计手机APP和统万城数字博物馆为展示载体,进行统万城遗址文化
的传播,促进人类对中华多元文化的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