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省市委书记、组织部长十九大心得体会专辑,供大家参考。
省市委书记、组织部长十九大心得体会专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努力把“强富美高”蓝图化为美好现实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一 次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 书记所作的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 势和中国进步大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 写新篇章、夺取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 思想,充分体现了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 想。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全省上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 要政治任务,要把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九大精 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奋 力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
一、准确把握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 判断,清醒认识江苏的发展方位
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我 们党准确把握所处历史方位得出的正确结论,也是理解和掌握十九 大精神的逻辑起点。新时代立足新起点,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时
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开辟新征程,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全面理解
和把握十九大精神要抓住这一关键。
首先,要从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
据。经过改革开放近 40 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 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发展看,人民 群众对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党推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有 重大转变,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从技术变革看,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的面貌和发展格局,特别是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 力,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全方位改变人类生产生活,使人类文明继农 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迈向新的“智能革命”时代。从面临的风险 和挑战看,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 时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三大陷阱”,即表现为外部忧患的
“修昔底德陷阱”、内部挑战的“中等收入陷阱”、政府与群众关系 的“塔西佗陷阱”,这些都是发展起来以后必然要面对的历史性课 题。党的十九大作出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 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其次,要紧扣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十九大报 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伟大复兴、人类 贡献五个“关键词”,阐述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的旗帜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
实践的主题,新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任务,就是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举全 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新时代的中心任务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 的多样化需求,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着几代人的夙愿,我们党 96 年的接 续奋斗,使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 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必须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的磅礴 力量,戮力同心,顺利达到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新时代的价值追 求是不断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是要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而是要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上中国曾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新时 代中国发展一定能为人类繁荣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要从历史长河中准确把握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十九 大报告从三个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 志性意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落后 挨打走向独立自主、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经过我 们党 96 年的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 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人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社会主义
并未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国自主开辟的现代化 道路摆脱了西方的制度框架、政治模式和文明体系,在借鉴人类优 秀文明成果中开辟了壮丽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 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 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 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 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江苏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过 去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省以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工作主线,经济发展 稳中提质,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创新能力明显 增强;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党的创造力凝聚力 战斗力明显增强。总结江苏过去五年的成绩,既是对十九大作出进 入新时代重大判断的有力印证,也要求我们接过发展的接力棒,在 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立足新时代展现江苏更大的作为。江苏是 经济发达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 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工作的一贯要求。新时代江苏能有什么 样的新作为,是我们必须面对、也必须回答好的问题。一方面,我
定发展信心;
另一方面,要以新时代的视野谋划未来,把握时代性
需求变化带来的机遇,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继续保持好经济社会发展走在 前列的态势。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焕发蓬勃朝气、勇当时 代先锋,以更大努力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
自觉用以指导江苏改革发展实践 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
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是十九大的历史性决策和最重要贡献。
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要 重点把握住“四个一”:一是贯穿一个时代主题,就是始终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 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对坚持和发展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 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了深刻论述;
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 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作出了深刻回答,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抓住了这个主题,就抓住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本质的要求,抓住了改革开放 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二是掌握一个首要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旗帜鲜明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工 作都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以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打头,这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深刻总结党的建设正反两方 面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三是站稳一个根本立场,就是始终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 慧和力量,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这一思想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 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 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四是把握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始 终坚持系统性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 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 等基本问题,还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 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构成 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又一次伟大飞跃,为发展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核心任务,在真学真懂、真信真 用上狠下功夫。要把学习成果体现在衷心拥戴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 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上,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坚强党性 上,体现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
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对我们提出了紧紧围绕 “两个率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要求,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具体化。“强富美高”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江 苏定的向、指的航。经济强,既要着眼自身纵向比较、更要放眼全 球横向对比,既要注重增体量扩总量、更要提质量增效益,既要强 在结构和特色上、更要强在创新和活力上;
百姓富,最重要的就是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体内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 出的“八个更”,最终衡量标准就是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环 境美,就是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 文与环境交相辉映的美丽江苏;
社会文明程度高,主要体现在构筑 共同精神家园,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五个迈 上新台阶”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把的脉、点的穴。“上台阶”不 是一般性的要求,而是一个跨越式的过程,体现的是更高标准、更 高质量、更高水平。在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方面,要深入贯彻 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1+3”功能区战 略,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推动现代农
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
体系、经营体系;
在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方面,要围绕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挖掘和用好我省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资源,繁荣兴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铸就江苏文化发展的新 辉煌;
在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方面,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改善民生水平;
在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方面,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做到真管真 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和担当,把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行动,在“五个迈上新台阶”上持续用 力加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勾画的“强富美 高”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三、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进一步明 确江苏发展的主攻方向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把握社会 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新 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都在重要历史节点,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 科学判断。党的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延续了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
变化的重大判断。这个变化,一是源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
经过改革开放近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 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 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二大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国,220 多种 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 和供给不足状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二是源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 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不久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呈现出多 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三是源于发展上的突出问题。影响满足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发展不平衡,突出体现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发展不充分,突出体现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有发展 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社会矛盾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从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到“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人民需要层次的拓展提升;
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上升。社会主要矛盾变 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江苏的发
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另一
方面,要充分看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蕴含的重大发展机遇,既把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又看作是巨大的发展空 间,抢占先机,进一步明确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江苏的情况看,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区 域差距还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经济发展质量不够高,与发达国家、 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三是群众富裕程度还有待提升,居民收入 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够相称;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充分,教育、卫 生、社保、养老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 还需加强。这些总起来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是我省发展 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
另一句 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仍有很大空间、仍要付 出艰巨努力。我们要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 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同时抢抓其中蕴含的重大机遇,努力实现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四、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进一 步完善江苏发展的思路举措
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胜利作出了具体部署。从现在起到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决胜期,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十九大对开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这 一战略安排体现了“三个统一”:一是历史延续性和发展新要求的
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
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 大将邓小平同志的第三步构想进一步加以展开,提出到建党 100 年
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 100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安排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再分“两步走”, 不仅表明了我们党接续奋斗的鲜明态度,还根据实际将基本实现现 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前 15 年实现,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调整为全 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顺应了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二 是方向引领和现实可行的统一。这一战略安排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长远发展进程来规划,充分考虑了我国发展面临的良好态势与重大 挑战,充分考虑了人民群众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可能之间的关系, 既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和感召力,又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必将激 发起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三是宏伟目标和实现路径 的统一。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目标,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既明确了任务书,又 确定了路线图。我们要准确把握,紧密结合实际,奋力开创江苏改 革发展的新局面。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 起历史检验。讲人民认可,就是全面小康建设不是“数字游戏”, 不是“被小康”,而是人民群众能感受到的小康,关键要看有没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是不是改善了,人民的获
面小康建设不是“面子工程”,关键要看是不是贯彻了新发展理念,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不是提高了,发展的路径、机制、动力是不是 优化了,等等。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 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重点: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聚力创 新、聚焦富民,就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要加大力度加 以推进,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补短板:最突出的短板 就是脱贫攻坚,要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强弱项:就 是要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 务水平,特别要注重防范各种风险,确保我省全面小康的“高水平” 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1992 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途经南京时,嘱托“江苏应该比全 国平均速度快一点”。2003 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江泽民、胡锦涛同 志先后参与江苏代表团审议,都提出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09 年,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指出, “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 目标”。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深刻指出,“江苏要在扎 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 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做到 率先发展、勇于先行先试寄托着中央几代领导人对江苏的殷切希 望,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 走在前列。要认真研究谋划。既要学习借鉴世界现代化的先进经验, 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江苏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既
的提升、有创新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等“软件”的升级。要深入研
究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以系统性思维进行整体谋划,展开科学布局。
要加强理念引领。现代化不是全面小康的“放大版”,而应是“升 级版”。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五位一体” 整体推进的现代化,既要以现代化理念引领全面小康建设,审视我 们当前的发展,努力使全面小康的高水平体现现代化的高追求;
又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推进产业现代化、城乡一体现 代化、生态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人的 现代化,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好充分准备。要 积极探索实践。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十九大作出的新安排,不失 时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探索实践。苏南作为国家批复的现代化 建设示范区,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区域现代化与
全省全国现代化的关系,积极开展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探索和创新实 践,增强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努力在开启全面建设现 代化新征程上先行先试,既为全省发展勇挑重担、又为全国大局多 作贡献。
五、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推 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从八个方面对全 面从严治党作出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坚持从严管理和激励担当 相结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要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到管党治党
须坚持严字当头,“管”出一个好生态,“治”出一个新面貌。一是
严明政治纪律。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 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 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 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 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 一致,不断提高讲政治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 色。二是严抓干部管理。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提拔重用牢 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 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要切实 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更加准确地识别和评 判干部。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不断帮助干部校正前进的 方向。三是严格正风肃纪。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最 近中央又下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 则》,释放了持续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要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 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毫不松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 神的落实,坚决打赢作风建设持久战。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 建设总体布局,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发挥好党的纪律在管党治党 中的根本性作用,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真正用纪律管住 大多数。四是严厉惩治腐败。十九大强调,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
石。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
强高压、长震慑,不断增强老百姓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获得感。
十九大作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这是加强权力运行制 约和监督的重大举措,全省各级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认真抓好落 实。要深化标本兼治,及时堵塞滋生腐败的制度漏洞,努力在强化 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上取得实实 在在进展,确保全省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 性。新时代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 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 的干部撑腰鼓劲。要让我们的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就必须树 立鲜明导向。新形势下改革发展很多工作具有开创性,江苏处于改 革开放前沿,遇到的矛盾问题会比其他地方早,很多工作没有现成 经验可循,更加需要广大干部带领群众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省级 层面要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能干实干 者扬眉吐气、敢闯敢干者不挫锐气、得过且过者羞愧服气,不断激 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在鼓励激励方面,要围绕贯彻 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实现更高质量 的发展,优化绩效管理和考评体系,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让想干 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受重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担当 负责、主动作为的高度自觉。在容错纠错方面,省里已经出台了建
可以宽容、宽容到什么程度,哪些错误不能宽容,要结合实践更加
细化具体化,特别是要宽容因政策衔接、探索创新等出现的工作失 误,解开干部思想扣子,让广大干部打消顾虑、轻装上阵、大胆工 作。在能上能下方面,把好干部选上来,需要能力和水平;
让干得
不好的干部下去,更需要魄力和担当。要划出硬杠杠,特别是在“下” 的方面尽可能明确具体情形、划出具体标准,把规则定在前面,使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让“上”的人大家认可、心服 口服,“下”的人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健全“三项机制”,贵在增 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确保机制能有效运行、措施能实际操作、政 策能落地落实、作用能充分发挥,推动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焕发 全社会的正能量,让敢于担当、奋发作为在江苏蔚然成风。
十九大特别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具 体提出要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改革发展的 繁重任务,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性, 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和做好工作的水平;
切实增强谋划工作的系统 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切实增强攻坚克难的主动性,提高防范 各方面风险的能力;
切实增强求实落实的自觉性,以钉钉子精神抓 好工作落实,把新江苏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推进“两聚一高” 新实践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过硬成果,向党中央、向全省 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